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愛紅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20—0085—01
閱讀能力是一個人通過閱讀方式進行學習的表現形式,更是一個人基本素質的體現。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其從小就具備學習的能力,以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不僅重視課堂上的閱讀,更要大力推進學生的課外閱讀,以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就當前我國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現狀來看,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如,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水平較低以及沒有足夠的閱讀量等。因此,加強小學語文的課外閱讀教學,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成為當務之急。
一、 小學生課外閱讀存在的問題
1. 閱讀范圍過窄。通過調查可以得知,在我國,一部分小學生的閱讀面過于狹窄,很多教師在語文課堂的講解上,只是針對課文內容進行一些簡單的課外性閱讀拓展,主要是關于文章作者的簡介、文章寫作的時代背景,或是關于文章出現的一些知識點的擴充,這些簡單的課外閱讀并不能讓小學生掌握多方面的知識。2.閱讀興趣不高。通過調查可以得知,很多小學生由于年齡問題,對學習的主動性不強,學習興趣不濃,再加上學習方法有局限性,因此很多小學生在課外閱讀上都呈現出這樣的特點:量少、面窄、無計劃性、缺乏興趣。3.小學生的求知欲不高。小學語文的每一篇文章都有著深層次、較豐富的背景內容,假設教師在課堂上將一些課外內容講給小學生,就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得教學要求和目標難以實現,因此很多時候,教師的講課內容僅僅局限于課本及知識點范疇。由于教師的講解過于單一,也過于透徹,這就會導致小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對于課外知識的求知欲并不高,很難主動地進行課外閱讀。4.小學生的閱讀環境局限性大。家庭文化的缺失對小學生的課外閱讀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人們很少有時間去潛心閱讀,甚至連一些消遣性的雜志也懶得去翻閱。可以說,家庭閱讀文化的缺失,無論是對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還是閱讀積極性的調動,都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二、提升課外閱讀教學的策略
1. 拓展小學生的閱讀內容。要想有效提升小學生閱讀質量,教師首先要培養小學生的閱讀習慣,學習古人常用的閱讀方法—— “心到、眼到、口到”。針對小學生做事精力不集中、注意力容易分散等特點,教師可以選擇不同的方法,豐富小學生閱讀內容,將語文教學中的聽、讀、說、寫四大訓練緊密聯系起來,使小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能做到有效地摘錄與記錄,從而提高閱讀、聽寫、寫作等各種能力。如,在講《烏鴉喝水》這一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烏鴉喝水遇到困難尋找解決方法的故事,引導小學生解決生活中出現的一些小問題,可以針對性地指導小學生閱讀《十萬個為什么》《科學探索》等書籍,讓學生主動探索生活中的難題。2.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興趣。興趣是小學生學習的最大動力。只有將小學生課外閱讀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好,才可能真正地將他們的求知欲激發出來,從而使得小學生主動地從多渠道去閱讀,獲得知識與信息。在這一方面,教師要進行適當的引導。3.激發小學生對外界的探索欲望。語文教學的好處在課外閱讀上,可以將閱讀無限向生活延伸,包括歷史、科技、自然、道德、詩詞、藝術等等,使小學生養成一種認真觀察、耐心體驗、深刻思考的習慣與能力。因此,對于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教學來說,還要進一步讓小學生閱讀聯系生活,這樣才能真正地拓寬語文學習的空間,使得小學生在更廣闊的天地中真正感受到閱讀的魅力。4.開展閱讀活動,營造適合學生閱讀的環境。教師要開展各種閱讀活動,讓小學生深刻地感受到閱讀的益處。對于閱讀環境的創建來說,這是教師的重要任務,教師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諸如在教室四周張貼一些關于閱讀的書法作品,或者是宣傳讀書的故事等,還可以利用黑板報、簡報、手抄報的形式,將一些讀書的趣聞、故事選擇性地摘錄出來,并通過分享,使得小學生真正地感受到環境的影響力。同時,教師要布置一定的作業,如,安排小學生每天閱讀一篇名作,并做好讀書筆記,提出“一日閱讀、終生收獲”的口號。
總之,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要根據小學生的真正需求,從語文教學的本質出發,逐漸讓小學生在閱讀中形成習慣,喚起熱情,從而感受到讀書的快樂,進而讓小學生在書海中暢游,在知識的滋養下獲得身心健康成長。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