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燕
【摘要】教師心理健康是學生健康成長、教育教學質量和自身素質提高的基礎和保障。教師的心理健康現狀不容樂觀,應加快完善各項教師心理健康服務保障措施,豐富服務內容、拓展服務形式,構建“預防-診斷和評估-治療”三級教師心理健康服務模式,促進教師身心和諧發展。
【關鍵詞】教師 ?心理健康 ?服務模式
【中圖分類號】G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3-0190-01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工作不僅是傳道、授業和解惑,還是學生心靈的導航。健康的心理是教師有效工作和學生心理健康的基本保障,并直接影響其生活質量和幸福感。有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出,教師將成為21世紀中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對象[1]。因此,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及服務模式亟待完善。
一、教師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分析
教學是最易產生壓力的職業之一,過大的壓力易引起職業倦怠、焦慮等各種心理問題,因而教師對高質量心理健康服務的需求愈加強烈,主要體現在服務內容和形式上。對于心理服務內容的采集,可參考教師心理問題的根源,包括職業和專業發展、對不斷改革發展的教育環境的適應、多重角色沖突等,理清這些問題將有利于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服務。另外,在服務形式上,教師傾向于接受更專業化和長期化的服務。
二、教師心理健康服務模式——以某區為例
(一)預防模式
1.開通網絡平臺和微信公眾號
為拓展與教師的溝通交流渠道,進一步整合和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資源,中心積極組織開通網絡平臺和微信公眾號。教師心理健康服務中心網站包含中心動態、心靈美文、心理測評和QQ交流等欄目。通過網站,教師不僅能及時了解中心最新資訊,還可以輕松實現網上預約咨詢、活動報名和免費心理測評。微信公眾號將定時推送心理健康相關文章、心理減壓微課程和視頻等;針對教師留言,公眾號值班編輯會預約咨詢師為教師提供個別咨詢。
2.加強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力度
中心通過“心靈驛站”、微信推文和知識講座等方式,定期向教師宣傳和普及心理知識(不僅包括教師教育教學心理,還要涉及教師自身的心理調節方面)。心理知識的普及有助于消除教師對心理咨詢工作的誤解及前來咨詢的顧慮,便于有心理問題的教師及時發現問題并主動咨詢。
3.舉行心理健康講座、培訓和心理沙龍活動
豐富有趣的心理活動為教師提供了溝通與交流的平臺,為教師獲得心理支持、減輕心理壓力創造了有利條件。針對教師常見心理問題開展主題講座或心理培訓,幫助其了解常見心理問題、產生原因及應對策略等,提升心理調適能力。心理沙龍是一種自由活潑、參與性強的主題討論會,教師在心理專家的指導下,能就某一困惑或問題暢所欲言,既能傾訴和發泄自己的負性情緒,也能學習和借鑒其他老師的經驗和方法。
4.開通專業心理咨詢熱線
心理咨詢熱線設于中心辦公室,由全區各大、中、小學學校選派心理專業骨干老師共同組建熱線服務團隊,為全區教師提供免費且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服務,同時熱線也將與區精神衛生中心的心理危機干預熱線直接對接。
(二)診斷和評估模式
1.建立心理健康網絡測評系統
針對心理測驗工具的使用存在不規范的現象(如購買渠道不統一,部分量表信效度差),工會應組織專家對相關心理測驗進行調研和梳理,并推薦和購置專業的網上心理測驗,建立教師心理健康網絡測評系統,測量和評估教師心理健康狀況。
2.開展心理普查,完善心理檔案
教職工不僅要進行身體體檢,也要落實一年一次的心理體檢。通過心理健康網絡測評系統,積極開展心理健康狀況調查,掌握全系統教職工的心理發展動態,建立個人心理檔案。心理普查不僅能篩選有心理問題傾向的教師,及時發現并解決心理問題;還可以了解教師心理健康主觀需求,為有針對性的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和開展心理活動提供依據。
(三)治療模式
1.開展心理咨詢或治療
對處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教師予以關懷和幫助,引導其學會應對技巧,恢復心理平衡,防止危機的進一步發展;對于焦慮、緊張等負性情緒,可以采用放松療法或行為脫敏;對有心理障礙、心理疾病或心身疾病等教師進行心理治療或轉介治療。針對教師的具體情況靈活選擇網絡、電話或面對面等咨詢形式,針對教師中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還可進行團體心理咨詢。
2.完善心理危機救助體系
心理危機干預是在突發情況下進行的短程心理治療,最明顯的特點是迅速性,治療效果成敗的關鍵是切實有效的行動。針對教師可能產生的心理危機,建立快速心理危機反應機制和編制心理危機干預救助應對預案;組建“心理危機救助專家庫”并落實相應的值守制度,以備應急出場實施救助。
教師的心理健康不僅關系個人發展問題,也關系著學生、學校乃至整個社會的發展問題。教育職能部門應努力完善教師心理健康服務模式,加強對教師的心理關懷和心靈溝通,積極開展教師心理援助,提高教師心理素質、職業幸福感,推動教師心理健康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樊富珉.二十一世紀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趨勢[J]. 大眾心理學, 2000(4):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