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超
【摘要】隨著信息化技術不斷發展,教育資源共享在國家政策的驅動下,高校開始建設精品課程網站、慕課、微課等資源。以《項目管理》課程為例,淺談如何構建微課輔助傳統教學。
【關鍵詞】微課 信息化 教學
20世紀90年代,多媒體教學技術進入課堂,但隨著技術的發展及教學對象不同,多媒體教學凸顯不足:(1)課程教學多以宣讀PPT為主,重點難點難以把握且內容過多;(2)課程內容及方式過于單一,易顯枯燥;(3)學習方式易受時間空間限制,教學過程中缺乏有效互動,尤其是課后缺乏交流等。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前進,以移動通訊技術、自媒體的發展,教學資源共享的理念開始成為趨勢,如何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微“教學模式逐漸在全球范圍內興起。
“微課程”最早是于2008年秋由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理戴維.彭羅斯(David Penrose)首創。戴維·彭羅斯被人們戲稱為“一分鐘教授”(the One Minute Professor)。戴維·彭羅斯把微課程稱為“知識脈沖”(Knowledge Burst)。他所說的微課以課堂教學中的核心概念構成,分為三個部分背景、知識點、總結,為學生課后探索衍生閱讀提供指導。
隨后,國內有高校老師、教育領域的研究學者進行了研究“微型課程”“微課”等不同提法。根據這些不同的理解和定義,我國各個地區的教育人員根據實踐,探究“微型課程”的意義。如從2007年以來,在許多網站開設了公開課,如網易公開課、新浪公開課,通過名師講堂,將各國精粹課堂放到網站上,讓更多的人可以學習到不同的知識,而寧夏于2016年建設“寧夏名師講堂”,在認真分析教師、學生對名師課堂的需求后,確定名師網絡課程的內容,資源共享。
本人以藍墨云班課為平臺,基于項目管理課程,確定重難點,搭建微課程,讓學生課前預習、課后答疑,更好的掌握所學。
一、項目管理課程微課思路設計
《項目管理》課程涵蓋了現代項目管理知識體系的全部專項管理(范圍/時間/成本/質量/集成/風險/溝通/采購和人力資源管理)以及項目全過程管理中所用的各種方法(如生命周期和掙值管理等),學習和掌握針對現代項目這種一次性和獨特性創新活動的管理理論和方法,從而打破以前只學習針對企業日常運營中周而復始不斷重復性事務的職能管理理論與方法。
我院所選教材為武漢大學出版社徐莉主編的《新編項目管理》,該教材符合我院學生學習需求,但由于工商管理專業四分之三的學生為文科學生,第三章項目經濟效果評價需要學生掌握資金的時間價值及資金的等值計算、掌握項目經濟效果評價的常用方法包括各種評價指標的含義、計算方法、判別準則和適用條件,因此對我院工商管理專業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針對此難點建立教學思路,如圖1所示,具體步驟如下:
1.課前以視頻或者案例方式線上留疑問,引導學生自學,在第三章。項目經濟效果評價中,通過以往教學發現學生對涉及計算的問題總是會留白,因此,在課前會先將一些基本的知識原理利用3~5分鐘微視頻留給大家,包括本章的重點難點知識點或者結合一些現實的案例留下一個疑問給學生,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
2.課中針對學生根據學生課前預習的情況,結合課堂通過講授、案例討論等有效的利用45分鐘將知識傳遞,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利用課間增強與學生的交流,發現學生的疑難點,跟蹤指導,解難釋疑。
3.課后通過學生課堂的表現及與學生課下的交流,將疑難點制作微課,便于學生鞏固理解知識點,并留線上測驗,通過測驗反饋在課堂上針對性答疑。同時通過藍墨云班課平臺引導學生拓展自己所學并應用到實際案例中,做到學以致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創建以學生為主導、教師引導的線上協作討論,多角度、立體化釋。疑知識點,借助藍墨云班課創建多維自主課堂。
二、項目管理課程實施微課教學優勢分析
基于藍墨云班課,搭建線上輔助線下的“微”教學模式,有如下優點:
(1)順應趨勢,與時俱進,讓學生隨時隨地有效移動學習,將一些知識點借助當前的互聯網技術整合為3~5分鐘的視頻、文章、案例,讓學生高效的利用時間。
(2)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課堂更加高效,授課方式從教授為重點轉變到教與學探討式的“微課”教學模式。
(3)精準個性化教學,在我們面對教學對象日益復雜的情況下,遵循知識的連貫性、完整性,對知識點按照教學對象掌握情況及重難點進行細分,有針對性的通過微課程增加學時數,對重難點內容及學生掌握不好的知識點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課堂所學及進行課下拓展;引導學生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索知識點。
(4)考核方式的趣味性,利用微課可以游戲闖關線上測試,關注重點知識點的及時考核,使得平時成績量化考核。
三、結論
2012年11月21日,教育部劉利民副部長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成立五周年慶祝大會的講話中指出:“微課教學比賽是符合時代要求的積極探索,希望借此推動高校教師培訓方式方法的改變,解決培訓多樣性、便捷性和針對性的問題,促進高校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
教學模式如何創新已經是一種趨勢,微課就是順應趨勢產生的教育創新產物,教學創新的終極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因此,微課在一定程度上將課堂以教師講授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學習的方式轉變為以學生主動探索、教師答疑點撥為中心的高效課堂。微課程時間較短、內容上以知識點為核心、靈活性強,學生通過微課不僅獲取書本知識,還通過微課程進行深度思考與創新,對知識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對教師來說,將會有更多的時間關注教學設計與創意。
參考文獻:
[1]百度微課-百度百科[EB/OL].
[2]郭紹青,楊濱.高校微課“趨同進化”教學設計促進翻轉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4):98-103.
[3]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1) :58-64.
[4]宋朝夏,俞啟定.基于翻轉課堂的項目式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4,(01):96-104.
[5]王蓉.國外慕課的發展與面臨的挑戰(上)[J].世界教育信息,2014,(13) :19-23.
[6]Shao-qing H J G U O.On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Micro-lecture[J].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13,(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