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惠芬
摘 要:隨著幼兒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化,幼兒教師逐漸意識到傳統文化對于幼兒學習發展的作用,并嘗試從傳統文化中提取適宜教育的資源。童謠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具備厚重的生活氣息與地域特色,因此教師需要積極開發并合理滲透童謠資源。
關鍵詞:幼兒園;童謠;資源開發;滲透
對于幼兒而言,童謠作為自我感知外部世界、認知物質的主要載體,也是激發創新思維的鑰匙。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傳統文化充分了解,并從幼兒時期開始培養。幼兒在接觸童謠時,因為受到認知能力的限制,對童謠背后的內涵不是十分了解。將其合理滲透至教育活動中,可以有效激發幼兒的愛國情懷,對幼兒日后的學習發展具有諸多益處。基于此,本文主要對幼兒園童謠資源開發與滲透進行分析,以期起到推動幼兒教育發展的效果。
一、幼兒園童謠資源開發與滲透必要性
主要是指在了解幼兒思維認知能力、生活經驗及興趣愛好等內容的前提下,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編制出來的一種在幼兒群體中廣為流傳的歌。將傳統童謠應用至幼兒園教育活動中,主要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意義。首先,通常情況下,童謠歌詞來源于現實生活,內容淺顯易懂,幼兒在演繹過程中會產生一種特殊的審美感受。[1]如《小白兔》:“小白兔,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愛吃蘿卜愛吃菜,蹦蹦跳跳真可愛。”天真活潑的幼兒像極了小白兔,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幼兒自主演繹童謠,以此來不斷提升幼兒的語言能力。同時,童謠涉及的內容是十分廣泛的,具備較強的趣味性,且篇幅較短,結構比較完整統一,比較容易記憶。通過有效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利用童謠,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在跟隨教師哼唱過程中學習情緒也會隨之不斷高漲,間接提升了課程教育質量。
二、幼兒園童謠資源的開發與具體應用
(一)收集開發童謠資源
由清明、端午、重陽、春節等節日銜接起來的中國傳統習俗文化好似一幅美妙的畫作,不僅包含感人至深的故事,還有令人贊嘆的文明禮儀。以春節為例,其節日文化異彩紛呈,掛燈籠、貼年畫、剪窗花,到處都洋溢著幸福的氛圍。每一個節日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也衍生出許多童謠與典故。在開展幼兒教育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其作為一種資源,豐富課程教育形式。在教學中,幼兒教師以幼兒園內幼兒的年齡特點為切入點,針對性的編著一些童謠。如春節童謠《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端午節則可以選擇《端午到》《吃粽子》等童謠。通過科學選取童謠素材,可以充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在收集童謠資源時,幼兒教師需要注重取舍,摒除一些不適宜幼兒學習的內容,盡可能將教材中枯燥無味的內容轉變成形象生動的童謠,結合各種樂器與肢體動作,切實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幼兒可以在學習中玩,在玩中掌握知識。因此,幼兒園方面需要注重收集開發童謠資源,創新童謠內容,既可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增強幼兒對外部世界的認知,又可以幫助幼兒更好地了解現實生活,對幼兒日后的學習發展而言具有較大助益。
(二)以教師為出發點,注重學習體驗
體驗作為幼兒感知童謠的最佳途徑。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將生活中最具代表性的民謠滲透到幼兒園中,策劃主題性的體驗活動,使幼兒在體驗中得出許多感知,從而滿足幼兒的學習需求。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利用活動室,為幼兒設立讀書角、朗讀角、表演角,在活動區域內張貼相符合的圖文。[2]以讀書角為例,教師可以張貼一些繞口令,如《碰碰車,車碰碰》:“碰碰車,車碰碰,坐著朋朋和平平。平平開車碰朋朋,朋朋開車碰平平。不知是朋朋碰平平,還是平平碰朋朋。”以此來為幼兒的學習發展奠定扎實的物質基礎。在講解一些篇幅較長的故事時,教師也可以利用童謠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鼓勵幼兒自主演繹故事,從而逐漸感悟故事背后隱含的意思。在教學中教師需要靈活使用童謠,將其應用至多個環節,借助故事情節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教師開展教育活動,進一步提升課程的教育質量。
(三)家園共育,品味經典
為了獲取幼兒家長的認可,幼兒園方面可以定期召開家長講座,積極宣傳家園共育的價值,并為家長講述童謠的意義。幼兒教師在教學中需要依據各班實際情況,選擇“家園直通車”的方式,積極搭建與家長間的交流平臺。在開展童謠實踐活動時,邀請家長與幼兒一同尋找相關的童謠素材,要求符合本次活動的主題,并具備當地特色。同時,教師還需要在班級內設置“童謠你我他”的專欄,以供幼兒隨時學習。通過邀請家長參與實踐活動,可以有效拉近家長與幼兒間的距離,全面提升活動開展效果。
綜上所述,有效開發應用童謠資源,對幼兒課程教育而言具有較強的促進作用。因此,幼兒園教師需要重視并積極開發童謠資源,利用這些資源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有意識地提升幼兒的創新思維與語言表達能力,進而全面促進幼兒的學習發展。
參考文獻:
[1]代苗.隴南民間童謠在幼兒園音樂教育中的傳承與創新[J].甘肅高師學報,2016(4):63-66.
[2]賈娟娟.海南民間童謠在幼兒園課程中的運用及傳承研究[J].瓊州學院學報,2016(1):92-9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