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摘 要:我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社會經濟體制不斷發生變化,國家政策也不斷地在作出調整,這些改變促進了我國施工企業的發展,計劃經濟逐漸被市場經濟所代替,同時企業管理中的合同管理顯得越來越重要,可以說企業發展的成敗與企業的合同管理成效密切相關。本文簡要分析了施工企業合同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并從人員、組織結構,具體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合同管理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施工企業;合同管理;建議和對策
一、引言
如今,合同管理已成為工程建設中與質量管理、成本管理、進度管理并重的管理職能,要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施工單位必須重視合同管理工作。合同管理的全過程牽涉到合同的洽談、草擬、簽訂、生效,直至合同失效為止。我們不僅要重視合同簽訂前的管理,更要重視簽訂后的管理,凡涉及合同條款內容的各部門都要一起來管理。要注重履約全過程的變化情況,切不可以為簽了合同就萬事大吉,要防止合同管理不善而給企業帶來的損失。筆者就施工企業如何完善合同管理制度談幾點體會。
二、目前建筑企業合同管理的現狀
(一)合同法律意識淡薄
分析目前施工企業經營中出現的問題,我們不難發現:施工企業的經營運作還不規范,企業法律意識不強,尤其是缺乏強烈、明銳的合同法律意識。在簽署合同時,合同雙方不按照建設部和國家住建局制定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規范訂立合同的現象時有發生。不根據工程項目和企業自身的具體情況來訂立相應的合同條款,往往將訂立合同流于形式;對合同條款不仔細推敲,對違約責任、違約條件等不作具體明確的約定;訂立的合同非常簡單,責、權和利不明,為工程合同糾紛、合同損失和經濟風險留下了隱患。 在合同履行期間,合同管理工作更不規范,往來函件、工程簽證缺乏必要的記錄和保管,發生問題后扯皮不斷,相互推委。更有甚者,在獲得承包合同后,有些總承包單位隨意肢解工程,擅自分包工程或假借分包的名義倒手轉包工程,從中牟利。
(二)合同管理職能工作缺乏足夠的重視
很多建筑企業的管理層,不能從戰略高度分析和認識合同管理對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意義,缺乏對合同管理職能的重視。大多數建筑施工企業沒有設立專職的合同管理部門和人員,沒有建立嚴格的合同管理制度和規范的工作程序, 僅僅將合同管理職能分解為技術、經營、質檢等幾大部門分別進行管理,無法從整體上分析和把握合同的確切狀態及應采取的合同措施。對多年來積累的有關合同管理的經驗教訓,缺乏系統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已有的經驗教訓不能指導今后的合同管理工作,常常為同樣失誤重復地交“學費”。
(三)合同文本存在眾多缺陷
從目前實施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文本來看,建筑施工企業簽署的合同文本,大多合同責任劃分不清,缺乏對合同事件各參與方相應權責、違約的具體后果及處理方式方法的全面定義和具體明確的描述。部分施工合同文件對履約雙方約定的權利、義務顯失公平,如過多地強調了承包方的權利義務,對業主的制約條款相對較少,特別是對業主違約、賠償等方面的約定不具體、不明確,也缺少行之有效的處罰辦法。因此,施工合同有失公平和公正、履約雙方的責權不對稱, 是當前工程款屢屢拖欠的主要原因。另外大多施工合同文本中,缺少對工程保險責任、索賠計算原則的具體約定。
(四)合同管理人員的整體綜合素質偏低
目前建筑施工企業從事建設工程項目合同管理的人員,大多數是非專業出身。有的雖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但缺少經濟管理和法律方面的知識和經驗;有的具備經濟管理和法律方面的知識,卻又不懂工程技術;更有甚者,既沒有專業知識,又沒有工程實踐經驗,更談不上具備經濟管理和法律方面的知識了。合同管理是一項專業性強、知識面寬、法律法規意識要求高、需要豐富實踐經驗的管理工作,合同管理人員必須具備多方面的知識和能力。目前缺乏合同管理專業人才,已成為影響施工企業管理和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
三、提高建筑施工企業合同管理水平的對策
(一)普及合同法制教育,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
建筑企業內部應該加強合同意識,強化法制觀念,加強對《合同法》、《建筑法》、《招標投標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的學習,使全體員工能夠熟悉和使用這些法律、法規。只有依照法律、法規從事經營活動,才能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才能真正地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人才是企業中最寶貴的財富,是企業管理工作的基礎。實施企業人力資源戰略計劃,是提高企業合同管理水平的根本途徑。提高和改善企業的合同管理人才素質結構,可采用自己培養、外部聘用或與專業合同管理和研究機構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等方式,如組織企業中高層領導人員和有關職能人員進行合同管理輪訓、定期組織合同管理經驗交流會、邀請合同管理專家講學、定向培養合同管理專業人員、從高校畢業生和社會人才市場引入合同管理人才、或與高等學校、咨詢單位合作進行合同管理的研究和并指導實踐。
(二)優化合同管理組織結構
為適應建筑市場的競爭,施工企業應根據自身的發展,結合建設工程項目管理和合同管理的特征,優化企業和項目管理的組織結構,走專業化發展的道路,向適應性強的有特色的企業組織形態發展,努力提高專業化、協作化水平。同時,在各相應管理層設置獨立的合同管理職能部門,科學界定和協調合同管理職能部門與其它職能部門的權責、工作流程等接口設置問題,定期或不定期的由最高領導層牽頭舉辦合同管理職能部門的協調會,及時根據合同管理工作的實際運行情況,調整組織機構設置和解決權責劃分的缺陷,總結工作經驗和教訓,處理和協調存在的爭議和摩擦,進一步優化合同管理工作程序。
(三)建立和完善合同管理制度體系
合同簽訂前,應對合同另一方當事人的主體資格和資信進行了解和審查,確保合同對方當事人履約能力或資信狀況能滿足合同正常履行。在建設工程項目合同教育和組織優化取得一定成績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研究合同管理活動不同階段的具體特征、要求、管理控制手段、工作側重點等問題,結合企業合同管理的可利用資源狀況和實際管理水平,建立科學的合同管理制度,強化合同管理職能,統一管理施工隊、 分包企業和與發包方簽訂的合同,突出合同管理的關鍵點, 如企業和現場合同文檔管理制度、合同審查制度、合同交底制度和合同后評價制度等管理制度,將企業的合同管理活動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保證合同管理的綜合質量。同時采取靜態和動態相結合的合同管理方式,可以減少合同糾紛的發生,也可以在出現合同糾紛的時候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建筑施工企業應該對合同的履行狀況進行全面的跟蹤,同時在合同糾紛處理結束后,應及時總結經驗和教訓,作出評估和總結,從而更好的完善內部合同管理制度。
(四)建立和完善合同文本體系,建立合同信息管理系統
各建筑施工企業因受不同管理資源狀況、歷史經驗等因素的影響,合同管理工作都具有其特色,即使是以同一標準文本為藍本,在最終工程合同文本中亦會呈現出一定的獨特性。因此,為簡化和規范企業的合同管理行為,保證合同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建筑企業有必要根據本企業合同管理特點和優勢,根據《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綜合考慮工程類型、業主管理風格、項目管理方式等不同要素,建立本企業的合同標準文本體系,合同中采用嚴謹、準確、詳細的文字來表述,清楚表達雙方的真實意思,避免因文字表述不清引發岐義和誤解,從而導致引起爭議或者合同難以履行。同時,根據企業合同管理工作積累的經驗教訓,及時補充和完善合同標準文本體系。由于合同種類多,數量大,合同變更頻繁,且在履約中往來函件和資料較多,故合同管理系統性強,施工企業如果僅僅依靠人工管理,則費時費力,信息傳遞慢,而管理不能及時到位,必將造成合同損失。
(五)注重合同簽訂的技巧
營改增后,建筑行業需越來越意識到簽訂合同對于納稅的重要性。可以說稅不是計算出來的,而是合同簽訂出來的。合同中的印花稅,分三種情況:如果購銷合同中只有不含稅金額,以不含稅金額作為印花稅計稅依據;如果購銷合同中既有不含稅金額又有增值稅額,且分別記載的,以不含稅金額作為印花稅計稅依據;如果購銷合同所記載金額中包含增值稅金額,但未分別記載的,以合同所記載金額(即含稅金額)作為印花稅計稅依據。合同影響流程、合同影響業務、合同影響稅收。
四、結束語
總之,施工合同的管理,是一項高智能的工作,是一個復雜的體系,是項目管理的核心。企業領導者要緊緊抓住合同簽訂前的各項工作,為施工合同的履行奠定基礎;而且在施工合同簽訂后,要嚴格履行施工企業的合同責任,將施工合同管理工作貫穿于施工工程的全過程。在企業內部,建筑企業應通過全面提高員工的合同履約意識,結合并突出企業自身的管理風格,樹立企業與眾不同的市場形象,提高企業經營管理特別是合同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在建筑市場上爭取更大的生存和發展空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