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鳳
摘 要:小學的語文閱讀教學肩負著培養和發展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重任,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利于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因此,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結合在一線三十余年的小學語文教學經驗,以改善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低下的現狀為目的,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探討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的意義和途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的概念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可以定義為: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借助閱讀材料(文本),對學生的漢語閱讀能力進行合理、科學的訓練。在同樣的時間內,學生形成的漢語閱讀能力強則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高。小學語文教師通過改善閱讀教學設計,投入盡可能少的時間和精力,培養學生高水平的漢語閱讀能力,是謂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現狀及其原因分析
既然已經提出了有效語文課堂的特點,我們不妨以此為標準審視當前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
(一)現狀
1.教學目標模糊、分散
通過觀察名師的課堂,筆者發現名師的教學目標選擇都是明確的,普通教師在課堂上往往目標模糊,對于課文中的知識點“一把抓”,很難看出明確的教學目標,這也就使得學生在學習語文的時候很迷茫,不知道到底是要學什么。
2.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夠高
小學生的附屬內驅力(長輩和同輩的認可)較強,特別是低學段的學生,學生對教師的崇拜和服從性是較高的,易受到教師的影響。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十分有利于課堂高效、有序地進行。在名師的課堂上,鮮少看到有學生打瞌睡、發呆。然而,一線的語文教學情況相反,每個班總有幾個學生對語文提不起興趣,不配合老師的課堂活動。這與老師的教學功底、人文修養、性格、教學理念都是息息相關的。
(二)原因
1.來自學生方面的制約
學生方面的制約主要源于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的學習主要受到附屬內驅力的驅動,主要是教師、家長和同伴的影響促使他們學習。然而,這是一種外部的動機,不夠穩定,也不夠成熟。這也導致了小學生的學習熱情不持久,經常要老師“哄著”學習。
2.來自教師方面的制約
語文教師方面的制約主要是教師們的綜合素養參差不齊。首先,語文教師是專門從事語文教育的人員,可是一線的小學教師出身各不相同,學歷上看,從中專畢業生到研究生都有;專業上看,許多老師是學歷史、政治、英語等出身,跨學科教語文,他們的專業知識水平是極不平衡的。其次,教師的專業能力主要指教師的教學活動能力,包括與學生的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教學組織管理能力、現代技術運用能力、教育教學研究能力。很明顯,在現實中許多教師是不完全具備這些能力的。
三、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教師發展層面
從源頭上看,師范學校要加強對師范生的教育,強化語文教師的學科能力、教育專業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加強正確的學生觀教育,為一線提供更高質量的后備軍。另外,教師在就職后,要有一顆鉆研、上進的心,不斷提升對自己專業能力的要求,多向優秀教師學習,研究優秀課例。閱讀教學對老師的專業知識要求尤為突出。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程度直接影響到其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甚至對學生未來的語文學習及其他學科學習都將產生深遠影響。
(二)教學層面
1.教學目標的選擇要明確
教學目標是教師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重要參考,也是教師檢驗教學效果的重要標準。設計教學目標一定要首先考慮到學生的水平,其次,應該認真分析課文,對照課標要求,給學生制定科學、合理的目標,而且要盡量做到少而精,明確、具體為最優。
2.教學內容選擇要合理
教學內容選擇的合理性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有效性。教學內容是教學的主要載體,知識點都蘊含在教學內容之中,這關乎學生上課學了什么。為了保證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就要合理選擇教學內容,選擇時,除了要認真吃透文本外,還應該參考課程標準,結合學生的學情。教學時不但要教授課文中的語文知識、作者的思想感情,還要將閱讀方法納入到教學內容中去,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3.教學方法選擇要精準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主要有講授法、討論法、多媒體展示法、問答法、練習法等。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選擇最適合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同時,語文教師還應該注意教學方法的多樣性,不能一學期始終采用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多樣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和學習興趣的培養。
參考文獻:
曹明海.語文教育智慧論[M].青島: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2001.
編輯 高 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