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海旺
【摘 要】農村污水治理已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與檢驗標準,對于促進農村地區社會經濟協調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針對農村污水水體自身、處理設施、處理主體的特殊性,部分經濟發達農村可以采用集中式污水處理模式,而對于中國大部分農村地區,尤其是偏遠地區農村,建設成本低、處理技術簡單、操作簡便的分散式污水處理模式較為適合。
【關鍵詞】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模式
一、農村污水處理模式分析
1.標準符合性原則
農村污水處理的最終目標即污水經過治理后能夠達標排放,這也是傳統污水處理的根本目標。所以,在確定新農村污水處理模式時,應首先考慮當地的污水排放標準。在現階段,中國還沒有完善的農村污水處理標準,農村地區的污水排放可以參考小城鎮污水處理標準,實現污水的達標排放。
2.經濟可行性原則
污水處理設施一般具有投資規模大的特征,受經濟因素制約比較明顯,特別是對于排放標準有很高要求的各大流域地區,經濟投入要求會更高。因此,在選擇新農村污水處理模式時,要根據當地的經濟條件,采取全面、系統、投資低、運行費用低又能滿足當地村鎮污水處理要求的整體解決方案。
3.技術可行性原則
由于農村地區污水處理技術水平一般比較低,污水處理設施一般缺乏專業技術管理人才,所以,在確定污水處理模式時應考慮村莊的技術承受能力。治理技術可行性是污染源得到真正有效治理,使受納水體環境質量得到有效保護的關鍵。因此,農村污水處理思路要突破傳統觀念,不能把大中城市的處理模式照搬,也不能在各個村鎮都采用相同的處理模式,技術本身的特征應與當地的特征相匹配。
二、農村污水處理主要模式
1.當前適用于農村污水的處理模式主要有三種,包括分散、集中及接入市政管網統一處理模式。
(1)分散式處理模式。即將農戶污水按照分區進行收集,以稍大的村莊或鄰近村莊的聯合為宜,每個區域污水單獨處理。一般采用中小型污水處理設備或自然處理等形式。該處理模式具有布局靈活、施工簡單、管理方便、出水水質有保障等特點。適用于布局分散、規模較小、地形條件復雜、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地區采用。
(2)集中式處理模式。即對所有農戶產生的污水進行集中收集,統一建設一處處理設施,處理村莊全部污水。該處理模式具有占地面積小、抗沖擊能力強、運行安全可靠、出水水質好等特點。適用于村莊布局相對密集、規模較大、經濟條件好、村鎮企業或旅游業發達、處于水源保護區內的單村或聯村污水處理。通常在中國東部和華北地區,村莊分布密集、經濟基礎較好的農村采用。
(3)接入市政管網統一處理模式。即村莊內所有農戶污水經污水管道集中收集后,統一接入臨近市政污水管網,利用城鎮污水處理廠統一處理。該處理模式具有投資省、施工周期短、見效快、方便統一管理等特點。適用于距離市政污水官網較近(一般5公里以內),符合高程接入要求的農村污水處理。通常在靠近城市或城鎮、經濟基礎較好、具備實現農村污水處理由“分散治污”向“集中治污、集中控制”轉變條件的村莊地區采用。
2.模式對比分析及建議
農村污水處理三種模式中接入市政管網統一處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這主要體現在:一方面,農村污水水質復雜、來源渠道廣泛、地區間差異大對城市污水處理設施進行污水分類處理帶來了極大的難題;另一方面,該模式受限于農村與城市間距離、高程等地理因素的影響,與中國部分偏遠地區農村現狀條件相悖,適用性有限。因此,將主要對分散式污水處理模式及集中式污水處理模式進行對比分析。對不同水質的污水進行不同程度的處理,通常采用自然處理系統或能耗小的無動力一體化裝置實現污水處理目的。分散性污水處理系統包括在線系統和群集系統。在線系統處理設施比較簡單,無需大范圍鋪設污水處理管道和完善的污水處理系統,該系統本身可以利用自然條件形成的系統來收集和處理污水。
三、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模式
1.自主建設模式
農村建設中對環境問題的重視決定了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必要性,而農村建設資金來源渠道狹窄使得自主建設模式成為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主要形式。自主建設模式是指政府或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作為投資與建設的主體,負責籌集新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資金,并組織污水處理工程的選址、勘察、設計、施工、監理、招標與合同的簽訂和執行等工作,嚴格掌握和控制工程的投資,保證污水處理工程的順利建設。
2.政策性銀行貸款投資
污水處理設施的收益性特征決定了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資金可以考慮采用銀行貸款的形式,而農村經濟及污水處理設施的公共性使得政策性銀行貸款成為更為適宜的貸款形式。政策性銀行貸款投資減輕了農村地方政府籌集建設資金的壓力,可以短時間內獲得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資金,但也具有在貸款期限定期繳納貸款利息,且在經營期內承擔償債壓力的缺點,對污水處理設施運營能力和經營主體有一定要求。
3.BOT建設模式
BOT采用項目投資公司資金自籌的模式,項目運營公司在經營過程中實行財務自給的方式,在這種模式下,政府能夠減少大量的風險,也大大緩解了政府財政資金不足的問題。同時,BOT是公共基礎設施進入公平競爭的獨特方式之一,BOT模式下的特許經營協議是一個長期專業化管理的協議,項目公司的運營管理水平是決定項目能夠獲取穩定現金流,實現資本價值最大化的關鍵。BOT模式被用來解決如下問題:一是項目建設過程中資金不足的問題,二是項目在運行過程中管理不善的問題。因此,將BOT建設模式應用于農村建設,尤其是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任務中,既解決了項目資金的投入問題,又解決了技術公關;既實現了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的高效運營,又保證了達標排放的社會責任。農村污水處理設施BOT建設模式有利于加快中國農村污染治理的步伐,也有利于農村污水處理行業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杰,童禎恭.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現狀及對策分析[J].環境保護,2014,(4):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