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硯敏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白云分院大外科,廣東 廣州 510405)
對接受手術治療的混合痔患者實施中醫臨床路徑護理的效果探討
李硯敏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白云分院大外科,廣東 廣州 510405)
目的:探討對接受手術治療的混合痔患者實施中醫臨床路徑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 采用隨機數表法將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期間在廣東省第二中醫院白云分院接受手術治療的160例混合痔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對對照組80例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對研究組80例患者實施中醫臨床路徑護理。觀察比較兩組患者住院的時間、住院的費用和接受護理后其創面愈合的情況。結果:與對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住院的時間更短,其住院的費用更少,接受護理后其中創面愈合等級為甲級的患者占比更高(P<0.05)。結論:對接受手術治療的混合痔患者實施中醫臨床路徑護理可顯著縮短其住院的時間,減少其住院的費用,促進其創面的愈合。
中醫臨床路徑護理;混合痔;手術
臨床研究發現,接受手術治療的混合痔患者在術后易出現排便障礙、肛門水腫、出血等并發癥,其生活質量可受到嚴重的影響。中醫臨床路徑護理是基于臨床路徑護理理念和中醫治未病思想發展而來的一種護理模式。相關的研究資料表明,對接受手術治療的混合痔患者實施中醫臨床路徑護理可顯著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改善其預后[1]。為了進一步探討對接受手術治療的混合痔患者實施中醫臨床路徑護理的臨床效果,筆者對在廣東省第二中醫院白云分院接受手術治療的160例混合痔患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選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在廣東省第二中醫院白云分院接受手術治療的160例混合痔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選患者均簽署了自愿參與本研究的知情同意書。采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研究組(80例)和對照組(80例)。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其年齡在19歲至80歲之間,平均年齡(45.4±4.9)歲。研究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36例;其年齡在18歲至79歲之間,平均年齡(44.6±5.5)歲。兩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廣東省第二中醫院白云分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進行。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混合痔外切內扎術。在圍手術期內,對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包括心理疏導和飲食指導等),對研究組患者實施中醫臨床路徑護理。護理方法是:1)術前。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入院指導,向其講解有關混合痔和混合痔外切內扎術的知識、術后可能會出現的并發癥及預防措施。指導患者進行床上排尿訓練,告知其進行腸道清潔的目的、方式、時間及注意事項。2)手術當天。護理人員準備好手術器械和設備,術中全力協助醫生對患者進行手術。在術后,協助患者取去枕平臥位6~8 h。在此期間,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對于排尿困難的患者,護理人員可采用讓其聽流水聲、對其下腹部進行熱敷及按摩其三陰交、關元、氣海、中樞等穴位的方式來促進其排尿。對于疼痛癥狀較為嚴重的患者,護理人員可采用指導其保持放松、深呼吸、為其播放輕音樂、按摩其三陰交、太沖、合谷、承山等穴位、對其背部督脈進行刮痧及為其按捏肩井穴等方式來緩解其疼痛的癥狀。3)術后第2天至出院。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便秘護理、疼痛護理和肢體功能訓練指導。囑咐患者多食用易消化的水果蔬菜,多喝水,避免出現便秘的情況。在熱水中加入中藥熏洗粉,并使用此藥液對患者的肛周進行熏洗(熏洗時間為15 min)。對患者的曲池、合谷、肺俞、大腸俞、天樞等穴位進行艾灸,對其臍周進行按摩,并指導其進行提肛運動。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健康指導和心理護理。4)出院時。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出院指導,囑咐其合理搭配飲食、避免久坐久站,并告知其定期來醫院復查。
1)觀察患者住院的時間,統計其住院的費用。2)評價患者接受護理后其創面愈合的情況,評價標準是:經治護,患者的創面愈合良好,無任何并發癥,可判定其創面愈合等級為甲級。經治護,患者的創面愈合處存在炎癥反應,但無化膿現象,可判定其創面愈合等級為乙級。經治護,患者的創面愈合處出現化膿現象,可判定其創面愈合等級為丙級[2]。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住院的時間平均為(8.31±1.02)d,其住院的費用平均為(9681.59±630.22)元。對照組患者住院的時間平均為(11.46±1.68)d,其住院的費用平均為(11310.26±742.08)元。研究組患者住院的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其住院的費用少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的比較(±s)
組別 例數 住院的時間(d) 住院的費用(元)研究組 30 8.31±1.02 9681.59±630.22對照組 30 11.46±1.68 11310.26±742.08 P值 <0.05 <0.05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接受護理后其中創面愈合等級為甲級的患者占比更高(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后其創面愈合情況的比較[n(%)]
中醫臨床路徑護理是基于臨床路徑護理理念和中醫治未病思想發展而來的一種護理模式。此護理模式通過規范護理流程和計劃提高了護理執行力,使護理工作更加具有針對性和預見性[3-4]。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住院的時間更短,其住院的費用更少,接受護理后其中創面愈合等級為甲級的患者占比更高(P<0.05)。
綜上所述,對接受手術治療的混合痔患者實施中醫臨床路徑護理可顯著縮短其住院的時間,減少其住院的費用,促進其創面的愈合。
[1]田先麗, 蔣維連, 劉穎,等. 中醫護理臨床路徑在混合痔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與效果[J]. 護理管理雜志, 2016, 16(8):559-561.
[2]李三華. 混合痔術后患者采取中醫護理干預后疼痛控制滿意度分析[J]. 當代醫學, 2016, 22(27):123-124.
[3]牛魏魏, 潘瓊. 混合痔圍術期患者中醫護理方案的實施[J]. 護理學雜志, 2016, 31(24):49-50.
[4]張敏. 中醫特色護理路徑在混合痔圍術期患者中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志, 2016, 22(6):80-82.
R473
]B
]2095-7629-(2017)21-02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