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雁妮?オ?
摘 要:21世紀的新媒體時期,是一個機遇與應戰(zhàn)并存的時期,也將是一個選擇的時期,在這個高度信息化的社會中,如何應用好新媒體展開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如何正確認識并應對新媒體帶來的機遇和應戰(zhàn),不只是輔導員面臨的新課題,也是輔導員一項非常緊迫的任務,值得我們認真討論、理論并創(chuàng)新。
關鍵詞:信息化;新媒體;輔導員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每個人都獨立地獲得資訊并對事物作出判斷,繼而產生和傳播信息。新媒體信息已經滲透進大學生的思想,影響著大學生的行為方式、道德素養(yǎng)和審美情趣等。在教思政印發(fā)的《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yè)能力標準(暫行)》[2014]號文件中明確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知識作為輔導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務知識之一。 輔導員有責任和義務重視自身的新媒體素養(yǎng),研究和運用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占領新媒體的思想教育陣地。
一、新媒體對高校輔導員的影響
1、能夠為輔導員的工作提供便利
新媒體依托數字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和挪動通訊技術而構成了宏大的網絡體系, 具有信息容量大、資源豐厚、傳輸快捷和交互性強、掩蓋面廣、方式多元等優(yōu)勢。新媒體為輔導員提供了大量包括文字、圖像、語音、視頻、動畫等各種媒體的信息,使得輔導員能快速地在網上搜集到所需的教育資源,去論壇理解學生的思想從而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也能夠應用新媒體信息量豐厚、便當快捷的優(yōu)勢,經過新媒體的各種媒介手腕展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動快速地傳播正確的思想、理論與政策, 為高校學生德育工作提供新的平臺。
2、能夠協助輔導員走入學生的內心
從輔導員一職降生之日起,輔導員就擔當著從事德育工作、展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擔,那時的工作主要經過授課、開會、說話等方式展開。而今在網絡技術的不時推進下,網絡曾經深深滲入我們的生命中。QQ、MSN能使一分局部同窗少了幾分面對教師時的不適、為難、直接交流時的造作和遮遮掩掩,多了一分自由與輕松,他們能夠經過這種途徑向輔導員傾吐心中的不快,和教師對等地溝通;網絡的BBS論壇能夠為輔導員提供一個理解同窗思想動態(tài)、關注的熱點問題和困惑的平臺,輔導員能經過這個平臺及時對大學生加以引導,未雨綢繆;輔導員也能夠應用個人博客發(fā)表行動、發(fā)布新聞、重要事情通知、提供學習、生活材料下載,便當同窗學習與生活,為同窗引導正確的言論。新媒體新媒介手腕的不時呈現并普遍應用,能使師生間的交流渠道越來越多,溝通越來越便利、快捷,能使輔導員真正走入學生的內心世界,架起一座師生間心靈的橋梁。
二、 新媒體對高校輔導員的要求
當前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輔導員要把握機遇,直面挑戰(zhàn),不斷提高自身新媒體素養(yǎng),善于借助新媒體開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1、培養(yǎng)敏銳的政治感悟力
輔導員的首要職能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輔導員必須具有敏銳的政治感悟力。當今網絡安全已上升到國家安全層面,網絡政治與現實政治的結合度非常高,在這種新環(huán)境下輔導員要始終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具備扎實的思想政治理論功底,堅持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道路。同時輔導員也要恰當地運用自己的天然意見領袖地位,遇到爭議事件和敏感話題要敢于發(fā)表言論,敏銳洞察事件背后的本質,自覺肩負起輿論引導的“領航者”。敏銳的政治感悟力的培養(yǎng)可通過參加各種理論學習和培訓、關注時事政治、熟悉新媒體特點和動態(tài)等。
2、強化互聯網思維和新媒體意識
思維和意識是行動的指導,輔導員應充分認識到新媒體素養(yǎng)對工作的重要性,強化互聯網思維和新媒體意識。首先,主動接觸新媒體,努力探索新媒體與學生工作的有機結合。信息時代輔導員要與時俱進,主動學習學生感興趣的新事物,樹立終身學習、勇于創(chuàng)新的觀念。其次,輔導員要熟悉和開通微博、微信、QQ、飛信等新媒體平臺,為與學生互動交流提供平臺,可以潛移默化地達到教育、管理和服務學生的目的。再次,輔導員要掌握和使用新媒體語言,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溝通和影響,如網絡流行語、淘寶體等。最后,輔導員通過自身素養(yǎng)的塑造來影響學生,使之樹立科學理性思維,做網絡文明的建設者和網絡發(fā)展的受益者。
3、 注重自身學習和系統(tǒng)培訓
高校輔導員首先要注重自身學習,不斷學習信息傳播知識、相關法律法規(guī)、網絡語言表達藝術、網絡輿情處理技巧等等.其次,學校層面應結合輔導員工作特點開展新媒體素養(yǎng)教育培訓,構建新媒體素養(yǎng)教育體制,這是提升輔導員新媒體素養(yǎ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高校可以利用現有資源舉辦各類短期培訓班、專題講座等,也可以編制新媒體素養(yǎng)方面的通用教材,涵蓋輔導員新媒體環(huán)境下經常遇到的問題和應對辦法,還可以輔導員外出培訓和進修有關課程。從長遠來看需要建立一套符合高校特點的輔導員新媒體素養(yǎng)教育的長效機制。
4、不斷開展新媒體實踐
新媒體素養(yǎng)的提升必須要有不斷的實踐,輔導員要深入學生的課堂、宿舍和網絡生活,了解學生喜歡使用什么新媒體,有針對性地開展新媒體實踐。一方面,輔導員應將日常思政工作融入新媒體實踐,可以把答疑解惑、日常通知、評優(yōu)評先、思想引領、心理咨詢等通過新媒體發(fā)布,并充分利用圖片、視頻、網絡語言等形式。另一方面,輔導員要融入學生微信、微博、貼吧、QQ 等社交平臺,關注學生動態(tài),了解學生所思所想,及時做好溝通和引導工作。另外,輔導員還要利用好學校、學院官方微博、微信等平臺從學生感興趣的角度進行新媒體實踐。
5、 指導學生開展網絡活動
輔導員除了自身不斷開展新媒體實踐外,還要積極指導學生利用新媒體平臺開展網絡活動,增強思想引領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例如在老師的指導下,河南科技大學利用微博開展了微小說征集大賽、圖文作品征集大賽、志愿者招募、團日活動優(yōu)秀視頻評比等活動,利用微信進行了校科技文化藝術節(jié)的投票、科大之星風采展示等,利用各種新媒體平臺進行迎新晚會、歌手大賽、嘉年華等各種學生活動的宣傳和展示。
6、 建立健全激勵機制
高校輔導員新媒體素養(yǎng)的提升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高校層面應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將輔導員新媒體教育的開展情況作為考核和獎勵的依據,充分調動輔導員利用新媒體開展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河南科技大學團委出臺新媒體考核辦法,每月對各基層學院團委新媒體開展情況進行考核,并拿出專項資金用于支持輔導員開展新媒體相關工作。
新媒體是應科技、經濟的開展而呈現的,它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是社會開展的必然趨向,是社會不可阻撓的時期潮流。面對新媒體這把雙刃劍,輔導員既要抓住機遇,充沛發(fā)揮新媒體的技術優(yōu)勢,揚長避短,搶占并新媒體時期的思想陣地,開拓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天地;同時也要努力提升本人,主動研討新媒體時期大學生德育工作的規(guī)律, 關注新媒體與大學生德育工作的關系, 趨利避害使新媒體為我所用。總之,應用新媒體展開大學生德育工作是信息時期形勢開展的需求。在這個科技化的社會中,輔導員也只要運用現代的信息技術手腕才干完成大學生德育的起飛,才干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與時俱進, 永葆生機與青春。
[參考文獻]
[1]曹鳳才, 田維飛. 新媒體時期高校學生德育工作的考慮[J]. 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 24(6): 14-16.
[2]蔣宏, 徐劍. 新媒體導論[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7: 4.
[3]羅飛. 網絡時期高校輔導員增強學生管理的探究與考慮[J]. 科技與教育, 2007, 472: 185.
[4]錢葉明. 讓博客為德育添彩[J]. 思想政治課教學, 2008, 5: 85-86.
(作者單位:黃山學院,安徽 黃山 24504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