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慶春
摘 要:我省農村學前教育在“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實施兩期后,已基本解決了農村幼兒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如何盡快提高幼兒園的保教質量,讓農村幼兒受到有質量的早期教育成為當務之急。在農村幼兒教育多樣化辦學形式中,以私立幼兒園為主體,因此,從農村幼兒教育辦學形式的調查研究中,探索促進農村幼兒園辦園質量提升的策略,對促進農村幼兒園穩步發展,使農村幼兒受到有質量的早期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農村幼兒園;辦園質量;提升
中圖分類號:G6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7)11 — 0143 — 03
一、問題的提出
2015年,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將發展普惠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列為重要內容,并首次提出到2030年,所有兒童都能獲得優質幼兒發展、看護和學前教育,為接受初級教育做好準備。《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對新時期推動學前教育事業科學發展進行了戰略部署,特別提出了“重點發展農村學前教育”,這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發展農村學前教育事業的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扶貧必先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內容,也是阻斷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2017年,我國又頒發了《關于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廣覆蓋、?;?、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通過普及地區農村學前教育,阻斷代際傳遞,促進兒童早期發展。我省農村學前教育在“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實施兩期后,農村幼兒的入園率、幼兒園教師的整體素質都得到了提高,已基本解決了農村幼兒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提高幼兒園的保教質量,讓農村幼兒享有公平、有質量的早期教育成為當務之急。由于受地區經濟發展程度和廣大民眾對學前教育價值認識水平的限制,我省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與發達省份還有一定的差距,農村幼兒園的辦園質量還有一個不斷提升的過程,本研究以黑龍江省西部地區某縣為例,著重對農村幼兒教育的辦學形式與辦學效果進行了初步的調查與研究,以期為我省農村學前教育政策的制定與完善提供有益的參考。同時,通過對農村幼兒教育辦學形式的調查研究,探索有利于農村幼兒園穩步而有質量發展的新路徑,提升農村幼兒園的辦園質量,讓農村學前兒童受到有質量的早期教育。
二、研究方法
研究采取抽樣法,選取齊齊哈爾西部地區某縣的多所農村學前教育機構、幼兒園、學前教育管理部門作為被試,確定了三個縣6個鄉鎮的12所幼兒園和幼兒教育機構作為研究樣本。采用文獻法、訪談法和現場觀察法進行調查與分析。研究者收集了每個鄉鎮幼兒教育機構的相關資料,然后訪談各鄉鎮中心校校長、幼兒教育機構負責人、幼兒園園長及教師,詳細了解當地幼兒的入園率、幼兒教育機構的收費標準、政府投入、教師待遇及機構運作方式,觀察并參與了幼兒園的一日生活等。對幼兒園進行了實地觀察,依據地方制定的幼兒園分級評價標準對這些幼兒園的辦學條件進行了初步評價。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農村學前教育多樣化辦學形式的管理逐步規范
近年來國家實施了“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通過新建、改建和擴建幼兒園,基本解決了農村幼兒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原有的家庭作坊式辦園、自由組合式辦園等不規范的辦園行為得到正確引導,對農村幼兒園多樣化的辦學形式的管理由不視不管,到管理和引導相合,由不規范逐步趨于規范,體現了適應當地農村學前教育需求,多樣化辦學形式共享?,F在農村幼兒教育主要的辦學形式為:一是私立幼兒園。這類幼兒園完全由私人出資興辦,幼兒園自負盈虧,通過收取保育費來支撐整個幼兒園的運轉。對于這類幼兒園當地的鄉鎮中心學校加強了監督與管理,并給予相應的專業支持與指導,各項管理逐步規范。二是鄉鎮中心幼兒園。這類幼兒園由鄉(鎮)政府或國家(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出資興辦,幼兒園設備設施及教師隊伍狀況較好,這類幼兒園也靠收取保育費來支持幼兒園的運轉,鄉(鎮)政府會有后期的資金支持,管理比較規范。三是附屬小學的幼兒園和學前班。這類幼兒教育機構附屬于小學,管理上分開,幼兒園實施幼兒園園長負責制;學前班進行幼小銜接的教育與管理,由小學校長負責。
(二)農村學前教育多樣化辦學形式利于學前教育的發展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指出: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并舉的辦園體制。在我省西部的農村,由于經濟發展和地理環境不同,每個自然村存在不同風貌,這為農村幼兒教育采取多樣化的辦學形式提供了條件,適應和促進了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一方面幼兒園舉辦者能夠因地制宜,在最大程度上充分利用并依靠本村的現存資源,保證農村幼兒教育符合當地幼兒的生活經驗與實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另一方面農村幼兒教育多樣化辦學形式吸收和利用了社會閑散資金,一定程度上緩解政府資金投入不足的困惑,在一定時間內滿足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的需求,促進農村學前教育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三)農村經濟困難村屯幼兒的入園率偏低
由于前兩期《學前三年行動計劃》主要在縣城和鄉鎮建園,基本滿足了當地的幼兒入園的需求,但在一些距離鄉(鎮)中心幼兒園較遠、并且在經濟發展上相對困難的村屯,仍然存在幼兒入園難的問題,由村民自發組織開辦的私立幼兒園在幼兒園的教學條件和師資隊伍上無法保證辦園質量,讓幼兒受到有質量的早期教育還有很大的差距。一方面,地方政府對這些經濟困難且邊遠地區的幼兒園資金投入匱乏,也沒有能力解決這些幼兒入園的接送及安全保障問題。民辦幼兒園舉辦者因贏利問題很少進村辦園,即便是在村里辦了幼兒園,由于缺乏監管,保教質量也無法保證。另一方面,對于距離鄉(鎮)較遠的特困地區的農民,送孩子到縣城或鄉鎮上幼兒園會造成家庭極大負擔,他們沒有接送的條件,也沒有租房陪讀的能力,許多農村貧困家庭只能放棄讓幼兒接受早期教育的機會,幼兒的入園率低于百分之三十。
(四)地方政府對農村學前教育發展重視不夠
由于學前教育不是義務教育,一些地方政府對當地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調查中發現,一些地方政府對學前教育的管理和舉辦責任落實不到位,沒有明確地把學前教育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沒有具體實施方案,沒有制定促進民辦幼兒園發展的政策和保障措施,缺少對發展區域內邊遠、經濟困難農村學前教育的專項投入。特別是在貧困地區,由于縣、鄉財政本身自給能力不足,財政缺口就比較大,財政能夠投入的教育資金主要用于縣、鄉(鎮)公辦幼兒園,并且持續支持的能力也不夠。至于多數農村民辦幼兒園只能是自然生存,自主發展,在缺少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的情況下,發展無法保障。
(五)幼兒教師隊伍不穩定
在調查走訪的農村私立幼兒園中,普遍存在教師與幼兒比例過低(根本達不到兩教一保、多數私立幼兒園只有一名教師)、幼兒園教師沒有編制,個別教師是小學教師退休人員,多數教師沒有幼兒園教師資格證,只是經過短期的學前教育專業培訓后上崗,缺少專業認知和職業認同感,臨時充當角色,沒有長遠打算,多數年輕的教師總想有機會去城市工作。由于她們沒有也不打算與幼兒園簽訂長期工作合同,這樣辦園者給予她們的工資、待遇就相對偏低,也不會給她們購買五險一金,接受繼續教育和培訓的機會基本沒有,專業成長得不到保障,使得幼兒教師流動性大、教師隊伍穩定性低,嚴重影響了保教質量,制約了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
四、促進農村幼兒園辦園質量提升的策略
調查結果表明,由于長期以來我國農村學前教育發展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盡管國家通過“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改善了農村幼兒園的辦學條件,不同層次的農村幼兒園教師也得到了普遍的專業培訓,但農村幼兒園以私立幼兒園為主體,在區域范圍內還存在幼兒入園率低、政府資金投入不足、教師隊伍不穩定的問題。這些嚴重影響幼兒園的辦園質量,制約了幼兒園的健康發展,使農村幼兒受到有質量的早期教育困難重重。因此,要采取相應的策略,盡快促進辦園質量的提升。
(一)發揮各級政府和幼兒教育主管部門的職能作用
政府對農村學前教育事業發展要有長遠的規劃,有計劃地加強資金投入與優質幼兒教師的引進,根據實際財力和農村幼兒最低生均教育成本,確定投入比例和最低數額,確保農村學前教育穩定的經費來源。設立專項資金對農村幼兒園教師的最低工資做出硬性規定,并要求各農村幼兒園將收費總額中的一部分固定用于發放教師工資、支付社會保險,對非正式編制幼兒教師實施崗位津貼。扶持、協助和鼓勵有條件的農村地區因地制宜地舉辦幼兒園。對現階段農村多樣化的幼兒教育機構制定不同的管理標準,并給予嚴格的指導和監督,在把管理責任逐級下放的同時,加強檢查與指導,定期進行評價,通過考核給予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以促進其辦園行為的規范化,切實提高農村學前教育質量。
(二)發揮縣、鄉(鎮)優質幼兒園的示范引領作用
通過前兩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縣、鄉(鎮)中心幼兒園的教育資源得到了充分的補充,辦園質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因此,應重視其在區域內的影響和示范引領作用。行政與業務管理部門可以積極整合、利用區域內優質的幼教資源,建立縣、鄉(鎮)、村三級幼兒園建設發展聯動機制,形成縣帶鄉、鄉帶村、村村聯合的健康發展格局。其一、配置專(兼)職幼教教研員,明確專人負責,進行科學務實的學前教育指導,堅持跟蹤服務、送教下鄉、包干到園、指導到園、服務到園。其二、建立農村幼兒園支教制度,推進城鄉互動式培訓,為農村幼兒園教師搭建學習和交流的平臺??h教育中心幼兒園定期深入鄉(鎮)中心幼兒園指導,開展支教活動。同時,各鄉(鎮)中心幼兒園對區域內所有幼兒園發揮指導、示范作用。在村級幼兒園實行鄰村分片互研、互通、互助。其三、建立崗位輪換機制。規定縣幼兒園教師評定職稱之前必須有在農村幼兒園工作的經歷,進入縣擔任幼兒園教師之前必須先到農村幼兒園工作一定時間,增加不同區域間教師間的學習與交流,不斷改善農村幼兒園教師的教養態度與行為,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提高保教質量。
(三)利用區域內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優勢資源
農村幼兒園應積極與地方高校建立學前專業學生實踐基地,充分利用高校學前專業的教育資源。利用高校專業教師團隊的力量,對農村幼兒園教師進行送教培訓服務,開展鄉村支教活動,進行幼兒園環境創設活動,開展鄉土課程的開發,進行國家有關學前教育政策、文件、規定的解讀與宣傳,選派優秀專業學生進行頂崗實踐,派生源地學生回鄉支教等。針對幼兒園在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向高校專業團隊提出支持與幫助,急幼兒園所需,解決發展中的問題。
(四)積極參與共建農村幼兒園發展聯盟
農村幼兒園的管理者可以通過政府或主管部門的紐帶,積極與區域內優質幼兒園、地方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幼兒教育機構、幼兒教育業務管理部門共建發展聯盟。農村學前教育發展聯盟作為支持農村幼兒園發展的集合體,建立聯合組織機構,研究發展規劃,制定資源共享策略,確定聯合發展目標。充分利用聯盟中師資、設備設施、管理經驗等多方面優質的學前教育資源,定期開展針對農村幼兒園建設發展的專項活動,解決發展不同階段中遇到的問題,建立良性機制,利用各自獨特的教育資源,解決自身幼兒園發展中的實際問題。
〔責任編輯:侯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