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松+姜峰
摘 要 音樂廣播節目作為音樂和廣播的有機結合,也是藝術和媒介的混合體,更是滿足了廣大聽眾審美需求的專業化廣播媒體。新媒體的誕生,對廣播音樂節目帶來了巨大挑戰,在新形勢下相關工作者必須深入分析廣播音樂節目面臨的困境,采取有效對策推動廣播音樂節目發展。
關鍵詞 廣播音樂節目;新媒體時代;困境;對策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02-0021-02
廣播音樂節目主要是通過營造輕松且大眾喜歡的音樂來吸引聽眾,但是在新媒體時代下,群眾獲得音樂的途徑更多,并且內容更加豐富,這無疑給廣播音樂節目發展帶來了困境,廣播音樂節目若想在新媒體時代中占據一席之地,必須采取有效對策迎接新媒體時代的挑戰。
1 新媒體時代廣播音樂節目面臨困境
1.1 廣播音樂節目設置跟聽眾需求脫軌
迄今為止,廣播音樂節目在制定節目時未深入市場調研,也沒有建立起聽眾調查制度,相比于報紙和電視,廣播音樂節目缺乏固定且規律的聽眾,特別是在新媒體時代下,群眾的需求呈現多樣化,但是廣播音樂節目因為缺乏調查,節目設置跟聽眾需求脫軌,節目內容失去對群眾的吸引力,聽眾如果要想聽歌時,更愿意通過手機的MP3或者CD,導致廣播音樂節目收聽率日益下降。
1.2 廣播音樂節目內容缺乏特色
隨著廣播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壯大,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廣播音樂節目的發展,跟新媒體相比,廣播音樂節目內容缺乏特色的問題更加明顯,這已經成為阻礙廣播音樂節目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
例如:當前個別廣播音樂節目依然存在著節目內容相互借鑒、千篇一律等問題,缺乏創新理念,時間一長便容易造成聽眾聽覺疲勞,從而阻礙了廣播音樂節目的發展。
1.3 廣播音樂節目同新媒體融合不足
在新媒體時代下,廣播音樂節目若想獲得穩定發展,還應該重視同相關傳統媒體、新媒體的融合發展,唯有如此,才能全面增強廣播音樂節目的創新性和競爭力。
但就現實情況來看,絕大部分廣播音樂節目模式方式單一,未樹立良好的融合理念,缺乏網絡平臺,節目依然以“播”為主,缺乏跟聽眾的充分互動,從而阻礙了廣播音樂節目發展。
1.4 廣告植入與聽眾服務相沖突
由于廣播音樂節目的受眾面廣,因此更容易得到廣告商的青睞。雖然以廣告的形式獲得贊助和收入有助于促進廣播音樂節目發展,但是對聽眾而言,他們并非沖著廣告而去的,假如節目中的廣告過多,必然會導致一部分聽眾的流失,并且廣播音樂節目若花了過多的時間用于廣告播放,那么廣播音樂節目的質量將無法得到保證,因此如何處理好廣告和聽眾服務關系已經成為當前亟
待解決的問題[ 1 ]。
2 廣播音樂節目迎接新媒體時代的對策
2.1 找準廣播音樂節目的定位
在新媒體時代下,廣播音樂節目形式多樣,風格也不盡相同,要想增強廣播音樂節目對聽眾的吸引力,首先應該找準廣播音樂節目的定位,筆者建議在策劃廣播音樂節目可以有機的融入生活化、休閑的服務信息,將廣播音樂節目休閑娛樂功能更好地發揮出來。
對此,必須細分市場,準確定位,為穩定和特定的受眾提供特定的節目內容,聽眾想聽什么樣的音樂,打開什么頻率即可,而不必通過調節頻率尋找,廣播音樂節目開播前,應該進行一系列市場調查,根據不同時間段聽眾人群變化來相應地調整節目內容。
2.2 創新廣播音樂節目的內容
當前,音樂融入了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雖然純音樂節目不可缺少,但是我們更應該將音樂當成人們生活一部分。為此,在新媒體時代下,廣播音樂節目工作者要積極探尋將音樂和人們生活結合起來的有效途徑,要傳播弘揚好中華傳統文化,“傳播好中國聲音”。
筆者認為,在多媒體時代下,廣播音樂節目要想生存和發展,必須在節目內容上創新,可以以人們的日常生活作為切入點。例如:鶴崗電臺的“午后樂飛揚”這一檔廣播音樂節目便是以群眾的生活細節和人文角度為著手點,節目的內容主要來源于聽眾生活點點滴滴。該廣播音樂節目是由話題展開,充分吸引了聽眾參與互動和討論,并且話題內容涉及面廣,大多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事或人,整個節目的氛圍輕松、愉悅,該節目播出兩年多,以輕松、有趣、生動、智慧、真實、時尚等優點吸引了一大批午后聽眾。
2.3 實現廣播音樂節目同新媒體的相互融合
廣播音樂節目同新媒體的相互融合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同聽眾開展互動。近年來,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聽眾參與節目互動的方式也由起初的撥打熱線電話、發送短信逐漸轉變成通過微博、微信等更簡便的方式同廣播音樂節目主持人直接進行交流。特別是微信產生后,語音信息發送的更加調動起了老人、開車人群等參與節目的積極性,并且圖文發送的形式能夠讓互動信息更加直觀準確。
第二,利用多媒體點向聽眾展示節目形象。新媒體時代下促進了微信的廣泛應用和推廣,從而產生了大量公眾平臺,廣播頻率便能夠通過公眾平臺方便、快捷的特點讓聽眾及時收到線上、線下活動、主持人等相關信息,如此更全面地展現了自身的優勢,對于廣播音樂節而言,同樣可以實現這一目標,以節目為單位成立的公眾微信平臺對聽眾來說指導性更強,更好地向聽眾展示節目形象[ 2 ]。例如:浙江電臺音樂調頻“最佳享受”廣播音樂節便建立了名為“享受匯”的微信公眾號,在節目播出的空余時間,節目主持人可以根據聽眾喜好為其推送相應音樂,實現資源共享的目的,不僅有助于拉近廣播音樂節目和聽眾的關系,而且通過分析微信閱讀量還可能掌握觀眾對音樂的喜好。
2.4 創新植入廣告形式
廣告贊助作為廣播音樂節目重要收入來源,傳統廣播音樂節目中插播的廣告具有形式單一、時間固定等特點,時間一長,容易讓聽眾產生聽覺疲勞。為了妥善處理好廣告植入與聽眾服務二者的關系,要創新廣告的植入形式,可以嘗試將音樂和廣告融為一體,這樣在增加廣告的同時,又不會削減聽眾的興趣。例如:“都市音樂風”從最開始的僅有1家KTV贊助逐漸發展至現有的4家KTV全年聯合贊助,之所以得到贊助商的肯定,其主要依靠的是將音樂同KTV相關業務有機融合起來。“都市音樂風”節目播出采用了“開心果KTV報時提示語”“蘋果KTV點唱榜”“歡樂迪KTV誰是麥霸”“海道船KTV競猜歌名”等不同形式的廣告植入,該節目對同行業廣告客戶進行了合理平衡,并且廣告也跟音樂相關,即便植入廣告也不會降低聽眾的熱情。
3 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在多媒體的誕生下,聽眾的品味也在日益提高,受眾欣賞音樂的渠道也呈現出多樣化特征,這對廣播音樂節目既是一次機遇,也是一次挑戰,因此,廣播音樂節目工作者必須深入分析自身發展困境,采取有效措施,促進自身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莊冬敏.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音樂節目制作的創新策略[J].西部廣播電視,2015(22):136,140.
[2]張樂.淺談新媒體時代音樂類廣播節目的創新發展趨勢[J].新聞傳播,2014(5):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