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艷萍
摘 要 科普責任,就是在科普工作中所承擔的責任,新聞工作者在科普工作中所承擔的責任是獨特的,不可替代的。本文指出了科普工作是新時代新聞工作者的一項重要職責,分析了目前媒體傳播中科普宣傳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新時代新聞工作者擔負起科普責任的建議,以期對新聞工作者做好科普宣傳有所助益。
關鍵詞 新時代;新聞工作者;科普責任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02-0168-02
科普工作是國家創新體系的基礎性工程,承擔科普責任的不僅有科技工作者,還應當有新聞工作者。新聞工作者所承擔的科普責任,就是普及科學知識、營造科學氛圍、增強全民科學意識,這是科技工作者所無法做到的。
1 科普工作是新時代新聞工作者的一項重要職責
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破展ぷ髟趪覄撔麦w系中起著基礎性支撐作用。在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中,做好科普宣傳,是新時代新聞工作者的使命和責任。
1)新時代是創新時代。創新是新時代的鮮明特征,新發展理念中居首位的是“創新”,反映了“創新”在我國新時代發展中的核心地位。習近平同志多次從不同角度談到創新,強調“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創新是長遠發展的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科技創新是牛鼻子”“人才是創新的根基”等,體現了“創新”在黨和國家全局中的突出作用。服務新時代的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任務,客觀上要求新聞工作者擔負起科普這一重要責任。
2)創新時代離不開“科學空氣”。科學空氣,就是科學氛圍,是全民的科學意識和科學精神。創新事業不僅是科技工作者的事業,也是全民的事業,需要得到社會各個方面的支持。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支持創新事業,離不開新聞宣傳工作,離不開持續不斷的科普宣傳。新聞工作者做好科普宣傳工作,就是在營造尊重知識、尊重發明創造的社會環境,也是落實黨的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發明創造方針政策的具體體現。
3)科普宣傳是培養創新后備軍的重要手段。2016年,習近平同志在給北京市八一小學科普小衛星團隊學生的回信中提到:科普工作可以激發科學探索熱情。做好科普宣傳工作,是在青少年心目中培養“科學”種子。新聞工作者制作適合青少年特點的科普節目,不僅可以普及科學知識,同時也能夠激發青少年的發明創造意識,培育創新精神,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培育千千萬萬的后備軍,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持久保障。
2 目前媒體傳播中科普宣傳存在的主要問題
媒體是傳播科普知識的重要渠道??破展澞抠|量的高低,直接決定著科普宣傳的效果。目前媒體傳播中科普知識宣傳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方面。
1)新聞工作者科普意識淡薄,積極性不高。一方面,目前我國的新聞工作者隊伍絕大多數是新聞專業畢業,知識結構相對單一,復合型、跨媒體專業人才短缺,對科普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以收視率作為欄目評價依據,因此新聞工作者把注意力集中到容易引起社會關注的事件上,對于創辦科普這種公益性的節目的積極性不高。中央電視臺有科教頻道,設置了探索·發現、地理中國、自然傳奇等欄目,但是沒有專門的科普宣傳欄目;98%的省、市一級的電視臺很少設置科教頻道,更沒有專門的科普宣傳欄目。
2)科普節目內容陳舊,滯后于時代。當今時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各種新名詞、新概念層出不窮。以手機為例,過去的通訊工具有“大哥大”“BB機”,現在有智能手機,有2G、3G、現在即將發展到5G。對于這些新知識,媒體很少在傳播中告訴大眾這些概念的基本內涵,公眾獲取相關信息的渠道就是供應商。又如在大氣污染治理中,到底什么樣的車是黃標車、為什么要查處和淘汰黃標車等,相關知識普及不夠,科普節目內容與時代要求存在差距。
3)科普節目制作形式單一,缺乏吸引力。在制作形式上,大多數傳統科普節目采用“灌輸式”的方式,由主持人或者專家學者向公眾單向傳播科普知識,缺乏公眾的參與和互動,不僅對成年人缺乏吸引力,對少年兒童來說,看科普節目遠沒有打電玩、游戲對決那樣具有吸引力。就節目制作本身來看,場景布置沉悶、人物聲音單一、人物神態過于嚴肅、在情節上缺乏故事性,呈獻給觀眾的是一個“平面”而非“立體”,導致科普節目難以吸引受眾。
3 新時代新聞工作者擔負起科普責任的主要建議
科普工作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在建設創新型國家、加強創新體系建設的過程中,新時代的新聞工作者應當承擔起做好科普工作應盡職責。
1)增強新聞工作者科普宣傳意識。一是領導要重視。領導重視的最直接體現,就是對科普宣傳工作要做到有人抓、有人干。各級傳播機構,都要明確專人負責科普宣傳工作。二是改革以收視率為導向的欄目評價機制。突出欄目的社會性、公益性??破展ぷ鞅旧砭途哂泻軓姷纳鐣院凸嫘?,如果過分強調收視率,必然與科普工作的社會性和公益性相沖突,使得新聞工作者缺乏做好科普工作的積極性??梢钥紤]把科普工作做得好與不好,作為評價新聞工作者業績的依據,激勵新聞工作者做好科普宣傳。三是從長遠來看,應當注重和培養復合型、跨媒體專業人才,從招聘環節入手,把新聞工作者具有新聞工作經歷與具有一定的科技知識結合起來,解決好新聞從業人員知識結構單一的問題。同時,注重選拔具有一定技術背景的新聞工作者從事科普宣傳工作,解決好科普宣傳人才不足的問題。
2)豐富科普宣傳形式??破展ぷ鞯奶攸c,決定了新聞工作者在做好科普宣傳的過程中,一方面把握科學知識的規律性,講究科普工作的科學性,另一方面必須把科普工作的科學性與受眾的可接受性結合起來,不斷豐富科普宣傳形式。例如,美國的電視科普節目的開場白與內容形成呼應,注重以現場試驗傳播科普知識,科普電視節目大多以特輯的形式出現,圍繞一個主題進行全面的考察和研究,在節目制作中,經常納入好萊塢電影元素,通過設置懸念吸引觀眾,讓觀眾帶著懸念邊看實驗、邊做思考,節目模型和道具多種多樣,節目語言詼諧幽默,這些在我國科普節目的制作過程中,大多值得汲取和借鑒。“體驗式”科普宣傳,應該是新聞工作者履行科普職責的一個重要選擇。
3)組建科普節目咨詢隊伍。新聞工作者履行科普責任,離不開相關科技專家的支持。應當在科普宣傳中,推行“科技專家+新聞工作者”的模式,每一個電視科普節目都應當建立自己的專家咨詢團隊,建立不同學科、不同科技領域的專家數據庫,根據不同時期科普工作的需要,從中選取相關的領域專家,對節目從選題、講解到實驗,以及解說詞的撰寫和編輯等進行科技指導。對有的科普知識,可以以專家為主,由表達能力強、能夠吸引觀眾的專家進行現場講解和實驗,用專家的親身經歷,增強科普宣傳的吸引力。
參考文獻
[1]申明.淺談科普新聞傳播中的多元化特性[J].新聞知識,2013(4):15-16.
[2]王雷.堅持“三貼近”促進科普傳播人性化[C]//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第九次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國會議,2007(11).
[3]杜新華.新聞媒體自覺承擔科普社會責任淺探[J].海峽科學,2012(3):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