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燕
【摘 要】 隨著全國金融體制改革進程的加快,農村經濟改革迫切需要農村金融服務解決供求矛盾的問題。故本文提出對農村信用社的發展和農村經濟增長之間的影響關系進行研究和探索,希望研究成果有助于我國農村金融環境的改善和農村金融政策的構建研究。
【關鍵詞】 農村信用社 農村經濟增長 理論研究 影響
一、農村信用社研究背景介紹
隨著中國農業銀行商業化的發展趨勢,其基層網點的數目正逐步萎縮,工作重心向城市和大型農業基礎設施項目上轉移。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國家政策性銀行的業務范圍較窄,在農村一般沒有營業網點。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等商業銀行和新興股份制商業銀行大都集中在城市。在這種金融形勢之下,農村信用社成為農村正規金融貸款業務的主要途徑。
二、農村信用社的發展現狀分析
(一)農村信用社發展的積極現狀
(1)為落實管理責任,發揮各級政府作用和發展農村信用社的經營業務改革,農村信用社的行政干預權從省級政府移交到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接手農村信用社的管理工作后,對信用社的盈虧負直接責任,有助于地方政府打擊企業逃廢信用社債務的行為,有效防范和緩解過去盲目投資借貸的金融風險。
(2)利率市場化對農村信用社吸引資金的促進作用。隨著我國農村信用社率先實行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深化,農村信用社的貸款利率浮動幅度由50%擴大到100%(2002年)。存款人可從信用社提高的存貸款利率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收益,借款人可利用高利率實現便利借款。農村信用社的合法化運作過程可保證民間資金較高的安全性,減小損失和風險,從而促使民間資金自覺地走上了正規金融的軌道。
(二)農村信用社發展的消極現狀
(1)農業產業化經營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趨勢,導致農村經濟發達地區的農業產值和農業就業的比重日益降低。農村信用社不能滿足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及民營企業的資金需求,其服務對象群體逐漸流失。
(2)信用合作社資金非農化傾向。農村信用社作為一種合作金融組織,其責任和義務決定了其為農民、農村、農業經濟的服務職能。然而經濟落后地區的農民相當貧困,地區經濟條件無法達到開辦農信社的標準。經濟發達地區貸款的選擇性多,不一定選擇農村信用社。合作制式的農村信用社多數都囤積了大量不良資產, 存在嚴重虧損嚴重和資不抵債的問題。
三、農村信用社對農村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
(一)農村信用社促進農村經濟增長的原因
(1)農村信用社可提供農村經濟增長的資本和資金支持。隨著農村信用社的發展,信用社的各種金融業務得到創新,金融工具得到多元化改進和補充,有助于擴展農民的投資渠道、降低投資風險,從而促進農民選擇農村信用社作為將實物積累劃為貨幣儲蓄的首選工具。
(2)農戶和農業企業的融資渠道被拓寬。隨著眾多商業銀行逐漸退出農村市場,農村信用社成為農村經濟的唯一正規金融機構。農戶小額信貸業務主要依靠儲蓄存款和中央銀行低息再貸款及國家扶貧基金。
農業信用社開展農業貸款、小企業貸款、農業產業化企業貸款和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等業務,同時推出信貸共同體貸款,這些措施都為三農事業提供了廣泛的信貸支持和便利,有利于提高農民、農業主體的生產積極性和投資盈利,從而促進農村經濟增長。
(二)農村信用社不利于農村經濟增長的原因
(1)產權制度不合理,產權約束機制薄弱。我國農村信用社的產權不明晰一直是制約其發展的一大弊病。農村信用社缺少明確的產權所有人,缺乏健全的內部監督,經營者可能隨意控制信用社,設置以權謀私,導致農村信用社管理體制改革、金融風險化解等政策和措施無法落實。
(2)監管體制和治理結構不完善。隨著農村信用社改革的深化,信用社開始建立包含社員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的內部治理結構。此種組織結構不是建立在農村信用社股東和主任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上,不構成法人治理結構,導致農村信用社出現軟約束預算和最大化經營成本趨向。
四、農村信用社促進農村經濟增長的策略
(一)明確農村信用社產權,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應先界定歷年積累的產權,再采用統一管理,引進戰略多元化投資者,基于清產核資對經營性虧損與政策性虧損施行進行區別處理。通過法律手段明確信用社社員的權利義務,適當提高產權的集中化程度,明確管理者的地位、目標和責任,組建真正的合作金融組織,實行民主管理。
(二)農信社改革應因地制宜,加強功能互補
利用國際信用合作社的新型合作模式,探索將股份制和合作制想結合的發展之路。如清算現有農業信用社的合作性股份和商業化股份,合作性股份的持有者作為整體享有投票權和經營管理權,商業性股份所有者按入股數額享有權利和分紅。
(三)引導和規范非正式民間金融的發展信用
鑒于農村的民間金融自古至少都具備一定的社會基礎和廣大市場,農村信用社的改革應從引導和規范民間金融活動入手,規范民間信用的合法空間,依法將合適的民間借貸引入正規信用合作制度。應結合不同地區、不同組織形式、不同作用實質的民間金融,施行差異化的監管。應堅決取締違反市場經濟原則、以高利貸為目的、產生不良社會和經濟影響的民間金融活動。
五、總結
在我國金融體制改革進程中,農村信用社對農村經濟增長的影響非常大。我國農村信用社應立足于為三農服務,積極探討新型發展模式,為我國農村金融環境的改善做出積極的努力。農村信用社的良性發展必然可以促進我國農業、農村的良性發展,提高農民經濟生活條件,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海峰. 中國農村金融發展理論與實踐研究[D].吉林大學,2012.
[2] 羅然然. 我國農村信用社改革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
[3] 吳婧. 我國農村信用社對農村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