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顏輝
在品德課堂上,合作學習主要是指在教學或學習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明確各小組成員的責任,并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形成小組成員間的積極互賴,產生互動來促進教學與學習,以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改善班級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形成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社會技能為根本目標的教育教學策略與學習策略。
一、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
1. 有效提問的策略
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所定的合作主題,從貼近學生實際與生活的情境中提出問題,挖掘合作主題與情境中所提供的信息,從情境內容中找出一些關鍵的信息對學生進行提問,使問題生活化,貼近學生的實際與生活。例如,我在教《叔叔阿姨真辛苦》這一課時,課前我讓學生在上學或放學路上、在家里、在學校留意工作辛苦的人,并做好個人的調查記錄。在課堂上,圍繞“哪位叔叔阿姨的工作最辛苦?”展開小組的交流。由于這個話題激發了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同時將教學的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鮮活的知識,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2. 有效調控的策略
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在合作學習課堂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適當的指導和幫助。在學生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應深入到小組中,參與學生的活動,觀察學生的情感態度,注意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合作交流。在肯定優生表現的同時,讓他們注意合作,幫助其他同學,教師的目光主要投向中等生和學困生,鼓勵、引導這些學生和其他同學一起討論、探索,完善正確的結果。要使小組合作活動達到預期目標并取得實效,教師就要注意調控合作中的“導演”角色,調控合作中學生的參與意識,調控合作中學生的矛盾與沖突,調控合作中時間的合理分配等。
二、有效合作學習的評價策略
合作中的評價,不同于傳統教學中過分重視成績、強調甄別和選擇功能,更重視綜合評價和學習過程評價,如積極的學習態度、創新精神、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求知的過程等,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體驗、價值觀”的全面發展。
(一)建立科學有效的合作學習課堂評價標準
要對合作學習的效果進行科學的評價,必須建立有效的課堂評價標準。有效的合作學習評價標準必須是科學的、易于操作的,便于老師及時調整教和學的活動,保證合作學習能夠沿著正確的軌道有效開展。對合作學習應該從兩個方面進行評價:一是對各學習小組在開展合作學習活動時的情況進行評價;二是對學生個體在參與合作學習中的表現進行評價。教師可采用課堂評價表的方式對課堂教學中各學習小組的合作情況和小組成員的合作情況進行有效的評價。
(二)多種評價方式互相結合
在教學中,應注意將教師評價、小組互評、學生自評相結合,應注意將集體評價與個人評價相結合,應注意將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
1. 建立一張每學期個人合作學習評價表
評價策略要具有連續性,以免學生半途而廢。因此,我在單次合作學習評價的基礎上還建立了一張以學期為時限的“每學期個人合作學習評價表”,并配以定期獎勵制度,從而滿足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存在的合理的競爭心理以及渴望被表揚和獎勵的需要。在這張評價表中,個人綜合成績=累積個人成績之和,即每次合作學習得分之和,具有連續性。此表為依據進行周期性的獎勵,以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這樣,每個學期期末都有一些學生能當選為班級中的“品德課合作學習明星”。當新學期開始時所有合作成績重新歸零,開始新一輪的合作學習評價。
2. 認真完成每次合作的小組與個人評價
我綜合合作學習與品德學科的特點,設計了小組合作學習評價表與個人合作學習評價表。在每次合作學習結束時,我首先組織各小組進行評分,選出表現最優秀的小組,完成各小組合作學習評價表。我考慮到在整個合作學習過程中只有教師對各個小組的合作過程最為了解,因而由教師來完成小組合作學習評價表。我設計的品德課合作學習中個人合作學習綜合評價表主要從態度和情感、方法與技能及合作成果三部分來考核學生的合作學習,二級評價因子較為詳細地表述了評價標準。
責任編輯 龍建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