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等院校作為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重要教育場所,在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持續深化背景下,應用型人才培養逐漸成為當前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向。語文作為高校普遍開設的一門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具有工具教育作用。在高校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有助于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到實踐中,提升實踐能力的同時養成良好的人文素養,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本文就高校語文教學進行分析,探究如何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以提升語文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語文教學 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語文素養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11-00-01
高校語文教學改革持續深化下,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局限性較大,促使新時期的高校語文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高校語文教學中,加強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培養,有助于學生高效學習語文知識,提升人文素養和就業競爭優勢,以便于在社會就業市場占據更大的優勢。加強高校語文教學中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培養工作,有助于推動高等教育事業改革持續深化,為后續工作提供參考。
一、高校大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培養現狀
在高校語文教學中,應該充分發揮母語學科作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大學生人文素養。但是,盡管大學生該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但是在大量實踐調查中仍然不難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嚴重制約大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全面發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偏低
高校語文教學中,大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即便重視程度不斷提升,但是由于培養方法不合理,未能結合實際情況合理配置資源和必要條件,導致大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始終處于較低水平。通過大量實踐調查可以了解到,加強大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培養,有助于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到實踐中,切實提升大學生的社會就業競爭優勢。但是,部分大學生由于理念束縛,盲目認為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就是口語表達能力,將大量精力投入到口語練習中,影響到學習能力的全面發展[1]。
2.語言文字運用能力不嚴謹
在高校語文教學中,對于大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培養,由于結構不合理、詞義表達不準確,致使學生所學的知識難以靈活運用到實踐中,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提升方向同樣存在偏差。如,播音主持方面,學生語言表述不清楚、觀點不明確,對于突發事件處理用詞不當。
二、大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欠缺的原因
1.重視程度不高
大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是高等教育事業改革持續深化的必然選擇,但是由于教育理念束縛,當前大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培養力度偏低,究其根本是高校和教師對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培養缺乏足夠重視,在無形中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理念,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死記硬背中,知識實踐運用能力不足,極大的影響到大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培養[2]。此外,由于教學氛圍較差,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長此以往,將導致大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下降。
2.語文教學模式滯后、不合理
高校語文教學中,由于傳統教育理念束縛和影響,仍然采用傳統的教育模式,更多的是以專業知識傳授為主,忽視了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培養。在傳統教育模式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受到抑制,自由發揮空間不足,僅僅是圍繞閱讀和書寫內容進行訓練,將嚴重影響到大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培養,制約生人文素養全面發展。
3.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考核缺失
縱觀當前高校語文教學現狀來看,對于大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缺乏合理的評價與考核,考核機制不健全,仍然還是以書面考核作為主要評價和考核標準。此種單一的考核手段,可能導致學生重理論、輕實踐,將大量時間投入到考試中,卻忽視了自身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3]。
三、高校語文教學中大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培養對策
1.推動語文教學模式創新,提升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為了可以有效提升高校語文教學成效,針對性培養大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應該立足實際情況,對現有的語文教學模式創新和完善,針對性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以此來滿足實際教學改革要求。高校應該堅持就業導向,推行多元化教學模式,在不同階段針對性組織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在實踐中鍛煉語言文字運用能力,鞏固所學知識[4]。同時,語文教學中應該建立學、聯、賽一體化教學體系,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以便于在實踐中提升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2.加強校企合作,開設實踐教學課程
高校語文教學中,為了可以達成培養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應該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營造實踐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社會實踐積極性的同時,有效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故此,高校應該與用人單位進行密切聯系,根據用人單位反饋意見來動態調整語文教學策略,針對性組織教學活動。高校應該開設實踐教學課程,適當的增加實踐教學課時,組織演講比賽來豐富學生實踐經驗,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高校也可以定期組織漢語文字運用比賽,借助互聯網來整合資源,針對性開展知識講解活動,促使學生可以養成良好的人文素養。
3.建立師資隊伍,挖掘教材內容
教師自身素質水平高低,將直接影響到高校語文教學成效,這就要求高校可以建立對應的激勵機制和培訓機制,鼓勵教師大力推進學科建設,挖掘教材內容,選擇趣味性內容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打造高效學習范圍。
綜上所述,高校語文教學中,通過挖掘教材內容,定期組織實踐比賽活動來鍛煉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完善知識結構的同時,培養學生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1]梁雯.高校語文教學中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培養分析[J].文學教育(上),2018,25(07):64-65.
[2]左姍華.高校語文教學中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培養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7,16(20):454.
[3]李毅鵬.大學語文教學中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培養問題思考[J].語文建設,2016,23(32):19-20.
[4]金苗苗.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J].中國農村教育,2016,11(09):60-61.
作者簡介:戴靜(1976.1-),女,漢族,江蘇徐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