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奎志
【摘要】小學生的自制力較差,加上天性活潑頑皮,在校園內經常表現出一些不當行為,如課上交頭接耳、擾亂課堂秩序、課后不能保質保量完成作業等。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采取合理懲罰措施,以達到警醒教育、幫助改正的目的。但是由于部分教師在懲罰學生時帶有個人情緒,沒有準確把握合理懲罰的尺度,容易出現矯枉過正現象,反而給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帶來了傷害。因此,如何在教學管理中運用合理懲罰,成為教師教育工作中需要考慮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教育 合理懲罰 問題 建議
一直以來,教育懲罰被認為是教學管理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但是傳統教育中的教育懲罰主要以“體罰”為主。隨著素質教育的實行,要求教師的教學模式和管理方法也必須與時俱進的進行轉變,合理懲罰則成為教師管理學生的一種有效手段。文章首先對合理懲罰進行了概述,隨后指出了現階段教師在運用合理懲罰時經常出現的一些問題,最后結合實際教學經驗,提出了小學教育中合理使用教育懲罰的可行性建議。
一、合理懲罰的概述
合理懲罰的目的在于通過實施懲罰性的措施,使學生意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從而在今后的學習中,為了規避懲罰而有意識的遵守學校管理制度,規范自身行為。因此,批評、懲罰只是手段,引導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才是目的。
1.合理懲罰的作用
小學生由于缺乏自控能力,加上天性活潑好動,經常無意識的表現出許多不良行為,例如課堂上不遵守課堂紀律,課后因瑣事與其他同學產生矛盾并大打出手等。教師通過實施合理懲罰,可以使學生意識到自身的錯誤,并在教師的引導教育之下,通過自我反省改正自身缺點,規范自身行為,避免今后出現同樣的錯誤。教師運用合理懲罰教育管理中講求“以理服人、以情動人”,最大限度地降低學生的逆反情緒,打破師生之間的對立關系,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
2.合理懲罰與體罰的區別
合理懲罰和體罰雖然從結果上來看具有較大的相似性,即都是通過采取一系列的懲罰措施,來達到糾正學生錯誤行為的效果。但是在具體的組織和實施過程中,兩者存在巨大的區別。首先,懲罰手段不同。合理懲罰的主要教育手段以教師引導為主,多數情況下通過教師的“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使學生自己意識到錯誤,學生占據主動地位;而體罰則是采取硬性教育手段,給學生的身體或內心帶來痛苦,學生被動進行改正。其次,教育影響不同。在合理懲罰中,師生之間的關系較為和諧,由于教育管理方式比較溫和,因此學生樂于接受教師的建議,學生能夠配合教師積極改正自身錯誤。而如果采取體罰措施,師生之間的對立情緒更加明顯,學生雖然表面上改正錯誤,但是容易產生消極或厭學心理,不利于今后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
二、小學教育中合理懲罰存在的問題
1.缺乏正確認識
部分教師對于合理懲罰的認識不到位,沒有正確區分合理懲罰和體罰之間的差異,導致在實際的管理中濫用教育懲罰,給學生的身體和心理都造成的負面影響。例如,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無論是在課堂講解還是課后活動中,都擺出一副高高在上、不茍言笑的姿態,沒有與學生進行充分的交流和溝通,師生之間存在嚴重的隔閡。當學生違反課堂紀律或是問題回答錯誤時,輕則斥責學生,重則對學生進行罰站懲罰,希望借助于這種方式來規范課堂秩序、提高教學效率。事實上,由于教師不合理利用懲罰,反而導致了課堂氣氛變得沉悶,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也不理想。
2.懲罰頻率過高
教師過分依賴教育懲罰,將其作為課堂管理的主要手段,導致教育懲罰的頻率過高。教育懲罰的頻率過高帶來諸多負面影響,其中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增加了學生的心理負擔,導致學生課堂參與熱情降低。小學生的好奇心較重,對于新知識富有強烈的學習和探索精神。但是由于教師濫用教育懲罰,導致部分學生因為害怕受到懲罰而不敢舉手提問或是主動發表意見,學習中存在大量的知識盲點,對今后相關知識的學習也造成了影響。
3.合理懲罰受到干預
許多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也成為掣肘教師實施合理懲罰的一種重要影響因素。部分學生由于在家庭中沒有受到過委屈,在進入校園后仍然以自我為中心,在與其他同學交往中容易產生摩擦或矛盾。教師在采取合理懲罰措施后,由于學生的心理素質較差,回家后大哭大鬧,導致家長對教師產生誤解,干預教師進行合理懲罰,不利于今后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
三、小學教育中合理懲罰的方式
1.一視同仁,平等懲罰
在學生犯錯之后,教師容易在實施懲罰過程中摻入個人情緒,對于犯同一錯誤的兩個或多個學生,給予不平等的處罰。例如,班級上兩名學生打架,教師往往傾向于保護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而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采取懲罰。這種“因人而異”的教育懲罰,容易給學生的內心帶來傷害。因此,教師在實施合理懲罰時,必須要堅持“一視同仁、人人平等”的原則,對于犯錯的學生,不分成績、不分性別的進行合理懲罰,一來可以使學生心悅誠服的接受懲罰措施,并從中汲取教訓;二來也能夠樹立教師公平公正的形象,對于今后管理公正的開展也大有裨益。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明確學生犯錯的前因后果,并在此基礎上實施恰當的教育方式,以合理懲罰為手段,達到教育引導的目的。
2.建立家校共管機制
要實施家校共管的協作機制,將家長融入到合理教育懲罰的體系中來,家長樹立正確對待合理懲罰的意識,家長應該理性的進行配合,在思想認識方面正確認識。家長要加強法律法規意識,必須多學習,加強對教育的認識,加強與學校的配合,做好教師的助手。學校是實施教育的主陣地,要及時對學生和教師進行思想溝通,制定合法的學校管理規定,以免教師與學生發生不可調解的矛盾,學校的管理規定應該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要開展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管理規定執行應該具有程序性,為小學生排解心理問題與困惑。
3.獎懲結合,把握尺度
教育激勵作為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可以挖掘學生的潛力,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有助于學習效率的提升。根據激勵手段的不同,教育激勵又可分為正向激勵和負向激勵,教師只有科學運用兩種激勵手段,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合理懲罰是典型的負向激勵,教學管理中除了采取懲罰措施外,教師還要通過鼓勵、贊揚等正向激勵,給予學生學習自信心。通過采取獎懲結合的方式,對于課堂表現良好或是學習成績進步較大的學生,給予表揚或頒發筆記本、文具等物品獎勵,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不遵守課堂秩序的學生,給予合理懲罰,使其能夠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進而通過改正,逐步形成良好學習習慣。
四、結語
合理懲罰作為小學教育中的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在規范課堂秩序、加強學生管理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教師在運用合理懲罰時,要把握好懲罰的尺度,既要使學生能夠認識到個人所犯錯誤,并通過處罰積極改正;又要避免損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影響學生今后的學習。教師要堅持一視同仁、適度懲罰的原則,建立家校共管機制,為小學教育工作的開展和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營造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王呈祥.論中小學教育中獎勵與懲罰的合理使用——理論模型與實踐對策[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13,(03) :98-100.
[2]吳永勝.教育懲罰三題:澄清、追問及重構——基于無立場分析的倫理學視角[J].現代教育管理,2013,(07) :189-193.
[3]賈秀峰.管窺中美中學教育懲罰之不同——以美國西佛杰尼亞州PHILIP高中為例[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4,(04) :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