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健
【摘要】富有內涵的課堂能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各類型創新型人才。微課與翻轉課堂的結合,能夠顛覆小學科學傳統教學模式。在微課的支持下,能夠推動翻轉課堂更加有效的實施,將課堂知識點以微課視頻的形式移至到課前,讓學生自主學習。而課堂時間將全部集中起來解決學生自主學習中存在的疑惑與問題。因此,翻轉課堂在微課的支持下將更加具有效率,而學生在翻轉課堂模式下也將獲得更多學習與探究的機會。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就“微課”視角下如何打造翻轉課堂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小學科學 微課 翻轉課堂
一、微課課前資料設計與制作
小學科學是小學階段的??瓶颇浚浣虒W目標是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因此,微課設計環節要將小學科學的教學理念融入其中。本文以小學高年級學生為對象,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小學科學教學內容——《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從而開展微課設計。縱觀我國小學科學教材內容,無論哪一個版本都會涉及到沉浮相關的知識點,而且廣大小學生對此也非常感興趣。但是針對這樣的課文內容設計微課,必須面對一個新的問題,便是在教學內容中如何挖掘更加具有吸引力的材料來博取學生的眼球,讓學生對該部分知識產生興趣,主動積極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另外,《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所涉及到的知識與學生生活也有著一定的關系,而微課這種新型的方式也足夠吸引學生的眼球,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制定學習任務單
基于微課的特點,教師在制定學習任務單的過程中要堅持親力親為的態度,在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之后,緊緊圍繞課程教學目標、問題導設計的學習任務單,需要學生在微課開展之前進行認真的閱讀,微課以短小精悍的優勢受到廣大教學者的肯定,微課制作視頻非常重要,在微課學習中學生需要根據學習任務觀看視頻,通過觀看之后解決學習任務單當中存在的問題所形成的學習資料,推薦以紙質稿形式呈現。所制定的學習任務單要包括:學習指南、學習任務、疑惑與建議以及相關資源鏈接等等。制定學習任務單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課堂之前能夠通過微課明確對知識的疑惑與問題。筆者認為學習任務的是微課開展的關鍵,更是翻轉課堂實施的基礎,不僅能夠指導學生帶著目的性的去觀看微課視頻,同時讓學生提出更加具有建設性的疑惑,促進學生加強思考。
(二)微課視頻的制作
如今關于小學科學微課制作網絡資源非常豐富,但是制作微課不能單純的將網絡資源進行拼湊,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特點與教學內容進行設計。微課微課不僅要包含教學設計,更要僅僅圍繞教學內容設計教學課件,有三維目標,要在短短幾分鐘之內體現教學的重點與難點,還要包括教學過程。因此,筆者認為,對眾多資源進行篩選、分析、整合。從微課制作的美觀角度來看,在給學生展示知識點的同時,還要有吸引力,這就是美觀的要求。從微課制作選材的角度來看,以小學生認知特點為契機,在微課視頻中更多趣味性的材料。從微課制作的文字角度來看,以簡潔準確表達為基礎,切忌整版文字的出現,避免課堂枯燥乏味。從微課制作的音樂角度倆看,微課視頻播放一定要有背景音樂,在不同的時段融入不同的背景音樂,能夠加強對知識點的強調。例如,在制作《橡皮泥在水中沉浮》的微課視頻,可以融入輕音樂伴奏,如“蟲兒飛”作為引導音樂,能夠讓學生在舒適的音樂環境下迅速集中注意力。《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微課視頻資料需要教師親自錄制,這樣學生才能夠在視頻中聽見老師熟悉的聲音,產生親和感能夠更加用心去觀看視頻資源。例如,教師需要將視頻資料、文字內容、圖片信息等等以PPT的形式進行展示,PPT稿件盡量控制在10頁之內。視頻演示所用到的視頻要統一,同時準備好需要講解的文字稿,可以采用CAMTASIA.STUDIOV6-0-3漢化版錄制軟件生成微課視頻。最后,基于本課內容的特點,微課視頻控制在8~10分鐘為最佳。
二、組織翻轉課堂
(一)構建合理課堂模型
翻轉課堂有著靈活多變的特點,由于所要學習的內容不同。因此,所構建的翻轉課堂模型也會存在差異性。通過長期的實踐,筆者發現讓學生學習任務單觀看微課視頻,讓學生在課前大致了解學習的重點以及掌握老師提出的問題,然后在課堂上開展翻轉課堂活動。在微課視頻觀看之后,根據學生所提出的問題與課程的內容,教師所設置的翻轉課堂要有對應的教學環節,在課堂上要進行適當的引導與提問,讓小學生能夠在課堂上以小組的形式開展合作與交流,可以將這種“簡易版”的進階練習完成,通常來說課后的進階練習屬于高難度級別,這樣所打造出來的“課前——課中——課后”的翻轉課堂形式不僅符合小學科學教學的特點,而且非常適合小學高年級學生。在觀看微課的過程中,學生并不是不做任何思考,也不是單純的觀看10分鐘,不做任何筆記與記錄。例如,在課堂上利用微課視頻將“在水中物體沉浮的實驗圖片”直觀展示出來,引導學生對《沉和浮》這個單元的知識進行回顧,同時將《物體在水中是沉是浮》《沉浮與什么因素有關》這部分知識引導出來,再次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物體在水中沉浮是不是有材料有關的問題,然后引出本課主題《橡皮泥在水中是沉是浮》。
(二)因材施教,多元化綜合評價
通過長期的實踐,筆者發現因材施教的關鍵在于教師對學生的把握,如認知特點、實際學習情況,等等。在因材施教的推動下,才能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多元化評價。翻轉課堂中學生的實際表現,恰到好處的評價,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可以結合小組積分進行評價,針對學習任務單完成的情況進行評價,也可以是平臺上積極交流發言的過程進行評價,等等,以過程為主開展多元化綜合評價,貫穿翻轉課堂的始末才是上策。
(三)完成進階練習
翻轉課堂當中的進階練習非常關鍵,一般以“簡單、較難、難”幾個層次。高難度進階練習需要在課后開展,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因此,筆者認為進階練習一定是要經過教師的精心設計與安排,要盡量選取學生在認知上容易出現偏差的題型,如形狀各不相同,但是材料相同的實心橡皮泥,在水中沉浮的變化是什么?如何讓實行橡皮泥浮在水面上?通過第二個問題,能夠將第一個問題有效過渡,然后讓學生結合自己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綜合思考與整理,得出猜想: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很大原因是因為自身空心或者船型的影響?通過課后進階練習,教師能夠進一步判斷學生是否掌握了這部分知識,哪些地方還需要加強練習。進階練習包括可中簡易版練習與課后高難度練習,而翻轉課堂的應用能夠為教師與學生在交流上提供技術平臺,學生在進階練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可以在平臺上及時留言給教師,這些問題可以讓教師、其他學生在線一起探討,解決問題加強學生對知識的印象。
三、結語
小學科學注重培養小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小學生形成科學思維。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微課、翻轉課堂已然成為教學改革的一股潮流,如何更好的利用微課、翻轉課堂,則需要廣大教師改善傳統教學觀念,不斷強化自身的綜合素質,結合教學實際情況,進一步加強研究,為小學生提供一個更加富有內涵的小學科學課堂。
參考文獻:
[1]何海波.小學科學課堂引入微課策略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05) :133-134.
[2]陳廣毅,鹿作讓.小學科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21) :137-138.
[3]顧善鑫.基于慕課的翻轉課堂在小學科學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亞太教育,2016,(30) :31.
[4]陸婷.小課堂 大翻轉——小學科學課程改革實踐與探索[J].科技展望,2015,(06) :29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