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巖
【關鍵詞】 微課;翻轉課堂;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
20—0053—01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 “微信”、“微博”、“微電影”等“微”文化悄然誕生,時代的變化引起了教學系統的變化,“微課”與“翻轉課堂”也應運而生,成為教師教學活動的重要方式。它不僅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使他們學會語文的思維方式,養成分析、判斷、解決問題的習慣及能力,還能充分利用語文文化的理性力量,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什么是微課與翻轉課堂
1. 何為微課。“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課例片段),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它們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小環境”。因此,“微課”既有別于傳統單一資源類型的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教學資源,又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
2. 何為翻轉課堂。翻轉課堂也可譯為“顛倒課堂”,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課堂內的寶貴時間,學生能夠更專注于主動地基于項目的學習,共同研究解決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戰以及其他現實世界面臨的問題,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教師不再占用課堂的時間來講授信息,這些信息需要學生在課前完成自主學習,他們可以看視頻講座、聽博客、閱讀功能增強的電子書,還能在網絡上與別的同學討論,能在任何時候去查閱需要的材料。教師也能有更多的時間與每個人交流。在課后,學生自主規劃學習內容、學習節奏、風格和呈現知識的方式,教師則采用講授法和協作法來滿足學生的需要和促成他們的個性化學習,其目標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實踐獲得更真實的學習。
二、基于微課的語文翻轉課堂教學策略
1. 課前自主探究學習。學生的課前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預習新課時在家里自覺學習教師制作的導學微課,了解新課的學習目標,掌握學習的重點,能解決百分之八十的基礎知識,并在學習過程中能提出自己的疑問,自覺地做好課前準備。因此,教師制作的導學微課是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的關鍵,導學微課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教師在制作導學微課時要根據學生的學情確立學習目標,設計學習方法、學習內容和學習環節,這樣就能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有目標、有方向。學生觀看導學微課的時候,要讓學生能夠循序漸進地掌握知識要點,在微課學習結束后能有配套的習題讓學生完成知識檢測,以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因此,問題的設計要有層次和梯度,要使學生認識到,要解決老師的問題,不看書不行,不思考不行,這樣在教師的主導之下,學生才能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才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2. 借助微課進行課中合作探究。首先,可以將課文中的內容制作成微課視頻,這樣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課文內容,大概對課文內容有一個了解,然后適當調整課前預習、課中探究以及課后練習的微課視頻,其中課前預習的微課視頻其目的主要是讓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并熟練閱讀課文,這樣一來節省了預習的環節,同時學生還能進一步熟悉課文的內容,然后,在課堂探究的環節中主要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制作視頻,這一環節主要強調的是學生的難點與疑點,利用PPT對文章內容進行梳理。
3. 豐富學生情感及文學素養。語文教師在有效應用微課教育的過程中,運用其中視頻或是圖片與教學相互融合,能讓原本呆板、枯燥的文字板書式教學變得更為生動、形象,并且極大程度地滿足了現代學生的好奇心及實際需求,充分調動了他們對語文課程的主觀能動性,有效地改變了學生對語文教學的看法,徹底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僅有助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還真正實現了語文課堂的翻轉。在語文教材中,古詩詞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之一。例如,在學習《荊軻刺秦王》這篇文章時,教師完全可以運用微課教育中的視頻為學生營造真實的情景,可以到網絡當中檢索與之有關的現代版本的動畫視頻,將古文中的故事情節通過具體的白話文動畫視頻為學生播放出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每句古文的詳細含義,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這樣新穎的模式充滿濃厚興趣,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調動其積極性,使其充分融入課堂之中。與此同時,教師也要將這首古詩的創作背景、人物關系等進行簡單介紹,在拓展學生知識的同時,透過視頻的展示,也極大地豐富了他們的情感,提高了文學素養,因而進一步推動語文情感教學的不斷發展。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