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電力企業的發展,生產各領域的工程采購業務逐年增多,招標已成為主要的采購方式。如何提高招標采購的監督管理水平,加大監管力度?如何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規范招標?這是招標采購工作的參與者應當遷思回慮的問題。
關鍵詞 招標 采購 企業管理
一、采購工作中常見的“不良”情形
招標是目前國際上普遍運用的、有組織的市場交易行為。企業內廣泛采用招標對工程、物資、基建等項目進行采購,更凸顯節約成本、防范風險、促進提效增盈效果。但是,通過解讀各類企業招標活動中出現的大量典型案例發現,在當前企業內部小環境影響下,招標工作往往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還存在許多不規范的現象,這些“不良”情形甚至與采購工作所倡導的“公開、公平、公正”顯得如此格格不入,從而致使招標工作流于形式。
第一,招標方的“不良”情形。一是對招標方式干預。自主招標受人為因素影響,往往會采取“公開+邀請”的方式,名義上采取公開公告,實際依然采取邀請方式讓潛在投標商參與報名,以獲取投標資格。二是對投標商入圍干預。通過量身定制投標入圍條件,讓關系密切或“比較聽話”的幾家投標商參與投標,并采用輪流中標方式,預先內定中標單位。三是對中標結果“暗處理”。一些工程項目在技術規范等內容編制上迷離惝恍、模棱兩可,促使某投標商低價中標,中標后再通過對項目設計更改、工程量變更等方式對中標價進行補增,從而間接對投標商進行“補償”。
第二,投標商的“不良”情形。一是自演“獨角戲”行為。一些投標商選擇私下與招標方溝通運作,打通與項目有直接利益關系人員的關系,獲取最優化工程方案、標底等資料,從而使自己得到最有利籌碼。二是相互“唱雙簧”行為。投標商們相互事先溝通,利用串通投標來促成在投標中的主動權。招標中往往會出現同一標段中個別投標商的標書總有些“似曾相識”,標書制作出現雷同。投標商們相互事先溝通,利用串通投標來促成彼此在投標項目中的主動權。三是充當“護花使者”行為。某些投標商以對方中標獲得返利或瓜分工程項目為約定,作為這些項目的弱勢競標單位進行陪標,促成某一投標商在投標過程中獲得優勢而中標。
第三,評標專家的“不良”情形。一是專家不專。一些評標專家存在評標專業不明確、跨專業評標等情況。二是評審素質不高。一些業務水平相對不高、不能完全勝任評標工作的人員也被抽取到評審隊伍中。三是缺乏責任心。其主要表現在:在評標過程中對招標文件審查不認真,對投標單位的資質、業績等入圍資格審核把關不嚴,對待評審工作走馬觀花,敷衍了事;不能堅持原則、公正評判,扮演“聽話”“聽招呼”的那一類人,以聽取項目所在單位或項目管理部門意見為主,迎合招標方心理評定,暗中受制,評標走過場。四是不遵守評標紀律。極個別評標專家與投標商存在“不正常”往來,經不住利益的誘惑,在評標過程中出現透露評標信息等商業秘密、混亂打分、傾向性打分等較為嚴重的違反評標紀律的問題,產生不廉潔風險。
二、如何加強自主招標的有效監管
通過一些成功的招標采購管理經驗和企業自身實踐,驗證了加強招標工作的有效監管是依法管理招投標活動、推進招投標工作規范化運行的必要手段。
第一,投標商的“理”和“用”。要想做到對投標商資源的有效管控,提高投標有效率,加強招投標工作效率,應當優先做好對投標商的“理”和“用”兩個關鍵環節。所謂“理”,是為梳理,通過建立資信信息庫體系,完善準入和評價機制,形成積極的動態管理態勢,對投標商進行有效梳理。有了“理”這個前提,便可給“用”奠定良好基礎。企業在項目招標中“用”好信息庫,對投標商情況有初步了解,評審過程中也能提供直接有效的參考,對提高工作效率也很有幫助。
第二,評標專家的“聚”和“精”。所謂“聚”,是指對評標專家的有效聚合。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的生產經營和業務需求,制定研究科學的評標專家評審機制,建立統一的評標專家庫。所謂“精”,是要建立動態的專家庫評價體系。針對專家庫的建立,配套制定相應的制度、程序、分類和分級,選拔推薦合格的評審人員,完善考評規則,制定獎懲激勵措施,實現優入劣出,以提高評審的權威性。另外,企業應該積極強化對招投標從業人員的系統培訓,關注廉潔意識、大局意識和綜合素質,消除本位主義思想,真正做好評標專家“聚”和“精”的工作,為保證項目順利實施起到關鍵作用。
第三,完善招標管理“軟”“硬”兼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個友好的招評標環境,有利于招標工作的順利組織和開展。招投標工作不僅需要從人員層面進行加強,更應該從招標軟硬件設施建設層面上進行完善。“硬”方面,企業應該建立能滿足日常開展評標需求的專用場所,功能上應該相對獨立和封閉,使招評標各環節能最大限度地在不受外界干擾的情況下進行。同時,運用現代信息化技術,加強對招標現場的實時監控,有效進行全程跟蹤,使后續追溯有依據、責任有落實。“軟”方面,應該在如何強化招評標會務組織、評標組織管理上下功夫,制定配套的工作規范和操作流程,保證招標各環節良好銜接,體現招標工作的嚴肅性,營造良性招評標氛圍。
三、強化招標監督作用
招標工作涉及利益關系,有利益關系自然就會產生參與者對權力的行使。因此,要規范管理,就要將權力運行置于有效監督之下,在參與者行使權力的同時,監督責任更加任重道遠。
第一,緊盯招標前期。監督部門應該緊盯招標前期,參與項目調研、踏勘,參與投標商考評,對招標前期暗箱操作等一些違規行為嚴防死守,從源頭上防止招投標過程中不規范行為的發生。
第二,督促信息公開。運用好公開這個“防腐劑”,讓招標流程在大眾的監督下進行,是對權力的有效分解,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和杜絕因人情關系、經驗主義等因素帶來的不利影響,其是監督工作的橫向延伸。招標工作中可以利用信息化工具實現信息公開,讓利益雙方能夠更透明地了解實質,收斂各種“小動作”,實現以公開促廉潔、促效益、促公平。
第三,跟蹤項目履約。監督部門應該定期通過開展效能監察和專項檢查的形式,形成常態機制,依托具體的工程項目重點對招投標工作管理流程和履職盡責情況進行摸排,發現問題及時糾偏,對發生的違規現象應該嚴肅追責,倒推責任,充分發揮監督作用。
第四,強化自身監督能力。作為招標監督人員,首先應該加強自身政治素質和職業修養,做到心胸坦蕩、剛正不阿。其次,要用理論武裝頭腦,對招標業務相關的各類法律、制度、流程和監督重點等鞏固強化。同時,還要對工程、合同、法律事務等方面進行學習和了解,正確履行監督職責,做到不缺位、不越位,對招標中各種問題做到心中有數、手里有招、工作有效。
四、結語
企業招標采購管理要從明確職責、完善制度、健全機構、強化過程管理和監督等途徑入手,切實加強對招投標活動細節的管理,做到嚴明紀律、多措并舉、素質提高、依法監管、責任到人,從而真正實現招標采購工作的陽光、規范、有序。
(作者單位為華電國際十里泉發電廠)
[作者簡介:丁明鈺(1982—),男,山東棗莊人,從事企業紀檢監察管理和企業招標領域監督管理工作3年,研究方向:紀檢監察工作,黨建思想政治工作,企業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 單海濤.加強招標采購管理杜絕腐敗現象[J].黑龍江史志,2007(5).
[2] 萬愛國.招標投標制度在建筑市場中的應用及對策研究[J].科技世界,2014 (23).
[3] 張瑩.我國招標投標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浙江大學,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