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君麗
孔子說:“禮者,敬人也。”說明要對人保持恭敬之心。禮由心生,小學生要成為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有優良品格的身心健康的人。《論語》中說過:“不學禮,無以立?!辈粚W禮,就不懂得怎樣立身,也就是說,不學禮的人,難以有立身之處。所以,要加強對小學生知書達禮行為習慣的培養。針對現階段知書達禮的育人氛圍不夠,教師教育意識不強,家長教育不夠重視,教育活動開展不夠等問題,我?;谂嘤獣_禮小學生的目標,實施了一系列的策略,在提升學生道德修養,強化綜合素質,培育知書達禮學生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F將知書達禮的德育經驗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成果闡述如下。
一、營造知書達禮校園氛圍
我們學校以落實禮儀教育,建設知書達禮的學校為目標,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希冀能建設出書香校園、禮儀校園,讓學校、老師、學生都有書香氣,讓學生成為真正的讀書人,讓知書達禮成為學校每個成員的必備標簽,讓讀書、行禮成為師生的自覺行為。
(一)營造知書達禮文化氛圍
以文化建設校園,是德育教育的關鍵舉措。讀書是增加一個人文化儲備的基本策略,在提升師生核心素養的目標下,為讓讀書、行禮成為師生的自覺行為,我們學校非常注重文化校園氛圍的營造。在物質保障上做了很多努力。建設了圖書角、閱覽室、陽光書吧,積極發揮家長的作用,調動家長的積極性,讓更多家長成為志愿者,參與到建設學校閱覽室的活動中來。
(二)營造知書達禮精神氛圍
除了學校物質和文化氛圍的營造,家長和學校都做了很多努力,學校和教師方面,還積極鼓勵學生親自參與到知書達禮精神氛圍的營造中,只有學生親自投入,自主參與和營造,才能真正從精神上感同身受,培育學生自身成為知書達禮的好學生,讓學生真正的明德知禮,以德樹人,提升道德修養。定期組織學生參與“讀書”、“知禮”學習活動,展示學生的書畫、作文、攝影、手抄報等學習成果,選出“禮儀之星”,照片公示,對“知書達禮”好學生進行表彰,激勵學生向他們學習,通過櫥窗、黑板的展示,激勵學生都成為知書達禮的好學生。
二、培育知書達禮教師隊伍
知書達禮,指的是懂禮、守禮、講禮,外在行為表現為言行合一、懂禮守法、尊重他人。講禮儀,需要有積極、健康、樂觀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態度,需要有從容、淡定、得體的言行舉止,還要有博大、寬廣的胸懷。
(一)促進教師隊伍多讀好書
先有知書達禮的好教師,才會培育出知書達禮的好學生。教師要成為“讀書”和“達禮”的表率,才能真正引導學生和塑造學生。作為學生的引導者,學校方面,要重視培育出知書達禮的教師隊伍,讓老師有書卷氣,會讀書、常讀書,會教人。學校打造一支有文化、愛讀書、明事理、有智慧的教師團隊,是建設知書達禮好學校,培育知書達禮好學生的基礎和關鍵。規定教師每學期應該讀多少書,寫多少字的讀書筆記,在硬性要求和規定下,激勵教師完成閱讀任務。組織教師間的讀書交流會、讀書筆記評比競賽、書評展、好書推薦活動等。將老師當成學生,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發展教師隊伍成為讀好書、多讀書的知書達禮教師隊伍。
(二)加強教師隊伍禮儀規范
除了多讀好書,從書中吸取知識和精華,提升教師禮儀修養和道德素質外,還應該加強對教師禮儀規范的教育和引導。發揮名師、專家教師的作用,引領新教師、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禮儀發展。制定與發布“知書達禮教師禮儀規范條例”,以明文規定引導教師從各個方面、各個角度對自己的教師工作、禮儀行為進行審視,促進“每日三省吾身”,不斷改進和發展自己的禮儀素質。以學校的校園網站為平臺,充分借助網絡平臺的優勢,對教師進行文明禮儀、知書達禮知識、方法、言行的培訓活動,并在留言板、交流室等平臺上,鼓勵教師間交流分享學習和懂禮心得。在校園網站上,發揮網站的便利性、實時性、公開性的作用,高效培育知書達禮的教師隊伍,引領教師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三、開展知書達禮校園活動
校園氛圍對學生起到精神上的激勵作用,知書達禮的好教師對學生起到引導和感染作用,同時,還需要開展多樣化、趣味的知書達禮校園活動。讓學生知行合一,真正成為讀書人、懂禮人。
(一)開展讀書與明禮導行活動
以多樣性的讀書活動,來營造書香氛圍??梢蚤_展多樣性、趣味性、豐富的讀書活動,以閱讀讓學生懂禮、明禮和行禮。組織讀書節、禮儀標兵評選、文明班級評選活動,在活動中,學生以閱讀來豐富自己,提升自己的人文底蘊與審美情趣,在日常行為與學習中,爭相表現出自己的文明禮儀行為習慣,學做知書達禮好學生。開展讀書成果展示活動,組織明禮導行活動,讓小學生認真閱讀并落實小學生守則、禮儀規范細則等內容,在具體的生活中、學習中,真正以明禮來落實行為,不亂扔廢棄物、認真聽講、有序排隊、懂禮貌等。通過組織明禮導行活動,讓小學生真正將知書達禮落實到日常行為中。
(二)開展競賽評比與監督活動
小學生好勝心強,愛比拼,愛競賽,愛游戲,若將培育知書達禮好學生融入到競賽評比的學習活動中,就能很好的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讓小學生從思想上對“知書達禮”、“立本尚行”給予重視。為發展學生成為“知書達禮”的好學生,激勵傳承優秀傳統民族文化,可以組織古詩詞朗誦、國學經典背誦、詩歌朗誦、古詩詞積累、兒童詩歌創作、手抄報繪制、書法、繪畫等競賽活動。在這些競賽活動下,教師、學生、家長一起參與到我國傳統優秀文化的學習中來,學詩、寫詩、積累詩歌、背誦詩歌,在國學經典中提煉知書達禮的精髓。
四、建設知書達禮校本課程
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成為知書達禮的好學生。還應該重視對知書達禮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建設,基于知書達禮學生培育目標,在認真分析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了解小學生應該達到的知書達禮目標后,明晰知書達禮各方面的具體細節,制定出小學生知書達禮校本課程,如此可以優化教育質量。endprint
(一)為創建校本課程努力
為真正培育出知書達禮的好學生,可以針對“文明禮儀”、“知書達禮”等主題,組織教師展開課題研究活動,以教師微型課題的形式,組織每位教師都參與到探索培育知書達禮小學生策略的活動中來,以科研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將教育中的理論學習與實踐結合起來,規范教師與學生的行為,強化學生的道德修養。完善《小學生經典誦讀》讀本,挑選出我國優秀的名篇名句,涉及到禮儀、國學、儒家經典的部分,挑選并編制在讀本中,讓學生反復誦讀、抄寫與展示,以書香浸潤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情操。
(二)開發禮儀教育校本課程
以創建“禮儀課堂”為模式,開發禮儀教育校本課程,將禮儀學習融入到課堂中,讓學生有更多時間學習禮儀并實踐,真正融入到真實的情境中,體驗各種角色,實施各種禮儀,表達出對言行規范的理解。比如作為乘客,在課堂上教學,并請專家示范與講解。包括學校禮儀:表現在課堂、交往、活動、形象、集會等方面的禮儀,指導學生在校園內的行為舉止;家庭禮儀:表現在就餐、交往、待客、起居等禮儀,指導學生在家庭生活中的行為舉止;社交禮儀:表現在交通、著裝、不同場所禮儀等,規范學生社交活動中的行為舉止。
五、拓展知書達禮教育空間
知書達禮是優秀的文化傳統,我國向來是禮儀之邦,以禮來交往和建立和諧的民族關系。為了讓學生傳承優秀民族文化,培育學生成為知禮、懂禮、守禮的好學生,除了需要教師和學校的努力外,還需要拓展教育空間,讓全社會都參與到知書達禮教育中來。需要積極調動和發揮社會各界機構、人士的力量,拓展教育空間,在全社會知書達禮的氛圍和空間下,真正培育出有素質的學生。
(一)拓展社會和外校教育空間
學生是社會生活中的人,學生的行為禮儀會在社會中表現出來,社會的道德風尚和行為習慣,對學生影響很大。為落實素質教育,發展學生成為知書達禮的好學生,需要發揮社會課堂的禮儀教育作用,鼓勵家長多帶領學生深入到社會生活實踐中,多觀察、多思考、多學習,親身感受社會,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就餐、節日、交往中的一些禮儀,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素質。還需要拓展外校教育空間,通過學校間交流教育經驗和方法,教師帶領學生到“文明禮儀”做的好的學校去參觀學習,可以更好的發展學生的交往禮儀,提升學生行為素質。
(二)拓展家庭與網絡教育空間
家庭是小學生的第一教育場所,學生在家庭生活中的時間較長,家長的言行舉止、家庭氛圍對于小學生的行為習慣、道德修養的影響較大,需要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拓展家庭教育空間,促進學生知書達禮。建立家校合作的橋梁,加強家校間的聯系與溝通,讓禮儀教育走進家庭。在家長會的幫助下,教師和家長相互溝通交流,共同探究培養學生“知書達禮”的方法,深入理解教育理念,鼓勵家長言行合一、知書達禮,為學生做好榜樣示范,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禮儀的養成,提升學生道德修養。
責任編輯 邱 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