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學東 李霞
摘要 淮安市是農業大市,建設智慧農業大數據、提高現代信息技術服務“三農”的水平和效能、實現“互聯網+農業”發展的新格局是提升淮安市現代農業經濟競爭力不可或缺的助推器。結合淮安市智慧農業大數據建設現狀,闡述了建設思路與建設內容,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對策,以期為淮安市智慧農業大數據建設提供借鑒。
關鍵詞 農業大數據;競爭力;現代信息技術;為農服務;江蘇淮安
中圖分類號 S126;TP311.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0-0262-03
Abstract Huai′an City is a big agricultural city,building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big data,improving the level and efficiency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serve the "three rural" and realizing the new pattern of "Internet+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s an indispensable booster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modern agricultural economy in Huai′an City.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big data construction in Huai′an City,the construction idea and content were expounded in this paper,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analyzed,an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big data in Huai′an City.
Key words agricultural big data;competitiveness;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service for agriculture;Huai′an Jiangsu
2017年是淮安市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是實施“十三五”現代農業規劃,基本確立“農業強市”地位的重要一年。按照淮安市委市政府《淮安市“十三五”現代農業發展規劃》(淮政辦發〔2016〕136號),將智慧農業發展作為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內容,圍繞推進市委市政府提出的“4+1”現代農業產業,建設淮安市智慧農業大數據,提高現代信息技術服務“三農”的水平和效能,實現“互聯網+農業”發展的新格局,提升淮安市現代農業經濟競爭力[1-2]。
1 淮安市智慧農業大數據建設現狀
首先,通過加大投入、示范引領、考核激勵等多種方式,進一步推進淮安市智慧農業農村大數據建設。組織電信、廣電網絡運營商開展農村地區光纖寬帶、4G網絡和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建設。目前淮安市農村地區光纖寬帶網絡普遍覆蓋98%以上,4G網絡100%全覆蓋。
其次,通過示范引領、以點帶面的方式,抓好智慧農業物聯網技術應用、農產品電子商務、信息進村入戶、益農信息社整市推進,積極開展農業大數據建設。2017年全市電商交易額達到300億元,同比增長51%,其中網絡零售額約為95億元,同比增長55.2%。目前淮安市已經有14個電子商務集聚園區,其中淮安電子商務現代物流園、順豐電子商務產業園、淮安軟件園已具有一定規模,各自的銷售額達80億元。全市網絡消費指數在全省乃至全國排名前列,隨著農村電商的普及,全市智慧農業電子商務發展將有很大的提升[3-4]。
最后,通過農業及工商戶、農作物病蟲草害防治等數據庫建設,進一步提升農業信息化服務水平。一是建立了農業及工商戶數據庫。該數據庫包括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農業綜合三大類38個小類的逾400個農業龍頭企業和工商戶。二是建立了淮安市農作物病蟲草害防治數據庫。該數據庫包括糧食、纖維、油料、蔬菜、果樹等十大類近1 000種農作物病蟲草害的現狀及防治方法等。三是建立了淮安市農產品網上公共服務平臺。該數據庫包括糧、油、蔬菜、畜牧水產、林業、農業物資等35個大類逾50個小類的農產品。
2 建設思路
2.1 建設目標
整合全市現有農業信息化資源,以農業大數據云計算為核心,圍繞“互聯網+農業生產”“互聯網+農業經營”“互聯網+農業管理”“互聯網+農業服務”的建設目標,運用互聯網、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傳感測量等現代信息技術,推進云計算、大數據、智能分析、監測預警等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實現產前預測指導、產中過程管理、產后電商營銷以及政府輔助決策,以實用性、擴展性、共享性、規范性、安全性、穩定性、先進性為原則,保證農業大數據系統的安全、穩定、高效運行及升級需求。
2.2 建設構成與建設線路
建設構成即“126”工程。包括1個平臺,即具有AR實景增強效果的智能指揮決策平臺;2個中心,即云計算智能農業大數據中心和立體式多維智慧“三農”展示中心;6個系統,即以“4+1”現代農業產業為核心,建設包括農業生產、管理、服務、銷售一體化的6個數據應用系統。建設線路見圖1。
2.3 建設資金
淮安市智慧農業大數據建設計劃總投資650萬元。其中,計劃平臺建設投資305萬元。該平臺建設具有AR實景增強效果,集成農業區域類型分布、生產管理、監測預警、分析研判于一身,協助管理者在產前預測指導、產中過程管理、產后電商營銷中全面提升智能化決策能力,讓人身臨其境,思維進入緊張分析決策空間。計劃數據采集投資130萬元。運用多部門人工及地面觀測、傳感器、遙感和地理信息技術等,加強農業生產環境、生產設施和動植物本體感知數據采集,完善農業生產智能監測體系,提高農業生產管理、指揮調度等數據支撐能力。計劃數據存儲運行投資120萬元。大數據存儲將借用第三方(電信)云計算智能平臺,確保全市農業大數據安全存儲、調配流暢、性能可靠、運用合理。運行實行外包,運行商負責平臺與系統建設、運營模式、新數據補充、日常運維以及增值服務等。計劃系統軟件開發投資95萬元。主要建設云計算智能農業大數據中心和立體式多維智慧“三農”展示中心及6個數據應用系統。
3 建設內容
3.1 建設具有AR實景增強效果的智能遙控指揮決策平臺
集中展現淮安市農業大數據中心、淮安市“三農”展示中心以及農業產前風險評估、農業生產過程控制、農業移動執法、農業專家服務、農產品追溯管理、農業電子商務等6個應用系統,實現各個應用系統所采集的農業數據的匯總展現,實現各個應用系統所提供的信息化服務展現,實現框架式單點登錄模式和聯合式全平臺檢索技術,多個應用系統集成實現“一站式”的快速應用,整合農業服務多個應用系統的綜合管理,建立基于微信的淮安市農業信息服務微信公眾號應用,豐富全市農業信息分析決策應用。
3.2 建設云計算智能農業大數據中心
將全市“4+1”現代農業產業信息分析決策各個應用系統所采集的農業數據匯總展現,針對不同應用權限用戶實現不同的查詢功能,打破市農委各個業務部門之間及垂直業務部門之間的數據壁壘,根據數據來源和類型,實現組合式批量錄入技術和多維度的農業知識分類,要求各個業務系統數據交互共享。農業數據分為基礎數據、專家數據、企業數據、產品數據、農資數據、生長數據,隨著業務系統和數據來源的擴展,農業大數據中心的數據將能持續更新和完善。動態收集業務應用系統的信息數據,通過數據交互共享平臺生成農業大數據庫,對現有農業信息資源進行全面梳理、規整、入庫,保證數據統一化、數據標準化、數據規范化。該中心的工作重點是給數據、圖表配上影像、視頻,并開辟app等功能,為“三農”提供多形式的數據服務。
3.3 建設立體式多維智慧三農展示中心
結合淮安市“4+1”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實際,以產業區域布局、市場經營主體、特色項目基地、優質品牌產品建設等為重點,將全市農業相關產業的基礎圖層、業務圖層和專題圖層數據整合到電子地圖中,形成農業資源管理、產業發展和體系建設等“一底圖、多圖層”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和應用。完善農業基礎信息資料,加強相關行業數據圖層的開發應用,實現圖形化分布顯示、分類標簽檢索,數據和報表的導入、導出和打印等功能。構建能夠自主管理全市高標準農田、規模種植養殖基地、現代農業園區等應用產業圖層,實現社會經濟條件數據管理(包括人口、勞動力、農業技術裝備等數據單元)的淮安市“三農”展示中心。該中心的工作重點是給影像、視頻配上數據,以專題數據庫作為農業產業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來源,通過GIS技術將農業產業專題數據與地理空間數據相結合,使農業專題數據的管理更科學,空間數據更快捷,農業資源統計表和圖形輸出信息更直觀,較好地為領導和專家的管理與決策分析提供參考。
3.4 構建現代農業產前預警監測系統
綜合運用信息采集技術、數據庫技術、GIS技術、網絡技術等農業信息技術,構建“4+1”現代農業產前風險分析系統,重點建立農作物墑情預測分析、農作物病蟲情預測分析、農作物苗情預測分析及農作物災情預測分析等4個子系統。系統設計時,數據格式與農業部系統保持高度一致,與省部級系統數據無縫對接,通過數據交互共享平臺與農業大數據中心互聯互通。
3.5 構建現代農業智能監控系統
與示范基地部署的監測站、設施環境傳感器和高清視頻監控設備數據對接,以農業物聯網技術為手段,建設農業物聯網監控管理系統,具有空間分布監測、環境監測、視頻監控、監測預警、農事指導、環境數據監測、生長監測等功能,開發包括環境監測組件、環境預警組件、視頻監控組件、生產指導組件等的組合構件庫,根據農作物、家禽家畜和水產品生長周期及關鍵參數構建生長環境模型模塊,實時掌握生長過程信息,實現對其生長的“實時感知—遠程傳達—智能管理”,通過數據交互共享平臺與農業大數據中心互聯互通。采用云服務模式,將系統部署在云服務器上,面向農業企業、生產基地、合作社用戶提供操作平臺和應用接口。
3.6 構建農技專家服務系統
建設一個全面、專業、快捷、方便的集診斷與服務功能于一體的農業專家服務系統,重點建設專家動態、專家介紹、視頻咨詢、預約掛號、留言咨詢、防治歷、自助診斷、專題服務、全程指導等模塊,并集成12316農業服務熱線。
3.7 構建農業移動執法管理系統
利用遠程視頻監控系統實現農業源頭監管;利用移動執法終端+移動互聯網的高速實時傳輸能力將執法人員的聲音、影像和GPS定位送達至控制決策平臺,以實現現場執法與后臺決策的無縫銜接;利用大數據中心的云計算能力實現諸多“零等待”的自動識別判斷功能(例如獸藥與飼料標簽真偽查詢、檢查站車牌自動識別、農作物病蟲害辨別等),從而提高農業執法工作的辦事效率和精確程度。
3.8 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
建設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系統,建立基于二維碼和物聯網的農產品電子商務溯源查詢,建立健全制度規范和技術標準,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數據對接,實現生產、收購、貯藏、運輸等環節的追溯管理。
3.9 構建品牌農產品電子商務系統
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GIS技術等建設具有全市現代農業發展特色的品牌農產品電子商務系統,重點建設農耕文化、品牌產品、企業展臺、休閑旅游、推薦網店、市場行情、供求對接、品牌溯源、電商培訓等模塊;利用電子地圖對全市一定規模的農業名優企業、農產品資源進行可視化管理、虛擬化展示;采集農產品市場行情信息,并對農產品價格行情進行匯總展現、市場分析;建立電商培訓,實行在線報名,發布農業電商培訓課程、開課時間等通知,完善學員管理,開課通過短信通知,提高淮安市“4+1”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傳播廣度和深度。通過數據交互共享平臺與農業大數據中心互聯互通,采用云服務模式,將系統部署在云服務器上,面向各級用戶提供操作平臺和應用接口。
4 存在的問題
4.1 基礎條件薄弱
由于農業生產條件、環境復雜多樣,無法實施統一的建設標準;淮安市地域跨度廣,大數據終端設備等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成本較高;涉農數據種類多、來源廣,服務對象及服務需求復雜多樣;相應軟件平臺的開發維護及后期升級處理專業性強、費用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農業大數據服務體系、倉儲物流體系、電商運營體系、質量安全溯源體系的推廣應用。
4.2 數據壁壘嚴重
長期以來,由于區域發展不平衡、行業之間數據不共享、部門差異性較大等現實問題的存在,加上信息不對稱和地理區域、行業領域對信息流動的限制,部門間沒有有效的信息共享、交換機制,跨部門、跨行業的數據匯集共享不同程度地存在數據壁壘、信息孤島的現象,甚至連部門內部的數據也出現多口徑、不統一等現象,很難發揮大數據的效益,從而不利于形成大數據產業鏈。
4.3 專業人員缺乏
農業信息化對專業人員素質的要求與其他信息行業明顯不同,它需要的是既懂農業又會熟練使用各種信息工具,特別是掌握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由于我國農業信息化起步晚,發展農業大數據的時間較短,還未建成一支既懂農業又懂信息技術同時具有開拓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隊伍。
5 對策
5.1 整合資源,實現長效發展
整合涉農各類資金,同時整合各類農業信息資源平臺,結合農業物聯網、信息進村入戶和農產品電子商務等工作,合力發揮大數據平臺的優勢。堅持創新機制、整合資源,研發一批有效且成本低的大數據應用系統。同時農業大數據要實行政府建設、企業運營,以確保大數據的長效發展。
5.2 先易后難,解決跨界問題
農業部于2015年提出《關于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發展的實施意見》,2016年10月農業部辦公廳印發《農業農村大數據試點方案》,建設農業大數據要堅持先易后難、逐步建設。首先完成跨部門、跨區域的數據共用共享,其次實現政府數據向社會開放,再次全面建成全球農業數據調查分析系統。
5.3 加強培訓,指導生產銷售
對接各個環節,大力培養大數據分析人才,對農作物墑情、病蟲害防治、生產管理、產品營銷等不同格式的數據進行整合分析,實現不同業務領域的海量數據整合。依據大數據分析結果,及時全面掌握農業的發展動態,引導市場預期和指導農業生產。
6 參考文獻
[1] 孫忠富,杜克明,鄭飛翔,等.大數據在智慧農業中研究與應用展望[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3,15(6):63-71.
[2] 毛林,成維莉.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構建的研究[J].農業網絡信息,2018(6):6-10.
[3] 路文靜,茍斌強,王建軍.天水市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建設研究[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7(23):18-19.
[4] 曹夢川.農業大數據在智慧農業中的應用[J].寧夏農林科技,2018,59(2):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