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春曉 毛蔣興 謝妙
【摘要】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要求面向“方法、知識、技能”三位一體人才培養目標。除了自上而下的教學改革,從學生認知了解和意見反饋出發調整人才培養方案,是達到完善課程體系、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緊貼學生需求的目的有效途徑。文章以廣西師范學院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為例,結合往屆和在讀本科生調查問卷分析進行的教學思考與實踐。
【關鍵詞】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認知調查 ?教學思考 ?教學實踐
【課題】廣西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新型城鎮化背景下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2015C380。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3-0007-02
前言
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提出和西部城市經濟發展和建設開發力度的提升,西部開設城鄉規劃專業的院校數量和學生人數穩步提升,向社會輸送了大量的城市建設人才。廣西共有四所本科院校開設了城鄉規劃相關專業,廣西師范學院作為廣西唯一下屬地理學院開設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的師范類高校,在廣西開設城鄉規劃相關專業的高校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具有綜合性要求較高、與其他專業和部門的協調牽涉較廣的特點,隨著城鄉規劃學提升為一級學科后對城市規劃專業人才的新要求,以及GIS、VR、大數據、海綿城市、城市雙修、城鄉統籌、多規合一等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新技術、新理論的提出與發展,其課程教育還需要面向“方法、知識、技能”三位一體的發展目標。專業建設亟需新一輪教學改革,以適應新時期城市規劃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而同樣從學生認知角度出發,培養對象是否認可目前的教學體系以及提供的意見和建議,則成為了“自下而上”教學改革的突破口。基于此背景,我們開展了從2016級至2010級本科生問卷調查。
1.問卷調查的設計與發放
問卷設置分為四大部分:學生的基本情況(包括家庭的基本情況)、填報志愿的情況(包括對專業的了解情況)、就讀的課程學習情況(包括對課程設置的建議)和未來的就業目標(包括對本專業學科背景的意見和建議)。
在2016年至2017年兩年內,對2010級到2016級一共7個年級的學生進行了兩輪調查,一共發放問卷411份,回收問卷355份,有效份數350份。其中部分年級進行了追蹤問卷調查,即在教改課題研究兩年的時間跨度內,同一個年級做了兩份問卷,例如2014級的學生,在2016年做的是“大二學生版問卷”,2017年做的是“大三學生版問卷”,其追蹤問卷調查,不僅反映同一個年級學生學習跨度上的變化及進步,也可反映課程教改部分調整的結果。
2.基于調查的本科生認知分析
(1)學生對大學生培養素質認知
對于大學生應當培養哪方面素質,大一新生的回答集中在“思想道德與個人修養內涵(包括心理素質、身體素質、氣質、責任心等方面的培養)”,其認可度大大超過“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培養”、“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以及“組織協調和管理能力”等方面內容。大四學生認為走向社會前,主要需要培養自己的“社交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獨立完成項目的能力”等。已畢業的學生總結已有的工作經驗后提出大學階段還缺少對“商務洽談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等方面能力的培養。
(2)學生對專業課程的意見和建議
兩輪調查問卷顯示,大部分(70%左右)學生對于建筑類、規劃類、人文地理和社會實踐(實習類)的課程學習的廣度和深度較為認可,但一致認為應當增加某些課程以豐富學習內容,同時普遍認為有限的課時難以滿足全面學習、深入學習的要求。
學生建議增設“旅游規劃”、“景觀設計”、“產業規劃”、“社會與文化地理學”、“廣西民族特色村莊考察”等課程或內容。這體現了學生對于新興規劃類型(如旅游規劃、產業規劃)及某一類在相關設計院承擔業務量較大的規劃類型(如景觀設計、村莊規劃)的興趣。
計算機操作類課程認可度相對比較低,超過一半的學生表示不滿意,認為隨著技術的發展,專業及行業所涉及和應用的計算機操作軟件種類越來越豐富、迭代更新的速度也在加快,最基礎的CAD和PS軟件的學習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對于新軟件應用的需求。
學生認為本專業在綜合知識和綜合技能方面的欠缺主要為“社會實踐實習引導不夠”、“執業考試教育培養不夠”、“職業道德和職業理想引導不夠”。隨著年級的增長,面臨著尋找實習單位的壓力,學生對于“社會實踐實習引導不夠”的反映越強烈。
(3)學生對未來專業學習的認知
2010-2015級超過五分之四的學生認為5年工科城鄉規劃專業畢業的學生比四年理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在擇業和就業方面更有競爭力。大三和大四的學生在未來考研考博的選擇中,選擇轉向工科背景專業的比例達到了近45%的比例。
3.教學思考與調整
(1)課時調整、彈性適應
在學生不斷要求增設課程或課程內容的要求下,在有限的四年本科學年中,結合專業實踐實習的要求,盡量把課程學習的時間壓縮在前三年,第四年讓學生專心于社會實踐實習以及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的完成。由于前三年的專業學習十分緊湊,為了均衡各學期學時和課程作業壓力,把涉及花費時間長的“大作業”課程,如城市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課程錯開安排或跨學期銜接。同時將“大課程”分解為“理論課”+“練習課”+“討論課”+“匯報課”的小節模塊,更好的滿足培養學生“口、手、腦”三位一體鍛煉的目標。
(2)緊跟熱點、強化課程
將技術分析與人文、社會類課程的跨學科技術結合方法應用難度較大,是屬于當下培養高尖人才的熱點,而擴充授課內容的需求與有限課時的沖突一直存在,專業采用強化課程的方法將熱點內容融入目前課程設計中。例如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專業也往往會面臨調查涉及面廣、數據收集要求高以及運用統計軟件進行數理分析的現實需求。專業緊靠地理學優勢學科,增強了數據處理與圖形表達相結合較好的ARCGIS軟件應用課程,面向規劃信息技術方向;同時在城市總體規劃、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等核心課程中強化涉及數理統計分析的人口與用地規模專題、產業發展與預測專題內容。在計算機課程方面,通過組織學生參加“西部之光”大學生暑期設計競賽的方式,引導學生在繪制圖件過程中學習并應用AI、sketchup等軟件。另外色彩規劃、風貌規劃、產業規劃、海綿城市與智慧城市等熱點專項規劃,專業通過組織大學生創業創新項目與特點規劃方向結合申報,培養學生對新知識自主學習的同時增強對專業具體知識應用的能力。
(3)核心支撐、學科交叉
在目前工科城市規劃更為“強勢”的現實就業環境下,專業屢次培養計劃修改都逐漸增加了工科課程的設置。專業目前突出“理學優勢方法、工科核心技能”的培養框架,在數理統計和GIS應用方面向理科靠攏,在繪畫技法、方案設計方面以工科課程為核心。同時專業以某個課程為核心形成多學科交叉為目標設置,例如專業在目前以“城鄉規劃”為核心的課程體系中,增加“景觀設計”為次一級核心的“城市美學”、“城市生態與環境保護”、“園林植物與應用”等課程內容,與城市設計、城市綠地系統等課程相結合,拓展多學科交叉的知識體系,以期提高學生未來的就業競爭力以及完善學科的學習知識框架。
(4)實踐引領、就業引導
在應用型專業培養中社會實踐及實習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認知調查反映,有較大比例的學生對于如何積極尋找實習和工作機會和獨立面對復雜工作的準備和信心不足,更多的學生在臨近畢業時才“臨時抱佛腳”考慮個人發展問題。專業有意識的在低年級學生中“喚醒”自主思考和面對未來實踐實習的“危機”意識,更早做好將課堂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的準備,例如專任老師在對導師班里畢業班學生進行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指導、實習指導和就業指導時,組織低年級的學生觀摩并參與討論,讓畢業班學生的系列活動和相關經驗影響和帶動低年級學生,更好地發揮“傳幫帶”作用。
(5)技能具體、完善細節
專業在系統的教學體系培養過程中注重全過程學習的同時,也要注重將專業能力細分,最好與實際項目應用中的具體操作步驟訓練對接起來,更有助于學生在未來就業中易于應對具體的工作任務。例如《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課程》中針對設計單位實際項目所涉及的“團隊分工畫圖流程”和“PPT、WORD排版設計”等具體內容進行案例解說,對“運用GIS相關軟件進行地形分析”、“運用湘源控規軟件進行土方分析”等軟件操作方法和步驟講解并進行作業訓練。
4.教學實踐與成效
在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要求、相關行業改革熱點升溫、西部地區城鎮建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是西部地區地方院校抓住機遇、適應地方發展、培養地方人才的良好時機。廣西師范學院人文地理與人文規劃專業從學生認知反饋入手,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專業學習需求并找出專業課程設計的薄弱項,進而對專業教學培養調整進行思考和時間,提出“課時調整、彈性適應”、“緊跟熱點、強化課程”、“核心支撐、學科交叉”、“實踐引領、就業引導”和“技能具體、完善細節”五大改進方向,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學互動和培養成效。從就業率來看,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0%以上,進入到市縣一級規劃管理部門和甲級設計院人數比例增加,同時總體就業面更廣、包容性更強;從課程綜合交叉培養的效果來看,區域規劃、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景觀設計、道路交通系統、市政系統工程等課程聯系實習、聯合作業的培養模式得到了學生的一致認同,提高了課程綜合運用、融會貫通的能力;從技能掌握程度來看,專業組織學生參加“西部之光”大學生暑期競賽、大學生創業創新項目等項目均取得了校級乃至國家級獎項,印證了教學實踐的效果。自上而下的教學改革結合學生反饋的教學培養效果和意見出發,是適應地方學科發展需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專業知識體系構架,是面對學生學習述求、反饋教學意見、促進教學相長的有力切入點。
參考文獻:
[1]鄭杰.地方院校城市規劃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以安徽省為例[D].安徽建筑工業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2
[2]趙映慧,袁兆華,王杜春等. 東北農業大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課程體系建設[J].高等理科教育,2013(04):94-98
作者簡介:
麻春曉,女,33歲,廣西師范學院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城市規劃師。
毛蔣興,男,40歲,廣西師范學院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教授。
謝妙,女,21歲,廣西師范學院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2015級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