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摘要: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要想更好地適應社會,成功邁向工作崗位,職業學校的學生必須具備相應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因此,職業學校信息技術課程應適應時代的需求,根據本學科當前的實際教學情況,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文章對目前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改進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職業學校;信息技術教學;問題及策略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職業學校對人才的培養也有了更加明確的目標。我們要為社會培養出具備扎實基本功、能夠勝任生產和服務一線工作的、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要想讓我們的學生能夠更好地進入社會,適應崗位需要,我們要特別重視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運用能力。
一、職業學校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國家對專業性技術人才的培養越來越重視,各類職業學校迎來了改革的春風。各學校的師資水平和各類先進的技術設備配備等都得到了改善,但信息技術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
1.師資力量嚴重不足。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和支持,每個職業學校都配備了專業性很高的信息技術教師。但是,由于這些教師的專業應用性極強,他們不但要承擔學校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工作,還要兼顧學校的微機室的管理、計算機設備的維護和修理,以及學校各項信息化管理工作等各種紛繁復雜的綜合性任務。這樣定期和不定期的工作安排嚴重影響了信息技術專業課程的教學工作,很多信息技術教師加班加點地承擔了各種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卻還是得到和其他學科教師同樣的報酬,這讓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受到了很嚴重的破壞。這樣的現狀并不是因為這些教師沒有敬業精神,而是因為學校對專業化工作的劃分還是不夠明確,究其原因,還是信息技術專業師資嚴重不足。
2.信息技術發展迅猛,教師觀念滯后。很多職業學校的教師還是秉承著傳統的教學思想,認為教師的工作就是要傳道、授業、解惑,對于新課程改革理念的認識不夠,也不愿意接受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沒有深入研究過新課程標準和職業學校培養人才的標準和方案。教師對信息技術課程認識的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理論知識較多,實際操作不足。
職業學校的信息技術專業性教師往往會受到高等教育的影響,他們基本上一畢業就進入職業學校進行授課,沒有進行過足夠的操作實踐。因此,他們在教學設計上也會更多地偏向于信息技術理論知識方面的講解,從而忽略了對學生操作能力的方法指導和訓練。當今時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教師的教學理論遠遠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速度,所以教師沒有必要要求學生掌握全部的信息技術理論知識和概念原理,而是要側重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操作技能,也就是說讓學生具備信息技術學習的能力。
②教師的講解較多,學生的自主探究不足。
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沒有考慮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一切教學活動的設計都是以教師為中心。他們在設計教學過程時,不會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掌握程度,基本上就是把教材上的內容按自己的想法講解,做一遍示范之后就給學生布置一些作業,然后讓學生自己去練習。往往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無法從教師的講解中獲得教材以外的任何信息,遇到稍微有點兒難度的問題,學生就會感到無從下手。這樣的課堂教學對于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的培養沒有絲毫的幫助。還有一部分不負責任的教師把計算機教室變成了網吧,學生在借此機會,利用計算機任意聊天、打游戲、聽音樂,上課學不到任何計算機知識,更不用說信息素養的培養和提高了。
二、改善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策略
1.轉變教學觀念。要解決職業學校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教師首先要改變自己的傳統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幫助學生了解全新的信息技術知識,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做學生對知識的自主探究的堅強后盾。讓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要做到。作為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師,我們要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專業素養:處理信息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和調控課堂的能力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教師要在教學的同時不斷學習和反思,在遇到困難時積極思考和研究,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不斷地積累來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2.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要改善信息技術教學中多講解、少實踐的現狀,在課堂上,可以利用各種教學視頻進行現場演示教學;也可以制作成課件,將教學內容與作品制作方法一步步展現給學生;還可以建設一個學習網站,讓學生借助網絡來自主學習。總之,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對每節課都有新鮮感。比如,先向學生展示從網上下載的優秀作品。學生欣賞完以后,引導學生萌發自己制作一個有創意的動畫作品的意識,接著讓學生進一步繪制細節。學生開始通過上網搜索來分析如何完成這個任務。然后,教師把事先準備好的學習網站網址傳給學生,讓學生自學如何用電腦制作有趣的動畫。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了解了動畫制作過程中大部分工具和菜單的使用。重要的是學生對這些工具的了解不是因為教師單調的講解,而是在應用過程中,通過自學和不斷的嘗試領悟到的,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自主學習的能力。課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繼續自主設計創作完成作品,留給學生充足的創作時間,使他們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創意。
3.擴大課堂容量,拓展學生的思維。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校園網,在上面開辟板塊,專門提供豐富的學科課程資源,比如,教師的電子教案和課后作業等,讓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到網站上進行預習和復習。還可以開設在線講堂,輔導學生的作業,對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學生可以和老師一起探討。讓學生通過校園網,學到許多課外的知識,拓寬了自己的知識面,拓展了思維。
總之,時代在不斷發展,信息技術日新月異,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我們也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言傳身教,積極投身到教學實踐中,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
參考文獻:
[1]蒙晶.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J].求知導刊,2017(14).
[2]謝覺.多元化教學策略在職業院校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現代職業教育,201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