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夢婷
摘 要: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語文閱讀教學中一個重要的任務。因為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關鍵,社會對創造型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所以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問題不容忽視,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策略進行深入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新思維能力
如今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仍然是傳統的教學模式,以老師的教學為主體,學生死板地接收老師的教學內容,這樣會阻礙學生的創新思維,也讓閱讀教學變得越來越難。
一、創新思維能力的具體內涵
創造性思維能力是指思維活動具有創造性和創新性,不是墨守成規的。并且它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后天經過思考和培養出來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要求激發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擁有發散思維。要求人頭腦靈活,擁有獨立獨特創作的能力。創造性思維具有三個特點,分別是獨特性、靈活性和流暢性。因為閱讀同樣也是一個思考的過程,創造性思維培養的三個特點在訓練學生閱讀思考時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必要性
當前的語文教學模式仍然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知識的來源就是老師教的內容。然而課堂上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不多,這樣限制了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很多老師也很少開展對學生思維的訓練,甚至有的老師覺得學生只要提高成績就可以,這樣的訓練不需要。在講解閱讀時老師注重標準參考答案,不認同學生對閱讀的思考理解,對學生缺乏信任感,包辦意識過重,或者只注意課堂秩序和自己的教學計劃[1]。這樣學生在進行自主閱讀時不能學會自我思考,心里只關心如何拿到分數,閱讀能力不會提升,語言組織能力也會下降,這也不是我們的時代需要的人才。創新思維是創新能力的核心,只有創新思維發展才能提高創新實踐能力。所以在閱讀教學中一定要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的訓練。
三、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具體措施
(一)對師資力量的改革
現在很多小學生覺得語文課堂十分枯燥無味,這就關系到語文課堂傳統的教學模式。師生之間互動甚少,課堂氣氛嚴肅,以老師傳授知識為主體,墨守成規令學生感到壓力。首先就要讓老師對創新思維教學認同,認識對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重要性,發揮老師在課堂上的引導作用,對教學問題進行深入思考,改變以往機械性的分析和純理論的研究,不能過分追求結論和標準答案的統一,不能忽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思維方式[2]。比如,可以定期舉行老師工作經驗交流會,讓教師總結和交流近期的教學經驗,開展對老師創新能力的學習和培養。
(二)創新閱讀教學方法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多媒體教學也應用到了每一個教學當中,學生在上課時都可以通過多媒體生動直觀地了解到上課內容。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輔助工具,運用一些影視資料等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學習詩詞的時候可以開展情景想象,學習劇本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進行實際表演。在閱讀教學當中,老師應該多留點時間給學生,并且積極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思考,對于學生的思考結果應該給予肯定。比如,在學習課文《半截蠟燭》時,文章以小女孩走上最后一級臺階時蠟燭熄滅結尾,這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想象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有的學生說:“小女孩一家平安無事地度過一晚。”有的學生會說:“軍官最終還是要蠟燭,但是小女孩又化險為夷。”等等,不管學生說出的答案是什么,只要是積極有益的思考,老師都應該給予學生鼓勵。
(三)課后進行閱讀拓展和寫作訓練
豐富的閱讀量有益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因為看過了更多作品能開拓眼界。再加上教學內容和時間也都有限,所以應當進行自主探究式的課外閱讀。教師要給予學生主動探究、自主閱讀的時間,對閱讀內容有所限定,并提前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閱讀,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3]。老師和家長應當在課外監督學生閱讀優秀的課外讀物,比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或《魯濱孫漂流記》等等,并且要讓他們寫一些讀后感或一些自己的作品。這樣不僅能讓學生養成自主讀書、喜歡讀書的好習慣,還能在豐富他們文化底蘊的同時養成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老師和家長付出時間和精力,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放飛思維,獨立自主思考,為成為社會人才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何曉懷.閱讀教學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探索[D].東北師范大學,2004.
[2]王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開放性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語文學刊,2012(9):171-172.
[3]于海龍.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J].考試周刊,2013(58):52-53.
編輯 李琴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