尚建平
摘 要:物理教學策略是以完成物理教學任務為目標,以提高學生素質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而采取的教學活動方式。物理教學質量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物理教學策略能否有效的開展,根據我們多年的創新教育實踐,常用的教學策略主要有如下幾種。
關鍵詞:高中物理;創新教育;教學策略
物理教學策略是以完成物理教學任務為目標,以提高學生素質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而采取的教學活動方式。物理教學質量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物理教學策略能否有效的開展,根據我們多年的創新教育實踐,常用的教學策略主要有如下幾種:
一、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自主創新意識
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能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學生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地發展,提高教學效率。因此創設教學情境,能使學生在客觀情景中獲得具體的感受,從而激發其相應情感,由此引導學生關注教學內容,產生積極的態度傾向,進而刺激學生思考探究的需要,調動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其創新思維。創立相對論的愛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我并沒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過是喜歡尋根問底的追究問題罷了?!币虼?,在現實生活中,教師要善于結合生產和生活中的實例,不斷創設問題情景,培養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抓住主要因素,提取物理對象和物理模型。
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再現生活場景,然后將這些真實的實際情景設計成對應的物理問題。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手段創設符合教學內容和要求的問題情景,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學習動機。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還學生課堂提問的主動權。
創新總是在問題解決中發展起來的,問題解決是創新的土壤。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精心設計、組織教學活動。例如,在學習摩擦力這一節時,課前就讓同學們思考:為什么下雪的天氣,騎自行車出門時,一要慢騎,二要把車胎內的氣放掉一些。同學們觀察現象,驗證猜想,分析原因,一節課上下來,意猶未盡。舉這種事例,學生有親近感,降低了對物理的畏難情緒,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二、有效運用新技術,促教學手段創新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持續發展,多媒體教學資源已在中學普及,一些較先進的實驗儀器和設備也走進了中學的實驗室,這為物理課堂教學中變革知識的呈現方式、實施創新型實驗教學提供了必要的物質保障。教師應充分利用相關的教學資源,創新教學手段,力求提高教學的效率和效益。
(一)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
為了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淺顯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物理課堂應從教學實際出發,努力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要使教學手段由單一的“黑板種田”向“多媒體展示”轉變,讓教學做到聲、情、圖并茂,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引導學生經過自己的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思維過程,從直觀的感知進入到抽象的深層理解,把新知識準確、鮮明、深刻地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中。
(二)改進實驗教學,在探究中創新
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實驗教學中,教師應強化實驗教學目標,端正實驗教學指導思想。充分相信學生,發揮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設計實驗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演示實驗應邊講邊實驗,絕不可用多媒體課件代替了事。分組實驗應注意不同能力學生的結合,不可讓學生自由搭配。充分利用身邊器材完成課后小實驗(如筷子提米,顯示微小形變等)以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有機的把課內探究延伸到課外。改革實驗考核方式,把平時實驗態度、操作能力納入考核范圍。努力開拓實驗教學新構想,探索設計性實驗教學的新路子,教師還可通過努力,把教材內容甚至課后習題配上設計性實驗。
三、創新思維能力培養
創新思維重要的特征是批判性和發散性。批判性就是不盲目從眾,堅持自己的獨立思考,拒絕復制型思維。創造從懷疑開始,懷疑就是思考,就是批判。思維的發散性,就是多角度、多側面的思維方式。傳統的教學方法有的是抑制甚至扼殺學生的創新思維。如教學時間和空間“集裝箱”式的程式化,使師生缺乏個性化的選擇和自由;統一的學習方法抹煞了學生的思維個性;標準答案不允許學生嘗試錯誤,更不允許批判思維、發散思維;過分依賴演繹的教學使學生跳不出教材和教師的手心等等。因此在創新教學中要適當調整教材結構和體系,加強創新思維方法和技巧的訓練。
四、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尋求創新
新課程改革所遵循的現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師首先要充分認識到學生不是單純的認知體,而是富有朝氣和生命活力的完整的人。因為包括教學在內的“任何一種活動,人都是以一個完整的生命體的方式參與和投入,而不只是局部的、孤立的、某一方面的參與和投入”。其次要充分認識到學生不是一模一樣的標準件,也不是一個僅以年級或班級為標志的抽象群體,而是一群具有多元智能和獨特個性的具體的人。第三要充分認識到學生不是容器式的被動接受體,而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積極的學習主體。理論和實踐都早已證明:“如果提供了適當的學習條件,大多數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速度、進一步學習的動機方面會變得十分相似?!比藶榈匕褜W生分成三六九等,是武斷和缺乏根據的。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學,需要發揮每個學生的個體能動性,培養他們自身的潛在能力特色,就要求教師應當立足于每一位學生當前客觀存在的個體差異,全面把握學生成長的各個要素,采取個性化的教學指導策略,科學而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揚長避短,力求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有新的突破。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良好氛圍,創設多樣化的學習情境,著眼于使全體學生通過教學活動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