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帥
摘要:隨著當今經濟科技的不斷發展,文化軟實力的作用的不斷的凸顯,紅色文化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已成為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要維度,信陽有著豐富紅色文化資源,為此加強信陽紅色文化軟實力建設,彰顯信陽紅色文化的意義和價值,對于推動信陽地區的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信陽;紅色文化;軟實力
一、信陽紅色文化形成的歷史條件
1.信陽紅色文化形成的客體條件
地處大別山區的信陽,處于鄂豫皖三省邊界,山高路遠,地域偏僻,反動統治力量相對薄弱,便于革命斗爭的發動和革命力量的生存。在經濟發展水平上,由于山區的阻隔,交通十分不便,使工商業很難得到發展,相對封閉的外部環境造成了信陽地區長期以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與此同時,北洋時期封建軍閥的連年戰爭迫使人們為躲避戰亂而向信陽山區遷徙,使山區人口逐漸增加,人口的增加,導致山區家庭手工業經濟的形成,山區家庭手工業產品與地區農副產品的交換,鞏固了封閉型的自然經濟,山區經濟的發展,使它在一定程度上有著較強的生存能力,它是以最低限度的供需要求來支撐工農武裝割據的基礎。
同時,信陽地區的社會矛盾異常尖銳,在信陽,多數土地掌握在地主階級的手中,而廣大的農民階級僅占有信陽百分之三十的土地,同時由于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壓迫,自耕農逐漸破產,大部分自耕農向佃農轉變,在1921年,自耕農占總農戶的39%,但到了1926年,則減少為32%,光山縣的社會矛盾更加激烈,很多自耕農因債務破產,被迫賣掉耕種的土地,除還清欠債以外,已無多余的錢財,從而轉變為雇農,所以,特殊的地理環境以及尖銳的社會矛盾構成了信陽紅色文化形成的客體條件。
2.信陽紅色文化形成的主體條件
共產黨組織的堅強有力和正確領導構成了信陽紅色文化形成的主體條件。信陽黨組織建立較早,發展較快,并在各地區形成了強有力的領導核心。1925年初夏,信陽黨團獨立支部擴建為信陽地委,下轄信陽、光山、羅山、商城、息縣五個縣中的17個支部。1927年6月,信陽地委撤銷,成立信陽縣委。在此前后,又建立了潢川特支、固始支部、張莊支部。不久,信陽、商城、息縣又先后成立了縣農民協會,農民群眾的有組織性,對反帝反封建具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中國共產黨對農民群眾的影響,使有組織的農民群眾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成為了中國革命的重要力量,在此以后,中國共產黨領導信陽人民先后進行了一系列的起義,其中影響深遠的有四望山起義,潢川大荒坡起義,商南起義,白化店起義,同時中國共產黨還在信陽地區開展軍隊建設,創建了紅軍第三十一軍三十二師,開創了豫東南革命根據地,為推動工農武裝割據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所以說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信陽人民為新生活斗爭的偉大歷程,就沒有信陽紅色文化的產生。
二、信陽紅色文化軟實力的價值凝練
1.信陽紅色文化軟實力的內涵
軟實力是同硬實力相區別,它反映出的是文化和意識形態所具有的吸引力,所謂的文化軟實力就是軟實力中與文化相關的部分,當今中國和世界都在發生著深遠的變革和變化,提升文化軟實力內涵,實現各族人民對美好文化新期待具有重要意義。紅色文化先進的文化,紅色文化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內容,具有強大的軟實力。信陽紅色文化軟實力的凸顯,建立在信陽紅色文化提升的基礎上,是信陽紅色文化吸引力的集中體現。
信陽紅色文化不同于信陽傳統的風俗文化,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信陽人民在革命戰爭年代,在信陽留下的紅色印記,既包括紅色文化的物質現實體現,也包括紅色文化的非物質體現。信陽有著一大批革命戰爭遺址和歷史紀念地,以及相關的革命文獻、革命文物,這些都是信陽紅色文化物質產品的現實體現,構成了信陽紅色文化的物質載體。同時在革命歷程中所形成的觀念形態、革命精神、革命傳統是信陽紅色文化的非物質表現形式。信陽紅色文化中所蘊含的價值導向,是信陽紅色文化的精髓。大別山精神便是信陽紅色文化精神的代表,其蘊含的信念堅定、意志頑強,艱苦奮斗、軍民團結,實事求是、勇于創新是信陽紅色文化精神的集中體現,進入新時代,其具有的不竭生命力和強烈感染力,使之成為了中華民族先進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重要抓手。
2.信陽紅色文化軟實力的價值
信陽紅色文化軟實力具有的核心價值就是價值觀導向作用,見證了信陽人民對于中國革命勝利的重大貢獻,是中國共產黨人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的凝聚和升華。信陽紅色文化作為中國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信陽人民的價值共識,信仰操守。
同時,信陽紅色文化資源特有的精神力量一方面能夠激起社會各階層對于國家的認同、民族的認同,增進個體對于社會的凝聚力、向心力,從而維護社會的安定團結,對于信陽地區的和諧發展起著重要的牽引作用。另一方面,信陽紅色文化也包含社會主義核心體系的價值要求,因此,信陽地區在開展理想信念教育過程中,充分的融入信陽紅色文化資源,以紅色文化精神堅定目標,以紅色文化內涵鼓舞斗志,激勵人們為實現美麗中國、魅力中國而不懈奮斗。
三、信陽紅色文化軟實力的實現路徑
1.打造信陽紅色文化品牌增強紅色品牌的形象力
品牌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容,品牌效應也是實現信陽紅色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現實途徑。打造信陽紅色文化品牌,就是要將信陽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整合和梳理,使信陽紅色文化在人們的理念以及行為上成為一個標準化以及規范化的系統,所以,利用信陽紅色文化打造紅色文化品牌不僅是信陽向外宣傳自己的靚麗名片,也是傳承信陽紅色文化的不竭動力。品牌建設具有長期性,為此打造信陽紅色文化品牌,重點在突出信陽特色,建設有信陽特色的紅色文化品牌。
面對這一任務,首先要落實對信陽紅色文化資源的系統整理與保護,信陽經過革命的洗禮,留下了一大批珍貴的歷史文物資料以及革命遺址遺跡,對于這些資料和遺址遺跡要加強搜集、整理和保護,這是打造信陽紅色文化品牌物質基礎的需要。其次,要加強對信陽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和開發,信陽走出了一大批革命前輩,對于這些革命事跡的挖掘凝練,形成標志鮮明、特色突出的紅色價值內涵,這是打在信陽紅色文化品牌的人文底蘊的需要。最后,要加大對信陽紅色文化品牌的宣傳廣度與宣傳力度,在宣傳的同時使人們了解信陽紅色文化,接受信陽紅色文化,人們在接受品牌的同時反過來也會宣傳品牌,這是打造信陽紅色文化品牌的良好氛圍的需要。
2.加強信陽紅色產業開發提升紅色文化的經濟力
紅色文化產業是紅色文化軟實力的載體,紅色文化軟實力是紅色文化產業的靈魂。紅色文化產業是以紅色文化為主要資源,以紅色文化產品或紅色文化活動為主體對象,使紅色文化商品化,在實現其商品價值的同時,創造社會效益,而人們在消費紅色商品的過程,同樣也是文化素質提升的過程,所以說紅色文化產業不僅能夠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樣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信陽地處經濟欠發達地區,加強信陽紅色產業開發,提升信陽紅色產業的經濟力,一方面是豐富信陽產業格局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人民生活質量提高的需要。加強信陽紅色文化產業開發就是要將信陽紅色文化資源轉化為紅色文化產業,借助產業媒介實現其價值存在,從而使信陽紅色文化資源為更多人共享,提高信陽紅色文化軟實力。為此首先要大力發展紅色旅游。信陽四望山起義等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地,對這些紅色文化資源進行大力整合,讓紅色旅游景區形成一個系統的有機體,對于提高紅色旅游質量,打造紅色旅游品牌十分重要。其次要提升紅色旅游的內涵,開發紅色旅游產業不僅僅是對景區自然資源、基礎設施的開發建設,還要將紅色旅游的娛樂性、休閑性和紅色文化的教育性、文化性緊密的結合起來,可以借助新媒體手段重現歷史場景,使游客身臨其境的感受信陽紅色歷史文化,從而展現信陽紅色文化軟實力的獨特魅力。最后要以紅色旅游為基礎,形成紅色文化產業集群。紅色旅游僅僅是紅色文化產業的一種表現形式,信陽文化底蘊深厚,還有茶文化以及民間風俗文化等一大批非物質文化,將紅色文化融入到茶文化、民間風俗等文化當中,形成具有信陽特色的文化產業集群,可以極大的拓寬紅色文化產業的領域,紅色文化的經濟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