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孫永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邏輯思維發展的主要階段,尤其是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他們看待事物的眼光已經初具批判性,他們的思維辨別能力也逐步增強,因此在小學階段進行數學教育,通過學習數學的邏輯和思維能力,能夠幫助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幫助學生養成提出問題的習慣,幫助學生形成反思問題的意識。
關鍵詞:小學數學;反思意識;思維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老師應該積極通過學習實踐對學生進行引導,教會學生反思問題的方式方法。通過實踐中正向和反向兩種思維模式的系統學習,幫助學生更好地體驗和理解數學知識,幫助學生提高運用反向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解題速度與準確率,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思維模式。
一、通過預習學會反思
通過預習,學生可以自行了解新的章節里講了什么知識點,并且思考這些知識點與之前學過的知識有什么聯系。然后復習之前學過的相關知識,進而能夠幫助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和學透新的章節里的知識點。在學生預習新知識的過程中,肯定會有通過自學學不透的知識點,學生可以帶著問題來聽課,在課堂上,老師可以著重講解學生自學學不透的知識點,并且講解學習此類知識可以運用方向思維的學習方法,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和思維能力。
二、結合應用練習與驗算,培養學生反思意識
很多學生考試都會有因為馬虎而扣分的情況,如果能夠做到答完題認真檢查驗算的話,相信學生不會因為失誤而被扣掉分數,所以培養學生檢查驗算的習慣非常重要。通過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在考試當中,學生可以在做完試卷并且交卷時間還沒到的情況下,運用反思的方法,對自己剛才做過的題進行檢查,避免因運算馬虎造成扣分的情況。因此,在平常的作業過程中,老師應該要求學生熟練掌握驗算的方式方法,培養學生用驗算的方式反思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給學生講解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培養學生運用反向思維能力解決問題。題目是三角形的面積是120平方厘米,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長10厘米,根據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求三角形的另一條直角邊的長度是多少。學生的做題思路一般是120×2÷10=24厘米。考試的時候運用這個思路做題也沒有問題,在做完題檢查的時候,老師可以教給大家反向思維的方式檢查這道題,例如剛才三角形的題目,我們已經算出答案是24厘米了,檢查的時候可以直接把這個答案代入問題,假設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長24厘米,另一條直角邊長10厘米,求三角形的面積。看看得出的面積和剛才題目中的三角形面積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答案就是對的,如果不一致答案就是錯的。顯然,當另一條直角邊長度為24厘米時,面積是120平方厘米,說明最開始題目回答正確。通過這樣的講解,可以幫助學生訓練反向思維能力,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數學成績,也能夠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做題檢查驗算的習慣。
三、結合“一題多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反思
在給學生講解過“有余數的除法”的相關知識后,我給學生出了一道題:將黑白兩種顏色的珠子,按照2顆白色3顆黑色的順序串在一根繩子上,請問,第19、30、44顆珠子分別是什么顏色的?
學生立刻按照我說的串珠子的順序在紙上畫了起來,一直畫到第44顆的時候,答案全部出來了,我先肯定了他們的答案都是正確的,然后問學生:“如果問題是第44顆珠子是什么顏色,同學們可以畫出44顆珠子,如果問題是第4400顆珠子是什么顏色的,你們還會用畫珠子的方式解決這道題嗎?”他們聽到問題后便知道可以用簡便的方法計算珠子的顏色,而不是用最原始的方法。于是,學生開始開動腦筋計算起這道題目來。
根據課堂上跟學生講解有余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學生很快就得出答案了。珠子是按照2白3黑以組合式的方式重復出現的,所以求第19顆珠子的顏色的時候,只需要用19÷5=3,余數是4,說明19顆珠子里有三組2白3黑的珠子,還多出來4顆珠子也是按照2白3黑的順序排列,那么第19顆珠子應該是黑色的;求第30顆珠子的顏色只需要用30÷5=6,沒有余數,說明30顆珠子里共有6組2白3黑的珠子,那么第30顆珠子就應該是第五組珠子的最后一顆黑色的珠子;求第44顆珠子的顏色只需要用44÷5=8,余數是4,說明44顆珠子里有8組珠子是2白3黑,還多出來4顆珠子也是按照2白3黑的順序排列,那么第44顆珠子應該是黑色的。
講到這里時,有學生提出了另一種解題思路,就是求第19顆珠子是什么顏色時,19÷5=3余數是4,我們可以假設求的是第20顆珠子的顏色,就是用20÷5=4,以2白3黑共5顆珠子為一組,知道20顆珠子里有4組完整的2白3黑的珠子,第20顆珠子是黑色的,然后往前倒推第一顆珠子就是第19顆珠子,是黑色的。通過這位同學的解題思路,同學們也明白了求解一道題目不是只有一種辦法,充分運用反向思維,可以有很多種解題思路。
總之,在小學高階段數學課堂上教會學生運用反向思維能力解題,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反思意識,引導學生運用多種解題思路解決問題。在學生預習、解題、復習的過程中,有效地滲透反思意識,能夠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能夠將所學的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幫助學生建立知識結構,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蔡秀蘭.培養學生反思意識的有效策略[J].學周刊,2012(3).
[2]彭華茂,王凱榮,申繼亮.小學骨干教師反思意識的調查與分析[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5).
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