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傳榮
【摘 要】隨著全球科技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被廣泛地應用到了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目前,在世界貿易增速放緩的背景下,跨境電商貿易增速卻不斷加大,且呈現出越加強勁的增長勢頭。因此,研究和探討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的現狀并提出有效發展策略具有非常現實的重要意義。基于此,本文從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的優勢入手,在分析我國跨境電商發展面臨的挑戰基礎上,提出了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的完善策略,希望本文能為促進我國跨境電商發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跨境電商;電子商務;發展策略
跨境電商(cross-border electronic commerce),就是跨境電子商務,主要是指一種線上對外貿易跨境商務活動,通過線上購買、線下物流的方式實現實物的交易。跨境電商主要有B2C和B2B兩種交易模式。跨境電商借助現代科技信息技術把原來企業分散的物流、產品、產業鏈下游和上游信息統統整合在一個統一的平臺上,破除了傳統貿易的壁壘,達到了資源共享和優化的目的。
一、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的優勢
一是國內政策利好。在我國跨境電商成為對外貿易的新增長點之后,我國連續出臺促進跨境電商發展的有利政策,優化跨境電商發展環境,提高其發展的便利性和寬松性。這些政策的出臺給跨境電商個人和企業指明了方向,使其可以在跨境電商發展中更好地掌握時機。
二是“中國制造”優勢和消費需求。我國跨境電商的發展離不開國內外消費者的支持。2018年淘寶“雙十一”的交易量高達2135億元,這不單是國內消費者的貢獻,還有世界其他國家淘寶消費者的貢獻。“雙十一”成為了“全球購物狂歡節”,這也說明中國具有很大的需求市場。據Nielsen預測,2018年我國會有3560萬消費者購買外國商品,花費將過萬億元。我國消費者會成為跨境電商市場的主力軍,主要是因為國內消費者青睞海外商品,重點商品包括母嬰用品、護膚彩妝、電子產品、奢飾品等。而跨境電商出口占主導地位主要基于“中國制造”優勢,主要表現為:一是國家出臺稅收優惠政策,生產成本較低,跨國公司爭相投資。二是中國不斷提升勞動力技術水平,產能效率大幅提高。三是中國供應鏈可以在有限資源條件下獲得良好運營效率。
二、我國跨境電商發展面臨的挑戰
1.物流問題
在跨境電商交易過程中,物流配送必不可少。我國跨境電商逐步增多,給物流配送提出了巨大挑戰,暴露出很多潛在問題。例如:在“雙十一”、818、618等購物集中時段,巨大的跨境電商交易量嚴峻考驗著物流配送水平,物流配送過程中頻繁出現漏發、爆倉、錯送問題,甚至還會出現物流工人過勞、貨物受損等現象,我國物流配送整體水平亟待提升。
2.第三方支付問題
目前,我國跨境電商發展速度飛快,與此相適應的第三方支付平臺不斷增加跨境業務,支付市場爆發激烈競爭。現在每年我國的對外支付業務高達數百億美元,支付寶作為我國最大的跨境支付機構,其每年的跨境支付業務量只有5億美元左右,占比僅為5%,剩余的絕大部分全是由paypal第三方支付平臺壟斷支付。阻礙我國第三方支付業務發展的主要因素是第三方支付系統不完善,同時跨境對外貿易的支付業務越來越復雜,存在的安全隱患越來越多。
跨境電商第三方支付系統在付款時具有虛擬化特點,支付過程中會出現虛假交易情況。利用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跨境電商交易款項,交易主體和平臺都不能對交易雙方真實的賬戶信息、身份信息進行有效驗證,且不能給個人業務辦理對外支付申報。另外,第三方支付機構不能獲悉資金來源、交易背景等,具有監管盲區,不法分子容易利用漏洞轉移黑錢或進行洗錢等,存在金融犯罪風險。
3.信用風險
售假現象頻現。根據CECRC提供的關于電子商務類投訴數據可以看出,網絡購物的投訴占比最大,高達33.86%,其中網絡電商投訴內容最多的是網絡售假問題,比重占到13.65%,對電商企業的誠信建設提出了嚴重質疑。這些問題不但體現了內部管理問題和技術缺陷問題,也使得“中國制造”的信用大打折扣。同時,國家工商總局通過抽檢網購商品質量,發現不合格率高達40%以上,就算國內最大的電商購物平臺淘寶網,其正品率也只有37.25%,這些數據充分體現出各大電商平臺售假現象嚴重。
三、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的完善策略
1.優化通關流程
我國目前正在改革通關流程,對通關流程實行無紙化改革,實現有關電商平臺與電子口岸信息的快速對接,力爭在從商品下單開始至商品到達關口這一時間段內就開始通關審核工作,使商品通關檢驗工作在商品送達關口之前就全部完成,達到快速通關的目的。其次,不斷完善跨境電商企業的誠信評級機制,通過鼓勵引導的方式讓電商逐步建立信用機制,通過信用評級的方式,確定信用度高的電商企業,在通關方面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例如:事后申報、網購報稅等,通過這些方式逐步規范跨境電商的經濟貿易行為,同時也不斷提升海關工作效率。
2.規范支付平臺管理
在跨境電子商務的支付方式上,我國還存在一些問題,亟待進一步完善,因此我國應大力支持跨境電子支付企業的發展,與此同時,還應不斷促進支付企業設在境外支付業務范圍試點,通過開展試點的方式不斷發現支付平臺存在的問題,通過制定政策的方式予以不斷規范。其次,企業在實行信息化管理的過程中,應盡快把外匯管理機構的信息系統對接到銀行數據庫,不斷規范企業以及個人的結匯行為。利用交易信息有效驗證交易的真實性,不能把交易金額作為客戶個人的結售匯處理,應當由支付企業辦理有關的付匯手續,這樣一來就能大大提升政府部門的監管效率和企業的工作效率。
3.加強電子商務監管
我國應逐步制定規范跨境電商市場的法律法規,構建電商平臺及電商企業認證機制,通過對跨境電商進行信用度評定的方式對其進行分級管理,大力打擊侵權和制假售假行為,規范跨境電商經營行為。政府部門應相互協調合作,完善電子商務監管系統,確保監管工作有序進行。稅務機關應強化與電商平臺的合作,推行電子發票,拓展稅務稽查渠道,嚴格防控偷漏稅行為,減少稅收成本。
4.優化信用環境
在歐美國家個人和企業都有唯一的信用代碼,對其信用情況進行記錄,但是我國的征信記錄主要是銀行信貸記錄和個人信息,覆蓋面較小。我國應建立互聯網+大數據信用體系,利用消費者在互聯網上的痕跡開展數據分析和挖掘。大數據信用系統應對各用戶實行實名注冊,通過核驗審查后的注冊信息,形成唯一交易代碼。個人信用會結合電商平臺的交易信息,例如評價、發退貨、投訴維權等數據反饋,整合到征信系統實行動態評估,實現實時更新,交易主體可根據信用代碼掌握對方信用狀況。
5.推動物流行業升級
升級物流產業,通過物流云服務供應鏈實現全球化物流業發展,逐步提升物流企業利潤,減少物流成本。對此,要立足物流產業發展,以發展優質、高效、靈活的物流服務為目標,以物流云服務平臺為切入點,鼓勵物流企業發展,推動建立復合式或單一式物流云服務供應鏈,建立全球化物流格局。
四、結語
總而言之,跨境電商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信用、流程手續、支付等問題,結合存在的問題,需要強化對電子商務的監管,規范支付平臺、優化通關流程,構建高效的全球化物流產業格局,以更好地促進我國跨境電商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田愛國.基于“互聯網+”戰略的我國跨境零售電商發展問題及對策[J].商業經濟研究,2016(21).
[2]劉小軍,張濱.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跨境電商物流的協作發展[J].中國流通經濟,2016(05).
[3]黎旭宏.我國跨境電商發展和政府監管策略分析——從小額跨境網絡說起[J].電子商務,2016(09).
[4]張夏恒.中國跨境電商物流困境及對策建議[J].當代經濟管理,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