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燦 王冰潔 趙衛華
摘要 介紹了欒樹的特征特性,總結了太康縣地理環境條件下的欒樹大苗培育技術,包括苗木選擇、定植、田間撫育等方面內容,以期為太康縣及相似地區合理開發利用欒樹等優秀鄉土樹種提供參考。
關鍵詞 欒樹;特征特性;大苗培育技術;河南太康
中圖分類號 S792.9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0-0145-01
欒樹(Koelreuteria paniculata),別名木欒、欒華等,俗稱燈籠樹、搖錢樹,是無患子科欒樹屬落葉喬木或灌木。欒樹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樹木,常作為園林綠化美化優秀鄉土樹種之一[1]。春季多紅葉,夏季開滿黃花,秋季葉片變黃,并長有紫紅色燈籠狀的果實,掛滿枝頭,十分美麗,為城鄉綠化、美化增添了靚麗風景,深受人民群眾喜愛,被多個城市評為市樹。
1 特征特性
1.1 形態特征
欒樹樹冠可高達15~20 m,樹皮厚,灰褐色至灰黑色,老時縱裂;皮孔小,灰至暗褐色;小枝稍有楞,無頂芽,皮孔明顯。葉叢生于當年生枝上,平展,一回、不完全二回或偶有為二回羽狀復葉,長可達50 cm;小葉7~17片,無柄或具極短的柄,對生或互生,紙質,卵形、闊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頂端短尖,邊緣有不規則的鈍鋸齒,小葉背面被茸毛[2]?;ㄐ蚓蹅銏A錐狀,長25~40 cm,花淡黃色,稍芬芳。蒴果圓錐形,具3棱,長4~6 cm,成熟時紅褐色或橘紅色,種子近球形,直徑6~8 mm?;ㄆ?—8月,果期9—10月。
1.2 生態特性
欒樹是一種喜光照的植物,可以耐半陰,喜濕潤氣候,對寒冷和干旱有一定的忍耐力;春季發芽相比其他樹種較晚,秋季落葉早,生長速度中等,幼樹生長前期較慢,以后漸快。不耐水淹,如果栽植在地勢低洼處,雨季要及時排除積水[3]。耐瘠薄和干旱,在石灰質的土壤里也能生長得較好。欒樹具有深根性,萌蘗力強??癸L能力較強,可抗-25 ℃低溫,對粉塵、二氧化硫均有較強的抗性。
欒樹大多分布在海拔1 500 m以下的低山及平原地區,我國常見的欒樹品種有北方欒、黃山欒、秋花欒及復羽葉欒4個,主要分布在黃河流域及長江流域中下游地區,河南豫東地區多有栽植。
欒樹的繁育一般通過種子播種育苗,也可以通過扦插育苗。
2 大苗培育技術
2.1 苗木選擇
培育5~12 cm綠化大苗為目的時,應選擇一至二年生欒樹幼苗。當幼苗樹干高度達到分枝點高度時,可留主枝,一年生苗干不直或達不到定干標準的,翌年平茬后重新培養。一般經2次移植,培養3~6年,就可達到胸徑5~12 cm的大苗標準。
2.2 定植
2.2.1 定植密度。按照培育目標苗木的不同規格,選擇合適的定植密度。胸徑4~5 cm苗木的栽植規格為9 000株/hm2左右,株行距1 m×1 m。胸徑6~8 cm苗木的栽植規格為3 000~4 500株/hm2,株行距1 m×2 m,選留3~4個主枝,短截至40 cm,每個主枝留2~3個側枝。培育干徑8~12 cm的全冠苗,栽植規格為2 400~2 550株/hm2,株行距2 m×2 m;培育干徑12 cm以上的大苗,栽植規格為1 950株/hm2,株行距2.0 m×2.5 m。為了促進主干通直生長,可結合撫育管理,剪去干高1.5 m以下的萌芽枝。
2.2.2 定植時間。在春季土壤解凍后,芽萌動前的2—3月及秋季落葉后、封凍前的10—11月均可移植,一般秋植發根早、緩苗快、效果好。
2.3 田間撫育
2.3.1 中耕除草。定植后第1年及時進行中耕除草,既能促下控上,又能增根壯苗,防止雜草與樹爭肥,同時疏松土壤,增加土壤有機質的含量。生長期中耕除草2~3次,一般采用人工或機械除草,雨季必要時使用化學除草劑,但每年度使用不得超過2次[4-5]。
2.3.2 水肥管理。定植當年,要加強水肥齊供,促進定植苗快速生長。根據土壤墑情,生長期內適時灌水3~4次,秋季落葉后,土壤封凍前灌1次封凍水。水源應選擇地下水或未受污染的河水,不宜選擇污染水進行灌溉。根據地力及生長特點,要及時追肥,促進樹體的快速生長。定植當年,春季施有機肥6 t/hm2,追肥以優質尿素為主,施用量375 kg/hm2,也可用1%尿素、0.5%磷酸二氫鉀水溶液、天豐素4 000倍液葉面噴施2~3次,促發壯苗[6]。第2年后,在年生長旺期,應施以氮為主的速效性肥料,施尿素750 kg/hm2。入秋后,增施磷、鉀肥,停施氮肥,施復合肥750~1 125 kg/hm2。冬季,宜施農家有機肥料75 t/hm2作基肥,嚴禁施用含有有害物質的城市垃圾和工業垃圾,所用有機肥需經50 ℃以上高溫發酵5~7 d。
2.3.3 苗木整形與修剪。根據苗木目標用途,選擇其整形方式。欒樹樹形端正,一般采用自然圓頭形??稍诙净蛞浦矔r進行整形修剪,剪去過密枝、衰老枝、細弱枝、病蟲枝、交叉枝,保持樹體勻稱,枝條分布均勻,樹形美觀、整齊。行道樹用苗要求主干通直,第一分枝高度為2.5~3.5 m,樹冠完整豐滿,枝條分布均勻、開展。庭蔭樹要求樹冠龐大、密集,第一分枝高度比行道樹低,圍繞上述要求采取相應的修剪措施。
2.3.4 病蟲害防治。對欒樹造成危害的主要是蚜蟲、紅頸天牛、龜蠟蚧、流膠病。一是冬季清園。二是早春芽萌動前用45%結晶石硫合劑400倍液進行殺蟲滅菌。三是生長期用5%蚜虱凈乳油1 200倍液防治蚜蟲;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防治流膠??;在新鮮蟲糞處插入毒簽,熏殺紅頸天牛幼蟲;在龜蠟蚧若蟲發生期,用蚧必治乳油1 500倍連噴2~3次防治。
3 參考文獻
[1] 孫洪亮.蒙城縣欒樹栽培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5(6):131-135.
[2] 劉峰.黃山欒樹生物學特性及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13(11):241-243.
[3] 高娟娟,李紅,李照鈴.欒樹育苗栽培管理技術探析[J].農業與技術,2016,8(36):179.
[4] 張天杰,張洪濤.欒樹播種育苗技術及栽培利用[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2(12):45.
[5] 董中浩.黃山欒樹生物學特性及栽培技術[J].現代園藝,2015(6):34-35.
[6] 呂潤生,呂敏生,郭松飛,等.欒樹的繁殖與苗木培育[J].中國果菜,2010(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