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忱
摘要:教育教學的核心是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的核心是找準問題,大數據通過詳盡的數據記錄,實現更細微精準的洞察,通過對數據的分析,找準表象的本真,從而對癥下藥,實現藥到病除。那么如何合理、科學和有效的使用大數據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落實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減輕師生負擔,增強師生幸福感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高中教學;教學問題
一、大數據為高中教學帶來的新契機
大數據對于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基礎能力和知識概況可以有一個很直觀全面的了解,能夠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化得到充分的發展,同時能夠幫助老師更加清晰的認識到每一個學生的優勢很不足,并在教學教學的過程中做出相應的改善。正如教學學家所說:“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讓社會科學領域的發展和研究從宏觀群體逐漸走向微觀個體,讓追蹤每一個人的數據成為可能,從而讓研究每一個個體成為可能,對于教育研究學者來說,教學們將比任何時候都跟接近發現真正的學生。”
二、智能分析用數據讀懂學生
快樂學從老師日常的作業布置和考試的教學場景切入,通過平時的作業、月考、周練收集數據,數據主要分為兩類:一是老師教學內容數據,二是學生學習行為數據;再經過快樂學智能學習系統的數據挖掘與分析,最終輸出兩類產品:一是線上產品,滿足老師出題、作業分析的需求,通過大數據的幫助,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二是線下產品,即學生的錯題本、考試分析報告。
男生在某網站買了個籃球,該網站會立刻推送他籃球鞋。女生在微博上關注一個歌星,它會猜出你對其他哪些明星也感興趣。這實際上就是根據學生相關的行為進行的大數據分析。既然商業網站在某些方面都如此了解學生,做為老師,更應該通過他們的學習行為數據,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進度,知識點掌握情況。
試卷上傳、掃描完畢后,智能學習引擎會自動對每個學生的成績、知識點、難度進行一個多維度分析。“通過智能學習系統教學能了解每道題全班同學的得分率,能清晰地知道試卷講評的側重點,使教學對學生學習狀況的把握精準化。學習作為一種能力的學習,知識點掌握只是表象,而更深層次的是學生個人相關能力的體現。針對某個學生,老師可以通過智能學習引擎看到該生詳細的統計數據,根據不同題目的考點和學生作答情況,有效診斷學生的學習問題。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學們會認為,成績相同的學生,能力大致相仿。但根據兩個同樣分數的考生進行數據分析,教學們會發現,A同學更多的是依靠出色的邏輯思維,而B同學邏輯推理能力相對薄弱。一個學生在三角函數上需要加強,另一個學生需要在不等式方面更加鞏固。”
三、高效批改三個班試卷半小時改定
很多教師抱怨,除了備課、上課,批改紙質化作業、試卷占據老師每天太多時間和精力。“每天早上教學辦公室門口都會堆上好幾摞作業本,批改學生作業至少要用兩三個小時。等到期中、期末考試結束,辦公桌上更是堆滿了學生的考卷,沒有一天的時間根本改不完。其實,無論是作業布置,還是各類考試,都是老師了解學生知識點是否掌握,學習進度是否跟得上的方式,老師更看重的是學生考試最后呈現的分數,以及學生對相應知識點掌握的能力。
相比原來“一支筆批閱百份卷”的手工模式,快樂學智能學習引擎會對老師的評卷情況進行實時統計,學生在答題紙上作答,系統會幫助老師自動批改客觀題,大題老師們可以選擇線上批改,也可以選擇線下批改,省去老師批改完試卷還要計分、登分,直接減輕老師的工作量。
現在只要把作業、試卷放到快樂學智能掃描儀上,就不用再管,掃描儀會對試卷自動掃描,相關學習數據會同步上傳到電腦。原來三個班學生的作業需要花一上午批改,現在一節課的時間就能搞定,徹底把教學們老師從重復機械的批閱過程解放出來,大大節省了老師們的時間,可以投入更多精力在教研方面,或是多睡一會,放松下僵硬的肩頸。
除了推出方便老師出卷、批改、反饋的線上功能外,快樂學還為學生提供線下紙質《錯題本》和《考試分析報告》。《錯題本》可將學生在測試中做錯的試題智能歸納分類,并智能推薦同知識點同難度的不同習題作為鞏固練習;《考試分析報告》會對學生在考試中的失分點進行逐題分析,得出哪些題目需要仔細分析錯因,哪些題目在個人能力范圍內但沒有得分;與相鄰分數段相比,哪些題目考試的知識點需要認真復習;在所考察的知識點中,哪些知識點掌握的相對較好、哪些知識點掌握相對欠佳,并給出相應的復習建議。
四、精準出題
中國高中作業一年布置3億字,卷子連起來可繞地球6圈,連續9年全球數量第一。”這略帶戲謔的網絡段子反應出在傳統教育模式下,學生們想要取得好的數學成績需要“題海+汗水”
學生做題,老師必然就要出題。日常教學中,出題占老師很大的工作量,經常會有章節測驗、周測、月考等出題任務,老師在搜索、選擇、編輯題目的過程中占用大量時間。況且,老師給學生布置的都是同一張卷子,同一份作業,要想實現大班個性化分層教學往往要花費老師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老師既要了解班上每位同學的學習進度,還要根據學生學習進度的不同,出有針對性的試題,這個愿景很好,但奈何班上學生太多,學生知識點掌握情況各有不同,真正實現起來難度不小。按照大致的教學印象給班上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布置不同習題,但因為缺少有效的學生學習反饋信息,這種認知未必準確。學生最容易掉入的題目‘陷阱是三角、數列、還是函數?哪些知識點需要深入講解并加強學生的練習?教師無法準確把握學生的需要進而做出相應的教學調整。
傳統教育模式下老師布置作業的方式是:“請同學們完成XX頁第一題到第十題。”而有了大數據的分析幫助,老師可以做到對每個學生的個性和特點都有了充分的了解,為每一位同學有針對性地布置個性化作業,進而實現幾代教師的教學夢想——因材施教。
快樂學智能學習引擎對每道題目進行知識點、載體、方法、能力等多個維度的標注,幫助老師精準出題,再通過智能學習引擎的大數據分析,老師可以根據不同題目的考點和學生答題情況,迅速準確了解每個學生的知識漏洞,有效診斷學生的學習問題,繼而進行針對性講練。
結語
大數據不會也不可能取代傳統課堂教學,但它是優化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手段。有了大數據分析,學生學習的過程可以被全方位記錄下來,教師通過數據分析可以對學生的知識掌握和能力發展進行形成性評價,使教學反饋更加及時準確。
參考文獻
[1]龍江華. 大數據時代下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研究[J]. 教育科學論壇, 2016(10):54-56.
[2]肖萬靈. 讓“互聯網+”、大數據助力高中教學的嘗試[J]. 考試周刊, 2017(18):61-62.
[3]胡志強, 郭華鋒. “互聯網+”與大數據技術環境下的現代教育技術研究[J]. 中國教育信息化, 2016(15):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