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子燁
摘 要: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網絡豐富了人們的文學知識,同時傳統的漢語言閱讀方式受到了強烈的沖擊,所以,在互聯網背景下,最大程度的排除網絡對漢語言文學的消極作用,實現二者的有機融合,是保持漢語言文學與時俱進的重要保障,本文闡述了網絡對漢語言文學的影響,指出了二者結合的重大意義,并就二者的融合提供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互聯網 漢語言文學 融合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10-0-01
我國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自從有文字記載以來,產生了數量眾多的漢語言文學精品。這些文學作品的審美價值和文化底蘊都是不可估量的。當今網絡閱讀已經日益常見,大多數人都在借助網絡開展漢語言文學學習。這就使得和聯網和漢語言文學之間存在了融合的可能,借助兩者的結合,人們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和領悟就可以與時俱進,擁有了嶄新的手段。
一、互聯網對漢語言文學的影響
1.互聯網對漢語言文學的積極影響
互聯網是一個取之不竭的資源信息庫,借助這一平臺,可以最大程度的拓展漢語言文學的內容,并通過最方便快捷的方式得以實現。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提供的數據,截止2016年底,我國上網人數已經高居世界首位,突破了7.31億人,互聯網普及率創下了53.1%的最高紀錄,每天網上閱讀量達幾十億人次,這充分表明人類生活中已經離不開網絡信息的獲取。互聯網的普及和全球資源共享,使得通過網絡閱讀和了解漢語言文學作品更加方便快捷,不僅可以幫助讀者節省大量的時間和購書成本,也革命性的改變了人們閱讀理念,使人們隨時隨地可以閱讀自己想要的作品。
2.互聯網對漢語言文學的消極影響
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它對漢語言文學的消極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互聯網是一個開放的空間,形式紛繁復雜,內容包羅萬象,會使閱讀和學習的質量和效果會受到影響,難以體驗紙質書籍帶來的文化底蘊。網絡上諸多視頻、游戲等多種信息同時出現,很容易分散讀者的注意力,影響到學習和閱讀的效果。互聯網虛擬環境容易造成人心浮躁,喧囂的網絡環境與厚重的歷史文化也可能產生沖突,不利于學習者進行閱讀和感悟。
二、互聯網與漢語言文學融合的意義
1.推動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當今時代,漢語言文學的內容是極為寬泛的,它不僅包括文學創作、欣賞和編輯,還連帶涉及了文化管理和文化產業等方方面面。所以,互聯網與漢語言文學之間的有機融合,有助于漢語言文學充分發揮在當今社會中的積極作用,形成網絡漢語言結構體系,充分發揮漢語言文學的優勢,推動社會不斷進步和發展。
2.有助于社會價值觀構建
漢語言文學能夠提高國民的人文素質,對人們社會價值觀的形成能起到重要的影響,從某種意義上說,對人們的精神取向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互聯網與漢語言文學的結合與應用,從更深層次和更加廣泛的影響了人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利于構建充滿正能量的社會價值觀體系。
三、互聯網與漢語言文學有機融合對策
1.規范網絡環境,消除負面影響
網絡環境的紛繁復雜,其中不乏一些負面的東西,在這就要求我們通過網絡進行漢語言文學閱讀和學習時,要做到正確識別網絡資源。網絡上一些不利的、不健康信息以及低級趣味的東西隨時都可能出現,在學習過程中要培養自身的自制力,通過甄別并且拒絕這些“垃圾”的干擾,才能專注于漢語言文學學習。另外,政府和網絡監管部門也要注重凈化網絡學習環境,剔除影響讀者學習和閱讀的不利因素,讓互聯網在漢語言文學學習中的積極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2.應用多媒體技術
傳統的漢語言文學采用板書教學,存在容量小、效率低的弊端,教學與互聯網的結合,就是對陳舊教學方式的突破和創新。多媒體技術在互聯網資源中極為常見,如果與漢語言文學相結合,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通過將視頻文字資料、圖片、PPT、紀錄片等各種網絡資源融入漢語言文學教學,不僅能使得學習更加直觀和生動,對漢語言文學學習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 如在學習《唐詩三百首》的時候,可以使用網絡技術制作出文字和圖片相結合的生動視覺效果,另一方面可以用音頻配樂朗誦唐詩,同時配合語音手段對每一首唐詩背景、內涵與主題進行介紹,學習起來更加直觀深刻。在學習的過程中,還可以通過電腦的操作手段,對播放速度和畫面進行控制,隨心所欲的進行學習和閱讀。
3.網絡視頻的運用
目前,人們對于文字媒介興趣明顯低于聲像結合的作品,網絡視頻資源是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漢語言文學學習和閱讀過程中,可以將文本文字通過視頻格式播放出來,組織和發動學生觀看,并通過教育機構和社會團體的大力支持,調動起廣大學生和讀者強烈的興趣,客觀上營造了漢語言文學作品解讀的良好環境,實現了網絡與作者思想的共鳴,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例如,在學習當代文學經典《茶館》的時候,為了更深刻體會作品的主題思想,我們可以借助網絡資源,搜索下載并播放介紹晚清到民國的影像資料,舊中國軍閥混戰、社會黑暗腐敗的現實通過視頻的聲音和圖像得到了逼真的呈現,可以讓人了解作品所講述故事發生的社會環境和氛圍,能對作品的感悟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
4.紙質文字向互聯網媒介的轉化
單純的紙質媒介存在方式單一、容量小、傳播慢等弊端,互聯網上電子閱讀方式的出現,使得傳統文字的這些弊端得以克服,文字作品轉化電子版在網絡上的傳播,是互聯網與漢語言文學結合的最佳切入點,通過網絡手段,可以最大程度的存儲和共享漢語言文學資源,人們閱讀和學習積極性會更高,閱讀興趣會不斷增強,這就讓網絡漢語言文學資源更加受到推崇。
結語
總之,互聯網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和閱讀產生了一定沖擊,面對這樣的沖擊,只有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實現互聯網與漢語言文學的有機融合,將傳統漢語言文學承載到最先進和高端的平臺上,通過網絡手段進行學習閱讀和體驗,最大范圍和深度的推廣漢語言文學的文化價值,實現漢語言文學傳承的現代化。
參考文獻
[1]關雪平. 淺析網絡時代背景下的漢語言文學的經典閱讀與體驗[J]. 鴨綠江月刊, 2015(1)..
[2]李登宇. 網絡時代下漢語言文學的經典閱讀與體驗簡述[J]. 新媒體研究, 2016, 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