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爽爽
摘 要:陶行知生活教育是其踐行不同教育思想的基礎,與其一生的教育活動息息相關。“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教育理論是其提出的,也是生活教育的根本。本文首先對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做了簡單介紹,其次闡述了教學實踐生活化的意義,最后將相關理論應用于教學實踐中,并得出了相關結論。
關鍵詞:陶行知;生活教育;教學實踐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原理
(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認為“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生活即教育指人們從生活中能受到教育,教育可以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教育是隨著我們生活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生活即教育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來解讀:
1.教育來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核心,生活決定著教育的程度。陶行知認為“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生活的內容是什么就決定了接受的教育是什么。教育隨生活的變化而變化。
2.生活影響教育,教育改變生活。陶行知認為“教育應當是為生活服務的,應該以促進生活的向前向上的發展為動力,為生活的需要而辦教育。”教育來源于生活,但又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一定的作用,影響我們的生活。
3.生活和教育相互影響,協調發展。真正的實現生活即教育,就要將二者緊密的結合起來,讓人們在生活中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更新知識,養成堅持學習的習慣。基于此,陶行知后來提出了終身教育的觀念。
(二)社會即學校
社會及學校是生活教育的一種形式,是生活教育范圍在空間上的體現。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重要的方面進行闡述:
1.生活教育的范圍不局限于學校生活,而是整個社會生活。它是借助學校教育這個形式。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結合起來的整體教育,是“活”的教育。
2.社會即學校使“讀書”的教育變成“行動”的教育,因為社會即學校是在生活即教育和教學做合一的理論導引下產生的。
3.社會即學??墒菇逃龑ο髲摹靶”姟钡慕逃兂伞按蟊姟钡慕逃?/p>
(三)教學做合一
陶行知認為“教的方法是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是根據做的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學以做為中心,教、學、做合并在一起,成為一件事的三個方面。老師通過做來教,學生通過做來學。只有通過做來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只有通過做來學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
教學做合一強調教學結合、知行結合,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教學做的核心是“做”,是有經驗、有新的理論價值產生的行動?!白觥钡暮x非常廣泛,發明、創造是“做”,實驗、勞動、生產是“做”,尋求解決之道也是“做”。可以說,“做”是社會實踐,更是創造的過程。
二、教學實踐生活化的意義
教學實踐生活化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來設計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以及教學評價等方面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實踐生活化對學生學習與個體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第一,教學實踐生活化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引入生活中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事例,使學生感到學習就在身邊,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培養學生應用學到的意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教師將一些實際問題與課本知識相結合,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所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明白課本知識在生活中的用處,同時可以提供機會和條件讓學生自己應用課本知識進行實踐。
第三,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教師對教材內容進行創造性的改編,能對學生起到示范的作用;寬松的生活化教學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中探索、交流、實踐,帶動學生去尋找自己身邊的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三、生活教育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一)教學目標生活化
陶行知認為生活教育包含大眾教育,通常來講就是生活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可以從“普及化”,“大眾化”的特點出發,尋找到生活元素,整合方法,教給學生。
例如:在體育課的教學中,不要求每個學生都能很好地完成動作,而是要求他們懂得如何進行練習,以后在遇見危險時懂得如何保護自己。為此,教師在設置教學目標時,要著重教給學生練習的方法和平時生活中能夠用到的知識。在音樂課的教學中,將生活中常聽到的歌曲融于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激情。在語文課的教學中,教師將相關理論與生活中的實際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在數學課的教學中,教師將相關計算融于生活,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學內容生活化
在教學中,教師要把教學內容整合到學生生活世界里并加以組織、完善,使教學內容變得更具現實感、理想性。
例如,可以改編或增加一些有生活性、社會性和趣味性的教學內容。在體育課教學中,最顯著的就是在學習中教師放手讓學生嘗試自編操和游戲的內容。結合體育課的特點,把準備部分的徒手操讓學生自編自練,讓學生通過自主編練或者小組合作創編,讓每個學生都有嘗試的機會。又如在游戲中,給學生一定的器材或者道具,畫出一定的活動范圍,要求學生想方設法創編出具有新意、有利于鍛煉身體、能夠培養體育興趣、具有開拓精神等的游戲內容。在音樂課教學中,幫助學生理解課程內容,學習音樂表演相關知識,掌握欣賞中外音樂的基本方法,培養解讀音樂作品的初步能力,具有欣賞音樂作品美感的興趣和能力;了解音樂表演的基本方法,通過練習,開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特別是形象思維,使學生的創造力得到解放和開發。音樂語言是最精粹的語言,通過音樂學表達,突破傳統的語言脫離實際的教學法,在場景中學習語言的運用,學生體驗的不僅是音樂特有的發音、語調、韻律,更在參與中調動多元感官吸收,在情節的發展中融入心靈的多重體驗等。
(三)教學情境生活化endprint
陶行知認為“教學藝術就是在設法引起學生的興趣,有了興趣就肯全力用腦去做事情。”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創設現實生活中的典型場景,引導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進行鍛煉,使教學過程變得生動、有趣。
例如:在體育課教學時,設計成“飛向藍天”、“歡慶勝利”等情景;在教學“搬運接力”等內容時可以設計成“搶運西瓜”、“歡慶豐收”等場景;在教學“跨越式跳高”等內容時可以設計成“跨越小水溝”,“我是跳躍能手”等場景。此外,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的聲、色、光效果,把生活情景再現到體育教學中,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生動化、形象化,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促使他們主動去用自已的身體體驗,用心靈感悟。在音樂課教學時,圍繞音樂活動的目標,全面細化布局,從墻面、門廳、走廊、樓梯、公共區域、樓頂、音樂專用教室、班級環境等每一個可以營造的空間著手,綜合考慮、細節布局、多渠道鋪開,將全園的環境與目標緊密的結合起來,讓每位學生、家長、教師都能感受到濃濃的音樂氛圍和溫馨愉悅感,隨時有創作音樂的激情和興趣;同時,將生活元素融入音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是在操作中進行的,除了視覺的審美外,應更加重視學生和環境的互動,在各班活動區中提供表演道具、打擊樂器,以及成品和半成品的美工材料,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進行自主演奏、合作表演。
(四)場地器材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提出“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的理念,他的“社會即學校”學說,更是告訴我們“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境,都可以大大增加?!苯虒W實踐生活化提倡讓學生收集各種生活中的遺棄物和廢料,用來進行學習和鍛煉,既可培養學生的環保和節約意識,又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還可以讓學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可以尋找到各種不同的器械進行自我鍛煉。
例如:一張舊報紙,可以折成飛機進行游戲,可以團成紙球打雪仗,可以卷起來當“體操棒”使用,也可以當搶座位的“座位”使用,還可以用來進行頂風跑的練習,以發展學生的奔跑速度。教學中讓學生去收集、開發的生活器材,不僅可以發揮這類器材的潛在功能,又可以拓寬學生的思路,極大激發學生學習、創造的興趣和熱情,對于學生良好鍛煉意識的培養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五)教學觀念生活化
教學改革首先應引導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教師應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教學不僅要考慮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的心理發展規律;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能夠將教學與日常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從而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社會活動,逐步懂得課本知識的價值,逐步形成使用課本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對教學實踐有著積極的指導意義和重要的作用。它在教學生活化中的應用,可以更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應用課本知識的意識和實踐能力以及創新精神。因此,我們應該不斷繼承和發揚陶行知的教育教學思想,結合目前教學實踐的實際狀況以及存在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與策略,深化教學改革并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四、結語
從“生活即教育”到“教學做合一”,發展到“社會即學?!保俚健皠撛斓慕逃?。這就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從其教育理論,我們可以認識到教育來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核心,生活決定著教育的程度,生活影響教育,教育改變生活,生活和教育相互影響,協調發展;生活教育的范圍不局限于學校生活,而是整個社會生活;教學做的核心是“做”,是有經驗、有新的理論價值產生的行動,而不是盲目的跟從,盲目的追隨,局限于理論而忽略實際。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不僅對當時的社會有深遠影響,對現今社會中國課程教育教學改革照樣有借鑒意義。
陶行知先生說過:“在教師手里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币虼?,讓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能夠走進學生的心靈,讓我們的課堂都能夠追求一份詩意,讓我們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學習的快樂!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旗幟下,讓我們的知識不斷更新,與生活緊密相連!
參考文獻:
[1]陶行知,文明國. 陶行知自述[M].安徽文藝出版社,2013(01).
[2]陶行知. 陶行知全集(第二卷) [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3]華中師范學院教育科學研究所. 陶行知全集[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