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宏偉
【摘要】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而言,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夠更好地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如何有效實現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結合就成為了教師亟需解決的問題。本文探討了構建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小學數學“學本課堂”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學本課堂 ?信息技術 ?功能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3-0149-02
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小學數學教學需改變傳統教育方式,采用新的教學手段來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提升學生主體地位,而信息技術的引入契合了新課改的新要求,值得教師采用。當前,構建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小學數學“學本課堂”成為很多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焦點。所謂“學本課堂”是指借助信息技術變革學習方式,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營造開放、民主的教學氛圍,推動小學數學的改革。
一、正確認識“溝通媒介”與“腳手架”這兩大核心功能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信息技術起著促進性的作用。但是由于老師運用信息技術不得當,也沒有準確定位角色,這就沒有將信息技術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當前,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兩大核心功能如下:第一大功能,溝通媒介;第二大功能,腳手架。
為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創設問題情境,將任務作為主線,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來解決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如,在“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這樣的教學情境:我們學校有一塊空地,為了美化環境,準備在空地上種花草,請同學們設計方案,看看哪一種方案能夠在空地種植更多的花草。此問題引出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教師要讓學生將該任務作為主線來學習本節課的知識。隨后教師要借助多媒體來演示平移這一過程,讓學生分析各自的方案,觀察自己的方案是否是最合理的。
二、充分借助信息技術來開發多樣化的課程資源
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小學數學“學本課堂”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式就是以課程資源為基礎的學習。在構建“學本課堂”的時候,教師要抓住小學數學這門學科的特點來挖掘課程中的資源。如,在講解“軸對稱圖形”這一教學內容的時候,課本中闡述了軸對稱圖形的概念,讓學生對軸對稱圖形有了初步的認識。接著教師還要讓學生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來思考:軸對稱圖形的特點以及實際生活中所出現的軸對稱圖形。通過這樣做加深了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認識,又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三、靈活運用信息技術來適當改變學習方式
1.借助信息技術創設數學教學情境
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出發,利用信息技術強大的功能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學習情境。例如,筆者在教學《比的認識》時,在課件上出示了一袋學生常喝的早餐奶問學生:“這袋早餐奶的標簽寫了奶與純凈水的比是7:3,請同學們討論一下‘7:3說明了什么?”學生的興趣被激發起來,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筆者趁機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插入蒙牛乳業有限公司一段視頻)“工廠要配制這樣的早餐奶1000升,需要奶和純凈水各多少升呢?”學生的情緒更高漲了。接著筆者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再分組交流,對學生的諸多解題方法,給予充分的肯定,隨后筆者引出今天學習的新的解題方法——按比例分配,順利進入教學。這樣的教學,學生人人動腦、個個參與,帶著主動求知的心理沖動投入到學習中去,確保了課堂教學的高效。
2.借助網絡學習社區來加強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
在構建“學本課堂”的時候,教師要借助網絡學習社區來引導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探究,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如,在“負數的基本認識”教學中,在此之前,學生并沒有接觸過負數,這就增加了學生理解本節課內容的難度。在課堂上,盡管教師按照教學方案一一講解知識,但是很多學生并沒有消化本節課的知識。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在課下時間借助網絡學習社區與學生溝通,詢問學生在學習負數這節課所遇到的問題,并且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為了能夠便于學生更為形象地理解負數,教師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實例,如,對比冬天溫度與夏天溫度,讓學生全面、準確理解負數這一概念。在網絡學習社區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認真傾聽學生的想法,幫助他們答疑解惑,減少學生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
總之,“學本課堂”完全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恰當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能使課堂教學形象、具體、生動、直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具體的畫面與抽象的數學內容緊密聯系,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正確形成完整的數學體系和空間觀念,讓學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學生的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李慶英.網絡環境下小學數學探究教學策略研究[D].江蘇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