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燁
【摘要】高中學生學習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作為高中地理教師,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率,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地理水平是高中地理教師必須面對的一個難題。針對這一情況,筆者在這里向大家推薦一種有效的地理復習方法——“五步教學法”。
【關鍵詞】高中地理 ?復習課 ?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1-0169-02
一、轉變教學觀念,進行角色轉換
我們所說的“以學生為主體”不僅是體現在新授課當中,也同樣體現在復習課當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有了解學生、認識學生、尊重學生、調動學生、指導學生,才能夠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興趣。尤其是在復習課中,學生已經對地理的一些基本知識點有所掌握,如何調動他們積極運用所學知識顯得尤為重要。
現在的高考文綜題目不再考查的基礎知識,更加注重強調地理能力的考查,注重學生獲取解讀地理信息、運用地理知識分析解釋現實現象、解決現實地理問題的能力。這就更需要地理教師在復習課中轉變角色,變演講者為聆聽者、協調者、指揮者、設計者,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問題交給學生,通過引入案例、創設問題情境等方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從而達到引領學生掌握知識,提升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二、引導學生自主分析課本內容
高中地理復習雖然重要,但教師也只是起到引導的作用,關鍵還是靠學生自己來掌握知識。因此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能夠自主分析課本內容,使學生明確復習的目標,并大體確定教材的知識框架和知識結構。學生在明確復習目標后,自然而然也就明確了復習思路,并對知識掌握的情況進行梳理。在復習過程中,教師要教學學生充分挖掘知識的外延與內涵,能夠從一個知識點聯想出更多的知識,并善于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找準問題解決的重點。同時還要指導學生在復習過程中善于理清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并利用知識之間的聯系來記憶和理解自己沒有掌握到的地方。
三、選擇靈活的教學方法
針對性地靈活選擇教學方法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妙在變化,重在得法,得法就是適宜,就是在一定的課堂或其中的某一環節能取得好的效果。選擇教學方法的基本依據有:(1)教學目的任務:(2)教材內容;(3)教學原則。另外還有學生實際情況、教師自身素質、學科特點、學校環境條件。地理教學方法的選擇應該針對不同情況做相應的考慮。如根據目的任務,課堂教學若以培養地理技能為主要目的,那么除了選擇講授法、直觀演示法等方法外,還應該配合實習法和練習法,加強實際操作的訓練。再如根據內容,課堂教學若以區域地理知識為教學內容,涉及的地名、數據及感性知識較多,可選擇直觀演示法、練習法等,通過讀圖分析、圖文配合、比較鑒別,有利于學生在腦海里形成豐富的地理表象,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間觀念。對于系統的地理知識,涉及有關原理、規律等理性知識較多,可選擇啟發式談活法、發現法、嘗試教學法等。
四、加強知識的歸納整理,形成知識體系
在傳統的學習過程中,比較偏重于掌握知識的細節,而忽略了對知識結構整體上的理解和掌握。由此而帶來的直接的危害是降低了知識的智力價值,使獲得的知識難以成為今后深入探究的可靠基礎。在知識整理加工的過程中,伴隨一系列思維活動,如分析、判斷、歸納、演繹、比較、分類、總結、概括、推理等,可以說這個過程也是思維綜合訓練的過程。經過這一過程可以加深知識的理解、強化記憶,同時也可以發現問題、彌補漏洞、糾正錯誤。在對基本原理、規律的探究、發現、歸納和應用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多思、敢問、善問可準備一個問題本,真正弄懂、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規律,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五、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地理知識多是比較抽象的,我們需要學會運用各種的教學方式去向學生解釋,使他們能夠形象地理解。要充分利用好45分鐘的課堂,提升學生的素質。隨著現代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種先進技術都能夠讓學生受益。投影儀、錄音機、錄像機以及計算機等現代化的教育技術已經普遍地被運用到地理教學中。這些技術的運用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掌握所學知識以及提升課堂效果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學方式的多樣化不僅能擴大課堂的知識容量、提高學生素質,而且能開闊學生的眼界,為他們學以致用奠定基礎。
總之,教師應該從傳統的灌輸教學、填鴨式教學中走出來,盡快轉變觀念,成為學生學習的幫手和參謀,構建一個全新的教學體系和師生關系。只要我們集思廣益,在教學實踐中努力探索,不斷前進,大膽革新,就一定會取得不錯的效果,讓課堂教學不再沉悶,變得活躍起來,變得生動起來,變得更加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