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兆華 李磊
摘 要:做好高校大學生資助工作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健全學生資助制度”,為學生資助育人工作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資助工作已經從應助盡助,到精準資助,再到資助育人取得了新的成就,在新的時代發展背景之下,積極探索高校大學生資助工作創新模式,對于繼續完善資助體系以及進一步提高資助體系的價值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關鍵詞:新時代 高校大學生 資助 創新
中圖分類號:G4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11-0-01
在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深化過程中,高校大學生資助育人工作是我國人才強國戰略和科教興國戰略實施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健全學生資助制度”,為學生資助育人工作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資助工作已經從應助盡助,到精準資助,再到資助育人取得了新的成就,在新的時代發展背景之下,如何創新性的開展高校大學生資助工作,進一步提高資助體系的價值,是新時代高校大學生資助工作繼續發展的亟待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進一步強化“以人為本、資助育人”的高校大學生資助工作思想和理念
堅持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和“以人為本、資助育人”的方針是高校大學生資助育人工作的工作核心,是確保資助育人工作落實的基本保障。高校資助育人工作堅持以人為本,就是在落實高校資助工作和政策的時候不僅要充分考慮到高校貧困生的基本生活需求而且更要結合高校貧困生的思想動態和認知特點,采取更為有效和更為精準的資助方式和方法。開展精準有效的資助工作的前提就是充分掌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實際困難,給予有效的、有針對性的資助,資助育人過程中重視人文關懷,要加強受資助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加強對受助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引導和教育,培養大學生積極進取的自強精神,讓學生能感受到認可、溫暖、關心和尊重。
高校大學生資助育人工作要注重培養大學生能力和素質的“軟實力”,這是新時代高校大學生資助育人工作“以人為本、資助育人”理念的充分體現。高校資助育人工作要借助學校學生資助中心、黨團組織等部門,通過開展理想信念教育、誠信教育、勵志教育、感恩教育等專題活動,將經濟困難學生幫扶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輔導、科技創新、社會實踐、素質拓展等工作有機結合,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創造展現自我的舞臺和機會,開發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綜合潛能,提升其自我管理、人際溝通和適應社會等方面的能力,通過開展“誠信之星”、“自強之星”等評選活動,表彰、宣傳在國家助學貸款、勤工儉學、創新創業、志愿服務等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積極培養誠信、文明、樂觀、感恩、自強的高校校園文化精神。
二、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資助育人全過程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給高校大學生資助育人工作提供了終極目標和工作綱領,其重要意義就是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高校在開展資助育人工作的時候要不斷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引導作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和宣傳要貫穿于高校大學生資助工作全過程。結合新時代高校學生的精神風貌和身心特征,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得到資助幫助的同時,引導他們樹立自立自強的精神,努力培養學生樹立愛黨愛國意識、奮發進取意識、自立自強意識、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實現資助育人的最終目標。
一方面要加強思想教育,通過開展立德樹人教育,提升專業課教師的政治素養和教學水平,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的核心觀念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培養大學生政治思想理論基礎;另一方面創新和改進高校大學生資助工作模式,在傳統的獎、助、貸、補、勤、減資助措施基礎上結合思想和認識引領作用,宣傳國家的資助政策、引導大學生感恩國家、社會和學校的培養,并激發大學生家庭、社會的責任意識以及對國家和民族的熱愛,最終成就人生,實現自我價值。
三、將大學生資助工作與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相結合
在新時代“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也要與時俱進,把高校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工作引入高校學生資助育人工作之中。通過創新調研與創業實踐等措施,不僅要在經濟資助上“授人以魚”,更要在創新精神與創業理念上“授人以漁”,鼓勵大學生把握住互聯網+這個創業創新的絕佳時期,培育創新創業意識與積極主動性,爭取成為不畏艱苦的創業實踐精神的開拓者,將專業所學與創新實踐有機結合,全面提升個人綜合素質,即實現了自身價值又傳承了創業精神,同時還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主動帶動家庭脫貧致富,甚至惠及更多貧困地區,以實際行動回報社會。
高校結合自身特點為大學生創業營造了良好的環境,加強創新創業教師隊伍建設,聘請專家、創業精英等擔任創新創業導師,積極為大學生創業搭建服務平臺,為大學生提供指導服務,比如創業指導、創業空間、政策咨詢、項目申報和專業培訓等,在產學研結合,校企深度合作等方面,使創業學生團隊或個人可以很便捷地獲取幫扶,有針對性的開展創新創業服務。在新時代“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創新創業已經成為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一個新的發展方向,是“授人以漁”的有力體現,也是學生資助體系優化工作發展和努力的新目標和新方向。
四、結束語
高校大學生資助工作未來依然任重而道遠,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在我國構建和諧社會,消除貧困的進程中,高等院校在改革現有的的資助育人體系,充分發揮資助育人的積極作用,繼續探索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高校大學生資助工作新模式,仍將是今后很長時期內高校以及廣大教育工作者不斷研究和探索的重點課題和重要任務。
參考文獻
[1]鄭海燕,王婭霜.高校資助工作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融入探析.淮陰師范學院學報,2017,3:69-72.
[2]李國蘭,劉靜.構建“資助、勵志、素拓”三位一體的大學生資助體系.醫學教育探索,2009,8:949-951.
[3]黃德杰,甄惠.以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為基點的創新創業新資助模式探析.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7:28-30.
[4]陸燕.基于精準扶持的高校貧困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路徑探析.理論前沿,2017,14: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