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德
【關鍵詞】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問題;措施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
20—0084—01
語文教學是對祖國語言文字的傳播和發(fā)揚,是對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通過語文教學,可以使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聽、說 、讀 、寫的能力。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師生角色發(fā)生了較大轉變,教師是引導者,學生在自主探究下學習,成了學習的主人。但在教學實踐中,語文教學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有待于改進。下面,筆者就這個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是農村基礎教育事業(yè)不可缺少的中堅力量,但是有相當多的教師沒有受過系統(tǒng)的專業(yè)訓練,更新教學理念的速度慢、渠道窄,跟不上小學語文教材的變化和時代的需求。由于教學任務重,也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教學時疲于應付,不能很好地勝任教學任務,影響了語文教學效果。此外,不少農村語文教師認為,語文教學就是讓學生識字,就是基礎知識訓練,缺乏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沒有站在新課改的高度,把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作為教學的重點,忽視了語文教學中的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引導。
二、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措施
1. 教師應通過多種途徑,全面提高自身素質。作為一名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只有采取措施提高自己的整體素質,把自己變成汩汩不斷的泉眼,才能為學生的心田注入新的清泉,才能適應新課改及素質教育的各種要求,才能使我們的學生學得更多,使他們走出農村,走向世界,有機會去領略外面的精彩。首先,教師要有敬業(yè)精神,多讀書,讀好書。今天,個別農村語文教師已從“腦力勞動者”變?yōu)椤绑w力勞動者”,一本教案用了幾十年,不翻新,無變化。在他們的書架上,除了教科書和參考書,恐怕很難找到其他書。因此,語文教師必須要加強自身的學習,努力挖掘出教材的內涵,才能在語文課堂上游刃有余,表達清晰、準確、完整,才能講得淺顯易懂,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學語文。教師要不斷彌補自己文化水平和專業(yè)上的不足,就必須用知識武裝自己。知識從哪里來?主要是從書本上來,所以教師必須多讀書,不僅要研讀教育理論著作,也要讀其他方面的書籍,平時教師可以自己購買一些書或向校圖書館借閱,了解教科書上沒有的內容,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師者,應該多才多藝,具有雜家風范。其次,促進城鄉(xiāng)學校之間的教學交流,保證農村教師可以聽取優(yōu)質課,有機會向同行取經,盡量縮小學校之間的師資水平差距。再次,加強教師培訓,拓寬“充電”空間,加強基本功訓練。通過校本研修、定期培訓、外出考察、實踐探索等方式,促進農村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尤其要充分發(fā)揮校本培訓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師教育藝術水平,保證新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提高學校素質教育的質量。最后,加強師德建設,培養(yǎng)教師敬業(yè)精神,增強責任意識。
2. 因地制宜,大膽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有些農村小學語文教師經常抱怨:農村學生多受地域的影響,視野不開闊、知識面窄、個性孤僻。誠然,這些都是事實,但是在新課改的今天,農村學生的課堂不再是那幾十平方米的教室,他們擁有著新型的農村大課堂,所以農村小學教師一定要轉變教學理念,仔細研究《語文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熟悉教材的內容,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將新課改的精神貫徹落實到備課、講課等一系列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有轉變了教學理念,從農村實際出發(fā),因地制宜,才能有動力大膽去創(chuàng)新,將一些先進的教學方式、教學思路一點一滴地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給學生多一些自由的空間,他們就會得到更加全面的發(fā)展和進步,將來也會展翅翱翔。而農村教師也會在這個實踐過程中與學生一同成長,逐漸變得成熟和充實。
3. 要加大對教育的投入,添置教學設施,改善教學手段。各級政府要根據《義務教育法》,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逐步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尤其是對鄉(xiāng)鎮(zhèn)中心小學及規(guī)模大的完全小學,要按國家規(guī)定的標準配齊教學儀器和電教設備。學校領導也要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多方籌措資金,添置教學儀器,努力改善教學條件。
總之,我們必須從農村實際出發(fā),弄清病因,對癥下藥,針對師資、生源、教學的現狀,扎扎實實做一些基礎工作,把農村語文教學改革落實到提高教學質量的實效上。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