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虹秀
【摘要】《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選自人教版高中化學選修4《化學反應原理》第二章(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中的第二節,此節內容是化學反應原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結構上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既是第一節化學反應速率的理論延伸,也是作為研究第三節化學平衡的前提和基礎。
【關鍵詞】化學反應速率 ?影響因素 ?教材分析
【中圖分類號】O64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1-0155-01
一、對學生認知水平的分析
1.知識經驗儲備
在知識儲備這一方面,學生在必修2中已經初步了解了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而且在選修4《緒言》中也對碰撞理論的相關知識進行了學習。在實驗技能方面,處于這個階段的高中學生已經具備了設計簡單實驗、實驗探究的能力,并具備一定的觀察、分析、質疑和表達能力。
2.思維誤區與障礙
高中階段學生的抽象思維還不夠成熟,難以建立宏觀現象與微觀解釋之間的聯系,特別是在對壓強影響速率方面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難。稍不留心,很容易走進思維的“死胡同”。
二、對教材內容的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節內容主要通過實驗探究和理論模型來進一步認識濃度、壓強、溫度、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既是第一節化學反應速率的理論延伸,也是作為研究第三節化學平衡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本節內容是化學反應原理中的重點知識,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2.編排特點
(1)本節教材選用了三幅插圖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化抽象為生動易懂,這里要著重說明的一點是:人教版選修四這本教材的版面設計與其他基本教材不同,其他幾本教材版面顏色色彩鮮明,利用鮮明的顏色來突出標題、概念、化學方程式、資料卡片、習題、部分圖片等,選修四這本教材則主要以灰、黑格調,莊重又不失典雅,同樣充滿時尚感,既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觀又突出了教學內容。
(2)課堂導入部分舉的例子如汽車加大油門、用煤粉代替煤塊等這些例子都是很貼近生活、貼近現實的,體現時代性,便于學生學以致用,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3)本節設置的欄目有實驗、科學探究、習題,其中實驗出現四次,科學探究出現兩次,習題一次,這樣的教材編排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觀察、科學探究活動來獲取知識點,使課堂能夠順利進行。
3.教學思想方法
本節課主要采用實驗探究法為主線,觀察思考法、啟發法、討論歸納法以及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相結合,目的是培養學生動手、觀察、思考、分析、歸納的能力。
三、對教學目標的分析
1.知識與技能
(1)掌握濃度、壓強、溫度、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2)能夠初步運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來解釋濃度、壓強等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觀察思考、討論歸納等學習活動理解濃度、壓強、溫度、催化劑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2)通過識別有關化學反應速率與壓強、濃度等的圖像,完善識別圖、分析圖的能力,提高從圖像中挖掘化學信息的能力。
(3)通過化學實驗和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培養實驗觀察能力及分析探究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將化學知識應用于生產生活實際,加深對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在日常生活中的理解與應用,從而體會化學對生產、生活的重要性。
(2)通過小組合作實驗和交流討論,培養合作精神和與人溝通交流分享的精神。
四、對教學重難點的分析
1.重點
濃度、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及其原因,并能用于解釋有關問題。
2.難點
(1)能初步運用有效碰撞理論和活化分子等知識解釋外在條件如濃度、壓強、溫度、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2))通過生活實例和實驗現象分析溫度、濃度、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五、教學建議
1.采用教學方法:分組設計實驗方案—組內討論交流—全班交流實驗方案—給每組布置一項探究任務—組內間交流實驗方法—組內自行分配任務—協同完成探究任務—全班交流探究結果—教師評價。在教師有序的引導中,容易完成教學任務,有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2.應加強學生動手的力度,實驗課盡可能多安排實驗探究,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3.濃度對于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及原因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教學中首先讓學生從實驗中得到親身體會,進而通過形象的比喻、模擬演示等教學手段,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增大濃度為什么會加快化學反應速率,從活化分子發生有效碰撞的理論高度認識化學反應速率受濃度的影響及原因。在后邊的教學中除了必要的實驗外,主要通過學生自學的方式,通過教師引導得出結論,并分析原因。
參考文獻:
[1]李寧采,包朝龍.改進實驗設計,充分發揮實驗的教學功能——以“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為例[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6(23):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