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一偉 喬有清 馮夢濤 張鑫鑫
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中,能源企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科技、技術、人才的發展倍受矚目。企業、人才、技術三者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如何快速發展多層次、高技術的管理人才、技術人才是企業立足的根本。本文就制定完善的人才培養計劃中提出相關的措施。
關鍵詞:人才培養 創新 培訓 校企合作 職業技能競賽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11-0-01
人才培養是公司階段性戰略目標實現的重要保障。公司整合前后,各分公司人才總體水平參差不齊,且與集團公司未來的發展需要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問題主要體現在:復合型領導人才相對缺乏;熟悉和掌握新能源發電人才緊缺;科技人才隊伍薄弱,科技領軍人才十分短缺;人才開發投入不足;人才貢獻率不高等方面。加快人才培養、統籌各類人才隊伍建設、提高人才總體水平是公司整合以來如何推進各項工作快速融合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滿足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一、全方位構建人才培養體系—校企合作,產學協同
校企共建多層面的校內外人才培養基地,設立電氣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風力發電等重點學科,在“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熱能工程”等專業學科的基礎上,把握產學研密結合的切入點,充分利用校內外各種資源,校內建立實驗室和電工實踐基地,適應電力行業進入大電網、大容量、高自動化、智能化新時代。學生在學習理論專業知識的過程中,可走入現場進行實踐,進行專業的指導和教學,突出實踐教學,強化電力教學,產學結合的同時不斷優化培養方案。營造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長并充分發揮作用的制度環境、文化環境、輿論環境和成長環境,實施特殊人才培養計劃,培養管理、能源、技術等高級人才。
二、設立創新人才培養實驗班—攻堅克難,引領創新
創新是企業的靈魂。分別在國家重點學科——“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熱能工程”支撐下,開設本科創新人才培養實驗班,以“寬厚的科學素養、較強的文化素養、良好的工程素養、創新型人才”為培養目標,培養國家急需的高層次、復合型的電力科技創新人才[1]。公司相關部門牽頭組織,各單位選派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組建成創新人才培養實驗班,在重點項目、艱苦地區和困難企業中進行鍛煉,為解決企業、項目實際問題,各領域人才各顯身手、大膽創新,把現場當作課堂,在實踐中突出首創精神。正如“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指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在艱苦的工作環境中,培養出企業急需的高技術復合型電力科技創新人才,引領創新驅動“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三、積極開展技能人員培訓—培考結合,以訓帶學
人才培訓是企業發展的生命力,企業應當深入開展人才培訓工作,把人才培養放到企業的突出位置。公司每年分階段、分批次推行技能人才全員培訓,繼續加大集控運行、點檢定修、繼電保護、環保、化學、金屬監督等發電緊缺關鍵人才培養,各生產單位根據實際情況必須嚴格按要求落實到位,同時,每年抽調一批技術骨干,進行新知識、新技術、新應用的集中培訓,培養新一代清潔高效發電技術的應用型人才。開展技能人員培訓,要加強培訓、考核、任用、待遇的一體化建設,做到“愛才好士,委以重任”。技能培訓不但全方位提高了企業人員整體的綜合素質水平,而且還提升了公司的管理能力和工作質量,為公司未來發展需要的各類高新尖技術隊伍,儲備人才資源。
四、深入開展職業技能競賽—評比交流,以賽促學
集團公司上下應積極組織職業技能競賽,深入貫徹“人才是第一資源”的人才理念。職業技能競賽是展示才能的平臺、交流的平臺、企業選拔人才的平臺。集團公司自組建以來,每年都圍繞發電生產的相關專業、關鍵工種舉辦一系列的職業技能競賽,選拔出一批思想先進、學識豐富、技術精湛的高層次技能人才,為企業發展源源不斷地輸入動力。作為企業組織要主動及時地為潛人才搭建展示才能的實踐大平臺,給他們顯露其本事的機會,這種平臺和機會,可以是技術難點攻關團隊,讓更多的潛人才參加,也可以用技術難題公開招標的形式發現更多的“黑馬”[2]。以賽促學,成果顯著,如集團公司風電運行專業個人第一名,光伏運行專業個人第一名,還有一大批通過職業技能競賽選拔出的高素質的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生產技能人才正在新能源公司各領域大顯身手。實踐證明,開展職業技能競賽進而組建高技能人才隊伍,對公司核心競爭力的增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總結
人才培養是一個公司發展的命脈。本文結合《中央企業“十二五”人才強企戰略實施綱要》,結合企業自身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策略。企業要大力實施人才強企戰略,科學推廣,重點突破,制定科學完善的人才培養計劃并不斷優化,最終實現人才規模與公司發展相適應。
參考文獻
[1]安江英、安連鎖、楊 凱、肖萬里、高繼周.產學協同:全方位培養創新人才的研究與持續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9,10;67-69
[2]武存生.電力企業高層次創新性技術人才培養與評價.華東電力[J] 2013,5;1105-1109
作者簡介:姚一偉(1996-),男,漢族,中北大學(朔州校區)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
喬有清(1997-), 男,漢族,中北大學(朔州校區)能源專業與動力工程專業。
馮夢濤(1996-),男,漢族,中北大學(朔州校區)能源與動力工程。
張鑫鑫(1996-),男,漢族,中北大學(朔州校區)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