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櫻
摘 要:書法與國畫在文化發展中是相互吸收、相互借鑒、相互融合的。在生活中經常會看到有人在廣場上用毛筆寫字,字體非常漂亮。通常繪畫的畫家書法也很不錯,能巧妙把字運用到畫中,為畫增添特色,相得益彰。
關鍵詞:傳統文化;書法;國畫;教學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而書法和國畫更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書法教學更有現實價值和歷史意義。書畫同源既表達出了書法與國畫的重要關系、相互連結,同時也是中畫與西畫的重要區別之一。書法用筆的剛柔、曲直、枯潤、頓挫、輕重、疾徐等節奏變化和繪畫的線描息息相通。學習中國畫必須具備書法的功力,這也是繼承傳統的基本要求。關于對國畫和書法如何教學、怎樣教學能達到更好的質量,我國對這方面專門的研究還很少,作為優秀傳統文化下教學模式的探討,更加意義非凡,相信這個問題的探討對書法和國畫方面能更上一層樓。
一、書法與國畫的聯系與目前情況
我國優秀文化源遠流長,中國書法和中國畫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分別從兩個不同的方面反映了中國文化精神內涵,書法和國畫是最能體現中華特色的兩大門類,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變化,書法和國畫也能順應時代變更、繼續演變和發展。
1.漢字與繪畫的聯系
繪畫的首要條件是“應物象形”,也就是對具體事物、形象的模仿;論書法的起源,還要從原始的文字說起,最早的文字是用畫畫來表達的,比較通俗易懂,隨后逐漸演變為現在看到的文字。在中國古文字中,很多文字最初都是通過繪畫形式確定下來的,比如甲骨文、銘文等。仔細看這些象形文字會發現,文字的比劃很簡單,大多是順暢的,比較好寫,所以說文字和繪畫是很有淵源的。再向前追溯,很多器物上的紋飾也同時擁有繪畫和文字的作用;所以說書法與畫是相互連結的。
2.目前教學的情況
在如今信息時代的背景下,社會中各項事業都在快速發展。新鮮有趣的事物層出不窮,我們用筆的機會逐漸減少,平時寫文件用電腦、手機就可以完成,更有甚者都不會寫復雜的字。毛筆從主導地位退回到次要地位,成了書法家“專用”的技能,加以媒體對書法的宣傳力度小,很多人都不知如何提筆。舉例來說:沒接觸過書法和國畫的人,會認為這兩件事是兩個個體,沒有太多聯系。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與國畫到現在這樣的處境,不禁令人唏噓。書法與國畫的背景缺失,漸趨邊緣化,普及知識不到位,也是使書法、國畫漸漸淡出人們視野的關鍵,書法、國畫的發展不由得面臨尷尬的局面。
二、課程教學的方法
現在的書法教學中沒有具體的教學系統,也沒有可行性的方案,引導學者去學習。大多的教學系統中是從楷書入手,也沒有其他可以練習的字體,一開始就練楷書,不規范學者的短橫、豎畫,這樣即使練得不錯,也只是假把戲,那么我們要從以下幾個角度講解:學習書法和國畫的方法。
1.培養興趣
在興趣培養的教學中,我們可以為學生講一些生動的故事,書法家勤學苦練的經歷以及一些傳說。比如說,東漢的時候有一個書法家叫張芝,張芝在年輕的時候練習書法十分刻苦,常常是整天都在練習寫字而忘了吃飯。因為這樣刻苦練習,所以他的墨用的非常快。而張芝有一個習慣,就是每天寫完字之后回到自家后院的池塘里面洗硯臺。在這樣長久的練習之下,他們家后院的池塘居然整體變成了黑色。
在這樣的小故事里,學生會覺得學習書法的知識十分快樂,因此會對書法產生很大的興趣。我們再加以環境熏陶,在國畫教學環境中布置作畫任務,先設計頁面布局,再添加色彩,創設濃厚的繪畫氛圍。對于作品優秀的學生,我們應該將其作品展示出來,讓其他學生得以學習,也給這樣的學生以鼓勵。同時,也要鍛煉學生的包容心,能夠接受別人對自己所提出的中肯意見。同時,讓技巧比較好的學生可以帶動其他同學共同進步。
2.穩扎穩打
在優秀傳統文化的條件下,大力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是民族文化最本質、最深刻的體現。弘揚傳統文化,需要每一個人對傳統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在這基礎之上,還需要每個人對我們的傳統文化有信心和自豪感。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應在課前為學生安排系統的練習,比如:讀帖。
讀帖是臨帖的基礎,反反復復臨帖,有利于盡快掌握顏體用筆特點。接下來反復臨寫,一個一個來想到像為止再換另一個字來寫。這些聯系方法都會讓學生逐漸形成一個正確的書寫習慣,讓學生擁有良好的基礎。從最基礎的學習,切忌心煩氣躁,要穩扎穩打,一步一步來。
書法和國畫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中國傳統文化無法替代的組成部分,是中國文化的瑰寶。面對教學現狀,有太多學者沒有受過系統訓練,對書法和國畫了解甚少。那么,如何使國畫、書法教學更科學、更完善,如何使中國的傳統文化更好地傳承下來,是每個從事國畫、書法教學的老師要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楊婭萍.試論書法教學在中國畫基礎教育中的重要性[J].美術大觀,2012.
[2]劉派.對當前中國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2.
編輯 孫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