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
摘要:生活化是小學生最為熟悉的場景,將生活化與小學數學教學相結合,使枯燥呆板的數理知識和數字生活化,是活化課堂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動手能力,檢驗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和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路徑
“生活化”概念從內涵上看,是基于學生年齡認識相匹配的已有的生活經驗,以此為背景,將數學課堂教學內容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也就是賦予數字和數學生活氣息,實現生活經驗與數學之間的有效轉換和對接,解決教學的難點和重點。設置不同的生活情境,構建生活化的教學環境和模塊,倡導教學生活化,以學生體驗和探究的方式,完成教學內容。
一、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生活化的一般模式
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生活化的一般模式是在新課改的教學要求下,對大量的教學案例進行提煉和總結,通過與家長和學生溝通,觀察教學效果而發現的可以提升教學質量的方法和途徑。在實際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對有形的具體化事物的理解程度,家庭背景和知識經驗的差異,創制出教學場景和內容的生活化,并以此為切入點,將數學思維模式和教學內容帶入課堂,帶給學生,讓學生能夠聯系生活,真正理解數學的含義,從而用數學的語言和思維解決生活中實際發生的事情,讓學生覺得“數學并不遙遠,數學就在身邊,數學與我們息息相關”,從而改變“數學是數字和字母而已,方程式與到底有什么用?”的疑問,逐步逐步把生活常識數學化,學知識生活化,而達到培養學生數學素養之目標。
二、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生活化的路徑
(一)以課堂為陣地,創建課堂新環境
牢牢把握住課堂的教學示范內容是實現教學模式生活化的基礎。教師扮演主導角色,利用和整合一切能夠利用的相關條件,內外結合,積極創建物質條件,并從精神層面得到學校、家長和學生三方的認同,做好教學全方位的準備工作。學生在情感上接受,在心理上配合,在情緒上感受到安全,能夠在實踐中得到好的體驗,是教學模式生活化的特征。由此誘發學生對數字敏銳,對數學喜愛,就是教育的意義所在。
從結構上重新布局,調動全員力量,創造互動格局。從粉飾上看,要側重于冷色調的使用,以平和的態度和冷靜的思考促進師生之間的合作,教師要適時調節學生的心理狀態,將有型的教學成果展示以刺激學生的精神滿足。從數量分布上看,要嚴格控制班級學生的數量,以配備足夠的學習和休息空間。
(二)以趣味教學為內容,豐富教學新手段
家庭是學生學習的第一所學校,每個家庭的背景差異也帶來了不同的知識背景。以知識的差異性和生活經驗的不同為切入點,設計趣味性教學內容,實現“生活化——生活經驗”、“生活化——課堂教學內容”、“生活化——多樣性”的融合。
(三)以體驗為策略,累積學習新素材
體驗是粘合劑,是將數學與生活緊密結合的手段。實現數學教學模式生活化,在生活中做數學,就要充分發揮體驗的特點和作用,調動學生的感官,記錄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任何事,積極鍛造數學思維模式,去觀察,去認知,去體驗,去生活,去學習,使數學知識能夠落在地上,實實在在,真真切切。對生活的觀察和體驗,對數學現象的總結和提煉,總結和歸納出其中的規律,逐漸形成發現與創造的過程,能夠學有所用,學而會用。
(四)以教學為重點,實行評價新體系
提升教學質量是根本,任何方法的使用都是以提高教學質量為前提條件的。課堂教學的質量決定著學生學習的成果,因此,這是教學的靈魂和重點所在。完成基本教學內容和任務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在此前提基礎上,把學生的需求放在教學的任務重,觀察學生的背景、知識差異、情感需要、學習態度、價值觀等內容,使教師從“教書匠”轉變成“靈魂塑造的工程師”,從“教知識”轉變成“教學生”,打牢基礎,從小規范,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有相應的評價體系作為衡量教學成果的標準,就要發展多元思維和教學模式。首先,應該具備多樣化理念。要著眼于全局和個體的平衡發展,就要一方面看到整體的教學進度,又要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對數學理解程度進行把握,不能“一把尺子卡齊”,要照顧全面,有所重點,實現平衡的全面發展。要尊重個體化見解的存在,允許多樣化學習方式的存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有選擇權,選擇適合自己學習方式的權利。要積極鼓勵學生間的互助互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解決實際問題中憑借學生自己的能力和同輩群體的力量可以解決的事情,給學生以信心。其次,應該具備過程性理念。“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是學生的角色定位,也是對傳統教學中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質疑。考試成績不再是教學成果的唯一標準,在檢驗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要貫穿“課前觀察——課上運用——課后實踐”整個過程,這也是評價學生“做數學”的全過程,促進學習效果的最大化。第三,應該具備情境性理念。要模擬真實的生活,將課堂與教學結合起來,使學生感到真切,獲得真實的評價。
參考文獻:
[1]吳曉紅.什么是數學教育生活化[J].東北師大學報.2005.4.
[2]曹一鳴.數學教學中的“生活化”與“數學化”[J].中國教育學刊.2006.2.
[3]張軍.從生活化入手,構建生活化的數學課堂教學[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