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航飛
摘 要:校園文化的建設與學校學風形成之間存在緊密關系,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學校相關管理人員應重視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以在弘揚我國優秀文化的同時增強學校自身文化底蘊,促進學生人文意識培養。本文重點從校園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及行為文化四個方面具體論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校園文化的路徑。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校園文化;路徑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要是指在我國歷史發展的漫長進程中沉淀生成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知識結構、思維模式及倫理規范等以多種形式存在著的文化;而校園文化則主要是指在學校這一特定環境中,由廣大師生群體在校園生活中各個方面所創造出來的精神、物質產物[1]。一方面,我國傳統文化具有極大包容性與內涵性,博大精深,青少年群體在成長成才道路上應取其精華,在建設校園文化過程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幫助其梳理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更是傳播、傳承我國優秀文化的重要體現。另一方面,校園文化可分為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及行為文化四個方面,所以,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校園文化,也可以從這四方面進行切入。
一、融入校園精神文化
從一定程度上說,校園精神文化通常作為校園文化核心存在,所以要想將傳統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從精神文化建設角度出發其必要性不言而喻。首先,學校領導及相關管理人員應起到帶頭作用,領導教師、學生及教職工群體在日常校園學生生活中形成正確的文化觀念。其次,在構建校園精神文化時,學校要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如從校訓、校歌及校徽的編撰、設計工作中將凝練的文化內涵內容有效融合[2]。此外,學校自身還可以結合地方傳統文化資源,從而構建地方性、特色性校園。在課余生活中,學校還可以分批組織學生開展地方文化古跡參觀活動,如此一來,不僅能夠使學生對傳統文化有直觀的認識,更有利于發揮校園精神文化力量對學生成長起到勵志、積極作用。
二、融入校園物質文化
所謂校園物質文化主要是指學校生活設施、教學設備、自然生態環境等物質保障,要想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物質文化建設中,那么學校方面則應當適當加大對于物質文化基礎建設的投入。例如,學校可以將傳統文化內容編進相關的教學教材中,同時,也可以針對不同階段學生群體的特點適當調整其呈現形式;在圖書館管理工作中,學校也可以更多地購買傳統文化類圖書資源,從而進一步幫助學生拓寬對傳統文化的接觸渠道。另外,在校園環境建設中,學校也可以適當采用傳統文化元素,如增設古代名人雕像、建設富有文化底蘊的建筑,以及在走廊、教室墻壁等地張貼蘊含深意的古代詩詞或名言警句,在這樣充滿傳統文化韻味的校園中,學生與教室也會潛移默化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從而不斷提升自身人文素養。
三、融入校園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師生開展校園活動的重要準則,也是保障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基礎。常言道:“無規矩不成方圓”,中華優秀文化要融入校園文化,也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教學制度。例如,可以適當增設傳統文化類課程,同時也可以將傳統文化內容與語文、歷史、思想政治教育等科目相融合。此外,也可以定時舉辦社會優秀傳統文化宣講等活動,促使學生能夠在親身體驗中感受文化內涵,并得到成長。而在校園課外文化活動組織方面,學校應針對學校具體情況建立起各部門之間的相互合作機制,從而優化學校人力資源。
四、融入校園行為文化
校園行為文化是校園生活中教師、學生最能夠直接感受到的文化形態,將傳統文化融入其中,則需要學校大力開展相應的行為文化建設工作,如組織學生參觀傳統文化展覽館、博物館等。學校也可以協助學生組建相應的校園文化社團,組織開展相應的校園文化知識競賽、讀書會及文化講座等活動。此外,學校也可以借助傳媒的宣傳作用,通過校園宣傳欄、板報、校刊、校園廣播以及微信、論壇、微博等媒介發表傳統文化類文章,相關管理人員也可以針對近期校園文化傳播情況與廣大師生群體展開有效互動,從而在促進校園文化傳播的同時營造優良文化知識學習氛圍[3]。
綜上所述,作為我國歷史沉淀的瑰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久彌新,具有十分重要的傳承、發展價值,在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中,將優秀傳統文化積極融入也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本文論述重點在于如何將傳統文化融入校園精神、物質、制度及行為文化的各個方面,學校及廣大師生群體應當將文化知識的學習與傳播作為新的建設、學習任務,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在校園學習生活中感受到文化的力量。
參考文獻:
[1]余守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校園文化的路徑探析[J].教學與管理,2016(3):41-43.
[2]曹志斌.試論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效融合[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2):92-93.
[3]李博豪,孟秋莉.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角下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5(8):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