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池
【摘要】音樂欣賞課是小學教學科目中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通過讓小學生欣賞音樂來陶冶情操,培養音樂靈感,同時改善枯燥的學習氛圍,對學生身心健康有著積極的作用,是學生接受音樂教育的重要橋梁。而音樂教師要做的是,提升每一位學生的音樂素養,提高音樂教學品質。
【關鍵詞】小學音樂 教學效率 策略
小學音樂課程是音樂教學的主要方式,伴隨著素質教育要求的不斷改革,小學教育中并將音樂欣賞作為音樂教育的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來推廣。但在實行音樂教育的過程中,依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教學困難,存在著些許問題有待解決,必須對其進行改進和提高。
一、音樂欣賞對小學教育的作用
小學對于音樂欣賞課程的改革和提升,不僅可以調劑枯燥的學習生活,還可以提升小學生的音樂素養,可以充分實行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對音樂方面的興趣及特長。多元化的音樂為學生創設更好的生活環境,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與特征選擇針對性的教學手段,從而促進音樂欣賞教學效率的提高,以及音樂方面的全面提升。
二、目前音樂欣賞課程存在的弊端
(一)傳統教學理念的根深蒂固
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小學音樂教學過于注重書本教育,從而忽略了素質教育,所以課程的課時被壓縮,不能夠讓學生們充分得到音樂方面的教育。還有在小學音樂教學的主要教學內容以理論知識為主,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追求實踐專業性,將唱歌訓練作為授課的主要內容,從而忽略了音樂欣賞的本質,使小學生感受不到音樂自身的魅力所在,只是一味機械的跟著學唱。時間久了,教師消極怠工,備課和教授的質量不高,就失去了音樂欣賞課本身的意義。
(二)教學中的主體錯位
在傳統的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在課堂教學中獨自完成課堂內容,學生缺少課堂參與,使學生失去了課堂主導性,導致學生與教師的課堂主體錯位。課堂的參與性不僅在于學生在音樂教學中的學習,更是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情感之間的互動。
(三)音樂欣賞教學中側重點錯誤
音樂欣賞的課中還有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把音樂欣賞當成一門課外的興趣擴展課來教,教師過于重視對音樂發生的背景和任務介紹,他們都會對此進行非常詳盡的介紹,使歷史背景知識的灌輸占據了音樂課堂教學的大部分內容,學生對于這些內容關注度增加了,教師認為這樣做可以激起學生們對于音樂欣賞的興趣,但其實這樣只會適得其反,就對音樂本身的欣賞投注的精力變少,久而久之,對音樂本身失去了興趣,失去了這門課原本要達到的目的。
(四)缺少興趣的培養
在音樂欣賞的課程中,學生在對一個陌生事物接觸是都會很迷茫,這時候就體現了興趣的重要性,但現在大多數的學生對于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并不高,原因有授課方式枯燥、對于音樂知識不夠了解等原因。興趣是學好一門學科的關鍵所在,所以提升學生對音樂欣賞的興趣是非常必要的。
三、提升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策略
(一)激發學生對音樂欣賞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要著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要學會激發孩子學習音樂的興趣。首先,需要做的是提高教學課堂的樂趣,不能一味枯燥的傳授知識,也要適當帶領學生們實踐,去聽去練。還要增加課程的多樣性,音樂里的種類很多,要盡量面面俱到的教授給學生,讓學生盡可能多的學到音樂,無論是采取什么方式去激發,都要教師結合各種音樂的特點和技巧去傳授。教師要學會從教材出發并善于運用故事、動畫和意境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但要切忌,不要過度地去激發興趣,這樣會導致學生過度專注于音樂的學習,從而對其他課程失去興趣。此外,激發的方法不當,也會導致學生沒辦法很好的理解和感受音樂的魅力。教師需要通過以上方法來提高學生音樂欣賞的興趣、參與性和主動性。
(二)注重教學主體
在日常教學當中,要把學生本身當做課堂主體,教師起到指導作用,只有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才能真正使其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提高素養和自身的音樂才能。切忌讓學生機械的聽唱歌曲,而要強化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強化學生的課堂參與性。此外,音樂欣賞教學中要注重全面性,教師要善于運用更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創設不同的教學模式,并借此來實現音樂教學的全面性。多元化學習教育方式,會使學生上課的效率更高,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好比把學生當作容器,即使學生對音樂有興趣,也是建立在被動的基礎之上,也是培養學生如何獲得學習音樂的重要途徑。在教學當中,教師還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與學生多互動,聽聽他們心里的聲音,多讓他們實踐,這樣才能實現課堂的主體價值。
(三)了解音樂欣賞課程的本體
新課標改革,對音樂教學方面提出了明確的規劃,在進行音樂欣賞的教學時一定要以欣賞為主,講解為輔,對傳統教學中過多涉及音樂背景文化知識的教學要適當的傳授,不要傳授知識過度而忽略了對于音樂本身的感受與學習。適時學科滲透學音樂欣賞要應用音樂語言的手段來學習,一切教學方法都是為了表達音樂本體的,用鮮明的韻律,節奏、優美的和聲等來表達情誼,讓學生自身對曲子進行親身感受,在聽取曲目的過程中同曲目一起開口隨唱,以此來感受曲目的曲風和歌詞,讓音樂在個性化的欣賞意識中彰顯其不同的音樂藝術魅力。就能體會其中的創作背景,有效的接觸到學生的感情,觸動他們的心靈。教師本身亦要重視教學內容的設計工作,在音樂欣賞課堂教學中要合理分配課堂教學內容的時間比例,并將音樂教學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此外,教師在音樂欣賞課堂教學中要善于運用音樂本身引導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只有教師了解與音樂教育中的本體,去認真的教授,才能達到真正的教學目的。
(四)傳統觀念的改變
改變傳統觀念中的思想,認為音樂這門課程不重要,欣賞音樂對與學生的藝術細胞的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音樂欣賞課時的增多對于新目標課改中的素質教育也起到不小的作用,是其中的一門重要學科。只有學生在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升,才能實現素質教育的改革。
四、結語
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是一門藝術類科目的教學,教師要善于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更好的學習環境,教師要做到善于分析,準確的找到教學切入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從而讓學生更有積極性,更有創造性。教師要懂得因材施教,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與特征選擇針對性的教學手段,從而促進音樂欣賞教學效率的提高,以及音樂教學的全面推進。此外,教師亦要重視學生在音樂欣賞教學中的理解能力培養,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音樂欣賞教學中提高自身的欣賞質量。讓音樂教學欣賞教學的作用,使音樂課堂更有活力,更加精彩,讓音樂更有魅力。
參考文獻:
[1]王蕾.新課改下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J].新課程,2017,(01) :44.
[2]張景.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音樂欣賞教學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6,(10) :101+103.
[3]李紅兵.淺談新課標背景下小學音樂欣賞教學[J].求知導刊,2016,(05) :105.
[4]代曉曄.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音樂要素的作用淺析[J].軟件,2016,(6) :211.
[5]程卓.小學音樂欣賞教學[J].讀寫算,2014,(24) :26.
[6]陸曉玲.淺談如何提高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實效性[J].基礎教育研究,2012,(13) :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