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東+朱曉亮
摘 要:近年來,慕課、微課與翻轉課堂充斥著人們的耳畔。何為慕課,何為微課,何為翻轉課堂,何為混合教育?各種新興教育教學改革有何共同點,有何不同點?本文通過對各種教育教學改革及我國教育改革政策方針的研究,指出了我國未來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與方向。
關鍵詞:中國;教育改革;趨勢;慕課;微課
一、 微課、慕課
微課(Micro-Lecture)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教學實踐要求,短小精悍的視頻課件,通常用于一個知識點的講解。微課教學時間短而針對性強,知識碎片化,時間通常為5-8分鐘,最長不宜超過10分鐘。相對于傳統的45分鐘一節課,微課堪稱為“課例片段”。
慕課(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一門慕課,參與的學習者少則上百人,多則上萬人。2008年由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大學網絡傳播與創新主任與國家人文教育技術應用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聯合提出慕課這個術語。
2012年被稱為“慕課”元年,MOOC在美國興起后迅速在全球掀起一股熱潮并得到廣泛關注。目前,國際上優秀的四大平臺為美國的Coursera,Udacity,edX和英國的FutureLearn,并且前兩者已進入中國。我國也涌現出了大量的優秀慕課平臺,例如:我國2015年6月底,“愛課程”網已成功推出MOOC265門次,SPOC204門次,學習者人數接近220萬。
微課、慕課共同點是以視頻為主要載體,學習者可以通過視頻的學習獲取知識,而不受課堂時間、地點的限制;不同點是時間與學習者人數的區別。
二、 翻轉課堂與混合式教學
翻轉課堂是指將課程講授通過慕課或微課的形式進行前置,讓學生自主學習,而后將傳統課堂需要講授的內容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討論。即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課堂講課、布置作業)變為在課堂外進行學習,而在課堂內進行互動、討論。
翻轉課堂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小組討論、情景模擬、辯論賽、游戲、社會實踐、模擬法庭等等。國內各大平臺相繼開展了基于慕課的翻轉教學,這些翻轉課堂教學的目的不在于教學內容的前置,而在于將慕課資源(包括校內和他校)與傳統課堂相結合,使學習者既能體會到網絡學習的自由空間,又能享受到傳統課堂的互動與討論。
混合式教學(Blended Teaching and Learning)比慕課出現的早,早在慕課出現之前,就已經出現了混合式教學的雛形。混合式教學指一部分教學通過線上完成,一部分教學通過線下完成,將慕課的部分資源與傳統課堂相結合,重新構建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即混合式教學。
例如上海交通大學在2014年選取了部分在線運行的慕課如《工程圖學》、《大學物理》等進行混合式教學改革,選取10%-30%的章節進行線上教學,其余部分采取課堂教學模式,經對照,采用慕課與傳統課堂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效果優于純傳統教學班級。越來越多的課程開展了基于慕課的混合式教學,并且在線教學的章節比重也有大幅提高。
三、 未來教育發展方向與趨勢
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微課、慕課、翻轉課堂與混合式教學等各種方式的教學改革在各大高校也鋪展開來,各地各高校相繼出臺相關政策、文件,鼓勵在線課程建設及應用。根據2015年4月教育部高教司發布的教高[2015]3號文件,只在鼓勵全國高校開展在線課程的建設及應用,探索基于在線課程的混合式教育教學改革。2016年9月,教育部高教司發布[2016]2號文件《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指導意見》并配套相關經費用于開展課程與平臺建設。2016年12月16日《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公布,在2017年9月1日起執行,規定明確表明支持學生參加開放式網絡課程學習;鼓勵學校開展社會實踐、創新創業、在線課程的學習認證和學分認證制度建設,創新校內、校外課程共享模式。
隨著我國教學改革政策的不斷推進與鼓勵,我們可以預見到,從2017年開始,在線課程真正進入傳統課堂教學中,隨著未來慕課的建設、運行、管理不斷規范,國內各大高校必將把在線課程納入常規工作,教師將開展基于在線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或翻轉課堂教學,越來越多的在線課程將實現與傳統課堂的融合。未來的學生將習慣于與老師、同學進行在線學習、交流完成一門課程。
參考文獻:
[1]朱曉亮,張曉東,葉天語,甘志剛,沈忱.嘗試教學法在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考試周刊,2016(45).
[2]朱曉亮,張曉東,葉天語,甘志剛,沈忱.嘗試教學法在大學教學改革中的必要性研究[J].教育,2016(3).
[3]朱曉亮,甘志剛,葉天語,沈忱,張曉東.嘗試教學法在大學物理改革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5).
作者簡介:
張曉東,浙江省富陽市,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
朱曉亮,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工商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通訊作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