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平

摘? 要:師徒結對、以老帶新、共同進步是校本教研采取的一種重要方法。針對徒弟的教學設計,我從三個方面對《雙手胸前傳球》這堂課進行指導,回歸體育教學本質,翻轉課堂,培養和挖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
關鍵詞:空間;自主;內涵;多練;探究;建構
中圖分類號:G633.96?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2410(2018)10-0061-02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面對徒弟近七頁的《雙手胸前傳球》教學設計,我決定為徒弟“洗課”,讓課堂洗盡鉛華,回歸本真!
一、洗出空間,把活動還給學生,變“多說”為“多練”
或許受平日里對他“教誨”的影響,徒弟將上課各個環節的語言組織與過渡寫滿了七頁紙。引人入勝的激情導入、高潮迭起的示范展示、畫龍點睛的游戲鏈接,精彩紛呈,好似一桌“滿漢全席”。
翻開《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版)》,我讓他閱讀一段話:“體育課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我告訴他,一節好的體育課,應該是教師“少說”,學生“多動”。“少說”是要教師放棄言語霸權,把課堂時間盡可能多地留給學生,“多動”就是要緊扣教學內容,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體驗、探究,盡可能地拓展技能與體能練習空間。
有些體育教師錯誤地理解課程理念,在教學中不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不以運動技能為主要內容,卻過多地將精力花在了情境創設上,將體育課上成了“主題隊會課”,嚴重背離了體育課堂教學的“本”和“度”。一堂體育課是否成功,可以用最簡單的一個字來衡量——“汗”。所謂“汗”,當然也就是要讓學生在體育課中出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汗”代表一節體育課的運動量或者運動強度。如果在一節體育課中,學生沒有出汗,最起碼我們可以說這節課的生理負荷的量或者生理負荷的強度不夠,學生未達到體育鍛煉的目的。因此,課堂教學中應給學生留下更多的技能與體能的練習空間,讓學生“汗” 暢淋漓!
不難看出,在徒弟的教學設計中,對教師的展示和語言做了過多的修飾。可是,預設與生成是課堂的兩翼,缺一不可,于是,我要求他刪掉那些華麗的、看起來精彩紛呈,但實際上對學生的技能訓練毫無用處的語言,盡量做到精而簡,將功夫花在如何處理好有可能出現的課堂生成上。中國畫中有“布白”一絕,很值得借鑒,只有給學生留有足夠的空間,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展現課堂教學的真實性,才能構建“生命化”的課堂。
二、洗出自主,把課堂還給學生,變“填灌”為“探究”
“示范動作要領,學生按照教師要求的步驟去練習……”徒弟的設計中,雖然融進了較多的現代體育教學理念,很好地使用了口訣、歌謠、順口溜等教學手段,但總體依然“一刀切”地沿用“講解-示范-練習”的傳統教學模式。
我提醒徒弟,是否能將“翻轉課堂”的理念滲透進教學,在課前就引導學生通過網絡“終端”,先行觀看動作微視頻,形成表象;課堂教學中,再引導學生對動作要領進行歸納,將自主權放手還給學生,變“填灌”為“探究”,不斷對學生加以啟發。巧設問題,采用鼓勵的方法,給學生足夠的自由空間,讓學生大膽去想、去做、去發現,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真正主人。
“會”,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版)》中,是一節成功的體育課乃至整個體育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目標。所謂會,不但是指要使學生學會某一項動作技能,還使學生學會通過自己的探究,去掌握體育技能。因此,在本堂課的教學設計中,針對主教材,我給徒弟提出了幾個探究的步驟(表1)。
三、洗出內涵,把體驗還給學生,變“傳授”為“建構”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引導學生從原有經驗出發,建構起新的經驗。體育游戲在學校體育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健身作用。徒弟的教學設計中采用了《投移動籃》的游戲作為輔助教材。我對徒弟提出了兩個建議:(1)在游戲的設計上,要有改編和創編游戲的意識,要考慮如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練習熱情。(2)在游戲的教學上要注意挖掘游戲潛在的功能,使之服務于對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提升上。
讓所有的學生玩一個游戲,對這個游戲感興趣的學生就積極、主動參與,而對這個游戲不感興趣的學生只是勉強參與。這樣就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游戲熱情,我建議“徒弟”參考“CCTV——籃球公園”的模式,在教學中大膽采用“游戲超市”的教學方式。根據教材的任務要求,分層設計,將針對性、適用性強的兩個游戲——《傳球過圈》《傳球捕人》,與《投移動籃》一起組成“籃球超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地選擇游戲,然后進行輪換,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游戲的積極性。
體育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之一是體育品德的培養,良好體育品德的養成,可以更好地規范和指導學生進行積極、有效、健康的體育運動。而這些能力,也是現代社會對人才培養極為重要的要求。因此,教師對游戲活動中出現的問題要加以引導,要用規則來約束游戲活動中的行為,要讓學生明白并履行一定的職責。對于執教教師而言,要善于處理偶發事件,對游戲中發生犯規現象能及時指出并能公正處理等,從而使游戲得以公正、安全、順利進行。游戲結束后,要進行公正的評價,要引導學生通過對體育游戲規則的理解,促使其遷移到對社會規范的理解和遵守上,加深對社會約束力的理解,進而影響到其社會道德行為意識和社會行為方式,造就學生對自身行為及社會行為所應承擔的責任感,對其將來進入社會遵守社會公共準則,起到積極引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