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摘要】英語在我們國家作為一門非母語的語言學科,在學習中受環境的影響特別大。尤其在農村小學,由于教師的非正常流動、家庭教育、留守兒童以及個體差異等因素,再加上學習方法不得當等情況,導致出現了大批的“英語學困生”。而且隨著年級的增高,英語“學困生”問題也日益突出。因此,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其意義是非常深遠的。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剖析原因,對癥下藥、改進教法,激發興趣、指導學法,目標激勵、授之以漁,才能最終取得明顯轉化效果。
【關鍵詞】英語學困生 成因 轉化
隨著中國對外交往的日益擴大,英語作為當今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無論在升學考試還是未來的工作生活中,都備受關注。因此小學英語教育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學校、家庭等方面的重視。但是,囿于種種因素,部分農村小學英語教學普遍存在多重羈絆:諸如師資力量不足、跨年級教學、任教班級多、教師授課任務重等。教師無暇顧及每一位學生,使得部分被動學習的學生無法得到更多關注。積重難返,興趣全無,時間一長,自然形成學困生泛濫的局面。在當前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這種現象尤其嚴重。因此,加強對英語學困生的轉化,已成為我們小學英語教師迫在眉睫的課題。
一、剖析原因,對癥下藥
(一)基礎較差
學困生大都嚴重存在學習惰性,視學習為兒戲,學習目標不明確,得過且過,學習基礎不牢固,學習習慣差,知識漏洞多,造成了其以后英語學習困難重重,最終導致厭學、棄學。
(二)興趣淡薄
有的學生或受到老師在學習上不恰當的處理,或受到家長的批評指責,或在某些方面受到同學的歧視,雖有學習的興趣,但一時受到外部過低的評價,心理受到損傷,由此形成學習興趣消弭,缺乏學習動力,產生消極心理,導致嚴重的英語學習障礙。
(三)學法不當
學困生大多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習被動,思維遲滯,課堂聽講心猿意馬,致使學習起來丟三落四,邊學邊忘,造成學習落后的局面。
(四)家庭氛圍缺失
學困生大都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家長自身所受教育不多,又忙于農活或外出打工,不能及時配合學校做好學生的工作,難以顧及孩子的教育。缺乏家長的正確引導,也是形成學困生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針對上述情形,要想醫治他們的落后癥結,首先我們教師要轉變觀念,樹立“轉化一個英語學困生與培養一個英語優等生同樣重要”的思想,愛護每一個英語學困生的上進心;其次要在學生身上舍得下功夫,摸清底子,抓住每個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主要問題,然后從轉變學困生的心態入手,激發培養他們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徹底改變他們消極的學習態度,恢復其自尊心,樹立其自信心,激發其上進心。
二、改進教法,激發興趣
(一)轉變態度,改善關系
對英語學困生來說,師生關系是影響其學習的最主要的情感因素。“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對老師產生好感,就會愛屋及烏,對老師所教的學科也會產生興趣。尤其對于英語學困生,教師要用三心去除他們的二意;要有耐心、愛心和細心,用心消除他們心中的懼意和失意!首先不能對其失去信心,更不能嫌棄他們,而應改善教學態度,主動與他們交朋友,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和尊重。要多觀察分析其情緒變化,有意為他們創造一些鍛煉機會,對其取得的點滴成績及時表揚鼓勵,進而密切師生關系,為教與學的交流掃清障礙。
(二)注重教法,滿足需要
教師是學生成功的源泉。英語學困生由于學習基礎較差,準備知識貧乏,學習上遇到的困難自然就多,這在客觀上就影響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心理學研究表明:成就需要是人的一種基本需要。學困生遇到的失敗多,成就需要受到壓抑,那么其期待成功的愿望比任何人都強烈。為此,作為教師就必須研究教法,變“要學生學”為“學生能學”直至“學生樂學”。這就要求教師課前課后多下功夫,為學困生創造成功的機會。例如,平時提問時盡可能要求學困生聯系生活實際回答問題,降低難度和要求,提出的問題估計他們基本能回答上來。那么他們在課堂上、在同學們中間也占了一席之地,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信心倍增,成功的機會多了,學困生的自尊心和上進心就樹立起來了。
(三)喚起自信,激勵上進
事實上,英語學困生的自卑心理是從學習英語之初開始培養起來的。要想消除他們的自卑感,喚醒其自信心,就必須反其道而行之,充分捕捉他們的閃光點,通過表揚激勵等正面手段,哪怕對他們的一句話、一個單詞、一次練習等都及時給予肯定,都會助長英語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即使他們在說練中出現錯誤,,也不能簡單的否定,而要在教師的幫助下使學生自己修正過來,然后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學生的每一次進步都能如此得到尊重,學習態度自然也就有大的轉變。
(四)分類推進,優先指導
為大幅度減少英語教學中出現的學困生人數,我對每個學困生都建立學情檔案,并分出類別,堅持“重點轉化,分類推進”的原則,有針對性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學。在平時除進行分層教學、分類指導外,對學困生采取個別輔導優先、課堂提問優先、表揚鼓勵優先、參加活動優先的辦法,多賦予學困生優越感、成功感,真正使他們“想學”“樂學”
三、指導學法,授之以漁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成績,就必須教會他們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
(一)學會預習
課前預習對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增強學習主動性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而學困生在這方面恰恰存在嚴重不足。為幫助他們掌握這一學習方法,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我每次講新課前都提出具體要求:一是要列出預習清單,明確預習內容;二是熟悉有關單詞、短語;三是通讀全文,找出不懂的句子,通過上網或工具書解決一部分,其余部分留待第二天課上提問。落實的方式,一是小組內部討論解決,二是組內不能解決的疑問,留待全班解決,或由教師幫助解決。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大部分學困生已經掌握了課前預習的方法,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提高,學習熱情日益高漲。
(二)學會質疑、提問
能否在課堂上找出自己不明白的東西,提出有一定難度的疑問,既能反映出學生聽課的質量,又能反映出學生預習和思考的深度。為解決學困生不會和不愿質疑問題的現狀,我課下首先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在班上樹立一些善于提問和回答問題的典型,通過身邊的榜樣激發學困生的積極性。課堂上,我分層次提出問題,把一些基礎性的簡單問題留給他們回答,當他們回答正確之后,及時給予夸張性的表揚鼓勵,讓他們品嘗到成功的快樂,進一步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三)溝通家長,營造環境
千方百計經常與家長保持聯系和溝通,指導家長為孩子提供盡量多的英語學習的必備條件,營造家庭英語學習的氛圍,全方位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學好英語的自信心。
事實證明,教育面前無后進生,每個學生都是才!只要我們教師肯做教學工作的有心人,傾注一片愛心和耐心,分析學情,改進教法,善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其學習潛能,就完全有可能使學困生轉變為優等生,朽木也可成為雕琢的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