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慧
【摘 要】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也永遠是學生智力生長的源動力。而蘇科版《聲現象》是初中物理的第一節新授課,如何在這節課中把握孩子的興趣點,激發孩子的源動力,這是關鍵所在。
【關鍵詞】興趣;智慧;源動力;策略
蘇科版《聲音是什么》是初二物理的第一節新授課,從本節課的教材地位來分析,它的作用在于啟發學生對物理現象的觀察、對比、分析、思考、總結,并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對物理現象產生自發式的觀察與分析。以此開啟物理學習的幸福之旅。
第一,多元體驗真知識
聲音是什么?這本身很簡單的問題,每個學生的前概念中都有很豐富的知識儲備,而且對聲音現象的采集也是非常簡單、非常方便。第一個活動是為了開啟學生對聲現象好奇,并由此激發進一步思考的興趣和求知欲望。比如,讓每個學生準備一張A4紙,學生讓這張A4紙發出聲音,并比一比誰的聲音豐富,誰的方法多,誰的聲音響。由于方法不限,而且還是競技比賽的,學生的興趣一下子提升起來了,多元化的體驗一下子讓學生感受到聲音的存在,而這些正在發出聲音的物體我們統稱為聲源,借此,繼續追問學生:那這張紙不在發聲時是不是聲源,由此強調聲源概念中“正在發聲”這一關鍵詞。而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既然知道什么是聲源了,那聲音又是怎么產生的呢?開啟下面的進一步探究之旅。
第二,多元實驗真規律
聲音是怎么產生的?學生思維能力決定著這個問題的科學性,如果這一問題教師拋出以后,他們的反思比較遲鈍,我們可以進一步啟發學生,分解為兩個問題,即你再來比較一下物體在發聲和不發聲時有何區別,比一比,想一想,聲音到底是怎么產生的。這個問題拋出以后,給每個學生一個觀察的空間,一個對比的啟示,學生很快想到可以通過對比的方法來啟發學生,達成學生對現象的進一步思考和分析,比如學生很快想到自己說話時,自己的聲帶的變化,于是都用手去觸摸自己的聲帶,發現發聲時聲帶在振動。為此,學生建立了初步的認知,即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為此,我們進一步開啟多元實驗的活動,以此進一步獲取規律。
那么我們怎么證明發聲的物體在振動呢?比如我們敲擊鼓面時,鼓面在發聲,我們怎么知道它在振動呢?此時很多學生都會說,我們也用手摸一下,此時我們再追問,只有摸的學生感受到是否振動,能否展示一種方法更加明顯的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此時學生想到在上面撒些米粒或者小紙屑,此時教師讓學生上來演示,學生感觸深刻。再提問,那么我敲擊一下音叉,音叉在發聲,我們又如何證明音叉在振動呢?此時,學生的思維一下子活躍起來,我們讓學生交流討論,看看誰討論的多,在這個環節,很多學生想到用乒乓球去靠近音叉,也有學生想到把音叉敲響后放入水中等等。隨后我們就帶著學生的設計與預設,讓學生上來演示體驗。
類似的,在聲音的傳播中,我們也是采用這種多元實驗、多元分析、多元體驗的方式開啟學生已有生活經驗與所學內容的思考,逐漸在多元實驗中建構自發總結出的物理規律。
第三,多元類比真收獲
聲波對于剛剛學物理的學生而言,從準確的角度去理解是不可能的,而對于這個“不可能”,很多教師無從下手。其實,在這個環節,我們仍然要站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去考慮學生的思維,也去考慮本節課在此的真正教學目標和達成高度。學生在此并不需要了解什么波,波在傳播的過程中到底遵循什么樣的規律。而是需要站在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認知水平的基礎上去了解什么樣傳播是波,比如水波大家都很熟悉,教師可以通過演示或者播放視頻來讓學生在腦海中呈現水波的情景。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演示繩波,教師用一根長繩,在一端抖動一下,繩子上就會形成一個波形往外傳播。學生通過觀察和對比,可以想象波是怎么向外傳播的。而此時,我們教師也就可以拋出“波”和“聲波”,告知學生,聲音在傳播的過程中和剛才的繩波、水波是一樣的,是一個疏密相間的波向外運動,只是我們的聲波看不見、摸不著而已。而學生也在感知中獲取深刻的體會,深刻感受到聲音的傳播方式是以波的形式向外運動的。
除此以外,聲能我們也是通過類似的對比感悟來讓學生體會到聲能的存在。比如,我們對著蠟燭火焰吹氣,蠟燭火焰會熄滅,我們知道吹來的一股能量讓火焰熄滅,而我們低音炮播放音樂的時候,選擇那種節奏感很強的DJ音樂做實驗,把火焰置于音響的喇叭口,此時我們也看到燭焰被熄滅,此時的對比將聲能這一概念深深的刻在學生的腦海里。
第四,多元感悟真應用
物理即悟理,在初中物理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將“悟”的過程和體驗引領給學生,而悟的過程又是學以致用的過程,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讓學生感受到聲音在真空是無法傳播的,但是真空的條件我們又無法達成,但是我們可以采用問題和實驗同步,引領學生悟出其中的規律。教師將鬧鐘放在玻璃罩內,不斷往外抽氣,聲音會越來越小,但是始終有聲音。此時我們追問學生:聲音變小說明了什么?為什么會變小?如果空氣全部抽掉,變成真空,你覺得會出現什么樣的現象?在學生回答正確以后,我們可以告知學生,剛才的方法就是實驗加推理的研究方法,在物理學習中,很多實驗不能達成理想的狀態,但是我們可以根據已有的現象和結論進行推斷,領悟出理想狀態下的情況。
聲現象的第一節課時的學習中,我們需要引領學生漸進式深入,以此推動學生求知欲望的深入,也推動思維的深入,這樣的深入不僅可以有效的達成教學目標,還能真正引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方法,促使學生在物理學習上的持續穩步提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