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施師師、師生、生生互動合作教學模式,是新一輪課程體系改革中所提出的重點要求。教師必須明確認識實行師師、師生、生生互動合作教學模式研究的重要意義和基本要求。努力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新授過程中引導學生的自主性學習,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相互研討中培養學生之間的相互配合能力,在此同時培養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培養學生早日成為四化優秀人才的工作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關鍵詞:互動合作;教學模式;創新思維
樹立以學生為本的課程理念,實施師師、師生、生生互動合作教學模式,是新一輪課程體系改革中所提出的重點要求。這種教育模式不僅打破了傳統的填鴨式教育方法,而且能夠將知識的傳授拓展到育人方向上來,這樣的教育模式才能使得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現就此談點個人拙見。
一、 實行師師、師生、生生互動合作教學模式研究的重要意義
實行師師、師生、生生互動合作教學模式是新時期教學模式改革的新要求。與之前的課程方式對比,之前的教學方式主要存在著因循守舊的特點,教師講解,學生在下面聽講,沒有自己發揮的余地。即使有過改革的嘗試,最終都是以失敗告終。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習慣性地接受教師的“灌輸”,從而學生在課堂上不愿意思考,一味的等待著教師的傳授。《師師、師生、生生互動合作教學模式研究》這一課題的提出,構建起了一種師生共同參與課堂的教育模式,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這樣的教學方式體現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人翁意識,同時也能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從而在教育配合上更融洽,更高效。切實達到能夠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目的。
二、 實行師師、師生、生生互動合作教學模式研究的基本要求
1. 要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發散學生的思維,真正做到讓學生在課堂里學到知識的同時得到成長。
2. 要在新授過程中引導學生的自主性學習,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要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提出不同的意見,即使是不成熟的或者是錯誤的意見。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們積極奮發、不斷創新的精神和能力。學生提出的問題可以由知道正確答案的同學進行解答或者講解,教師做補充和總結;無論學生回答正確教師都應該給予鼓勵和肯定,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對課堂的參與度。如果學生都無法解答,這時教師最好以多種方式進行解答,這樣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及結論更有說服力。
3. 在探討中開展學生的合作性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探討中分析問題,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最終在探討中得出答案。
三、 實行師師、師生、生生互動合作教學模式研究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 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的課程理念,積極構建師生教學互動平臺。
既講原則又不失靈活,既注重規范又體現課堂教學的藝術性,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一個拓展、延伸的平臺。學生應在教師的幫助下主動地學習,主動地體驗和感受,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構建師生教學互動的良好平臺。
2. 要積極引導學生之間的互動研究,培養學生養成良好主動的學習習慣。
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我們就必須轉變傳統教學中“師道尊嚴”的師生觀,構建教學雙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民主、平等、合作的關系。積極自覺地把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不斷的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3. 要自覺增強師師之間的合作意識,不斷提高自己在學習、交流與合作中的實際能力。
教師之間更要不斷增強合作意識,互相學習,互相交流。通過領導指導聽課、同事觀摩聽課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共同用尊師愛生的情感力量去熏陶感染學生,用教書育人的歷史責任去培養教育學生,用無私奉獻的母愛精神去關懷愛護學生。在培養學生早日成為四化優秀人才的工作中,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王同聚.“微課導學”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以中小學機器人教學為例[J].中國電化教,2015,(02):112-117.
[2]王丹.道德教育中的“問題”——基于師生主體差異的分析[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5(01):95-97.
[3]楊淑萍,王德偉,張麗杰.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及其師生角色分析[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8(05):653-658.
[4]余清臣,徐蘋.當代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踐內涵:一種反思的視角[J].教育科學研究,2014,(01):15-18.
[5]段君.當前課堂教學互動行為的障礙及優化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37(08):48-50.
[6]崔亮,董利亞.中學課堂教學互動的實證研究——以初中數學課堂為例[J].電化教育研究,2017,38(05):123-128.
[7]張文娟,程玉潔,鄒泓,楊穎.中學生的情緒智力、社會問題解決技能對其師生關系的影響[J].心理科學,2012,35(03):624-630.
[8]李長偉.師生關系的古今之變[J].教育研究,2012,33(08):113-119.
作者簡介:
劉笑巖,吉林省四平市,四平市第十七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