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發剛
【摘要】數學課堂要遠離灌輸與注入,教師要善于運用自己對數學的積極情感來影響學生;在組織開展數學探究活動時,要為他們搭建展示平臺,為他們的進步喝彩,使之樹立信心,滿懷激情地擁抱數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感態度;自信心;激勵性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過分強調學科本位,專注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提高,而忽視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進而導致興趣削弱,信心喪失;相反,要貫徹新課標理念,重視情感態度的培養,加強情感體驗,建立自信,養成良好習慣,增強數學教學效率,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一、對無益于情感培養的教學行為的分析
(一)缺乏成功體驗,阻礙自信形成
長期缺少成功體驗的學習,會導致學生思維遲鈍,自信不足.比如,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中,教師在編寫導學案時,沒有基于學生的認知起點和情感需求來設計,而是采用“先入為主”和“單一牽引”的方式,讓學生沿著教師設計的“路線”齊步走到教師認為的“知識彼岸”.這樣的設計,讓學生不需付出多少智力勞動就輕而易舉地找到答案,體會不到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發現和創造的樂趣.
(二)忽視指導點撥,習慣培養欠缺
比如,教學方程這一內容,求解過程本身蘊含著培養學生驗算習慣的機會,然而,教師在設計驗算方法的指導環節時,僅僅關注驗算形式,沒有讓學生真正明白驗算的作用,忽略了自覺驗算的習慣培養.當學生不明確驗算的作用而把驗算看成是附加于筆算的負擔的時候,教師沒有進行及時的指導和幫助,因此,出現了雖有驗算的形式在,但錯誤還是較多的現象.
(三)脫離學生生活,弱化學習興趣
教學情境應具有趣味性和真實性,以激發內驅力,使學生滿懷期待地投入到探究活動中去;但是,有些情境跟生活實際卻存在距離.比如,教學“簡單的統計”時,教師公布秋季體育運動會的項目,并告訴學生每班只能選擇其中一項參加,之后提問:“假如你是體育委員,會向老師建議選擇哪個項目?”一學生說選擇足球賽,因為他班足球踢得很棒;另一學生說選擇羽毛球賽,因為他班女生多,都喜歡打羽毛球……各種建議都出來了,最后教師進行“仲裁”,統計出哪種球類運動喜歡的人數多就參加哪項比賽,隨后引入課題.上述教學過程,教師為了引出課題而創設了虛假情境——因為該校運動會并沒有安排這三項比賽;再說,選擇哪項球類比賽與統計哪種球類喜歡的人數多之間也沒有因果聯系.這種看似非常貼近生活實際的情境最終因創設不當而顯得華而不實,讓學生感覺教師在“做戲”.此現象若經常出現,則會使學生興趣弱化、情感缺失.
二、改進教學策略,培養數學情感之策略
(一)聯系生活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熱情
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要給予兒童一個展示才能的舞臺,滿足精神世界的需求.因此,教師在進行學習設計的時候,要落實學生主體地位,活用教材,少一些灌輸,讓學生去自主探索、體驗,以激發求知欲.比如,教學“平移和旋轉”時,筆者播放課件,創設情境,呈現游樂園內相關娛樂項目的運動場景,并啟發思考:你能根據不同的運動方式給這些項目分類嗎?先在組內交流,再推薦代表發言.筆者根據回答將相關項目的圖片分類貼好,再追問:“為什么把這些游樂項目分成兩類呢?能給它們的運動方式起個名字嗎?”根據回答,板書“平移和旋轉”.接下來,由游樂園拓展到生活中去,讓學生說說“平移與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在教學設計時,筆者充分考慮到實際生活背景和知識的趣味性,精心選取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素材——游樂園里一些娛樂項目的運動畫面,使學生充滿情趣地投入到自由、緊張且有序的智力活動中,進而激發探究與發現的興趣.
(二)化消極情感為積極情感,幫助學生建立自信
數學課堂要遠離灌輸與注入,教師要善于運用自己對數學的積極情感來影響學生;在組織開展數學探究活動時,要為他們搭建展示平臺,為他們的進步喝彩,使之樹立信心,滿懷激情地擁抱數學.此外,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學會正確地評價自己和同伴,使之對數學始終保持熱情.比如,教學“認識分數”時,筆者將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紙片下發到每名學生手中,要求折出該張紙的12,涂上顏色.教學活動中,面對學生出現的差錯,筆者沒有采取回避態度或埋怨學生,而是給予寬容與鼓勵,及時調整預設,因勢利導,使課堂呈現出別樣的精彩.當學生出現差錯、陷入沮喪境地時,筆者適時地挖掘思維的閃光點,給予認可.可見,在實施教學活動時,教師應善于把學生的消極情感轉化為積極情感,不斷建立自信.
(三)促進情感與認知的相互交融,培養學生深入思考的習慣
情感態度是學生感悟、思考與探究的動力,只有持之以恒地培養,才能得以強化.為此,教師要加大力度,使情感培養貫穿于各個教學活動之中.比如,教學“認識長方體”時,在了解了長、寬、高后,筆者進一步啟發思考:“其實,長方體的長、寬、高是根據它擺放的位置相對來說的.”其中有一個環節,就是當筆者把數學教材平放在桌面上時,讓一學生上臺指出長、寬、高,等到找高時學生有點遲疑,感覺教材中最短的棱太不像高.此時筆者適時指點:“在生活中我們通常把書本的高叫作‘厚,因為它不夠高嘛!”接下來,筆者運用課件呈現游泳池的圖片,并問:“那游泳池的長、寬、高又在哪兒呢?誰來找一找?”一名學生上臺很快找出了長和寬,找高時又有點遲疑.筆者適時啟發:“游泳池的‘高,通常叫——”學生恍然大悟:“叫‘深!”筆者予以肯定:“游泳池處在地平面之下,里面裝的是水,我們平時把水的高度說成是水的‘深.”通過師生互動,學生明白了生活中“厚”和“深”的內涵,實際上就是數學中的“高”.上述教學活動是分層次來實現知識目標的.整個設計知情交融、相輔相成,呈現螺旋式上升的態勢.學生獨立思考、耐心傾聽和質疑問難的習慣得到培養和強化.
綜上所述,教學設計要關注情感態度的培養,并使之融入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項內容.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以情促知,以知貽情,知情交融,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