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玲
【摘 要】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以課堂為媒介進行的交往活動,是學生獲取知識,行成技能的主要途徑。在我國,教學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是反映教學過程的直觀映像,對于小學階段語文學科的教學,我們進行以下探討。
【關鍵詞】學生中心 教師主導 師生關系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4.185
語文學科是一門文學性非常高的學科,這門學科中包含的知識不僅僅是限于書本教材中的知識,語文能力涵蓋方方面面,教師只是把最基礎的、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其他知識的一些東西教給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需要不斷的補充新知識,夯實自己的教學專業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設計出良好的教學環節,更好的實施教學。對于教學過程,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教學風格,對于學生特點的不同,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會進行相應的調整。不過“萬變不離其宗”,教學風格及教學方法的多樣化都是為了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做準備。對于教學,我們主要采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基礎上,發揮教師的課堂主導作用,設計緊湊高效的課堂教學環節。
一、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作用,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語文教學
小學生是創新能力最高的一個群體,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知識正處于完全吸收接納的階段,雖然這一階段的學生在知識儲備方面還處于初級階段,但是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對知識的探索欲卻是最強烈的,教師的教學對學生的影響力是非常明顯且具主導性的。隨著知識的越來越深入,學生的學習動機會逐步加強,那時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力和學生自身對學習的看法就差不多相持了。所以,小學階段的教學,教師一定要嚴格貫徹“尊重學生主體性,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這一原則來進行。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正是給學生傳授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的階段,雖然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尚未成熟,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本著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原則,有意識、有目的的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小培養學生的主動意識。從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來分析,小學階段學生掌握一定量的漢字,形成一定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讀寫能力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技能,小學階段正是培養這一技能的關鍵時期,所以我們要格外注重學生的基本技能的培養。
關于如何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我們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根據對學生的了解,開展語文學習活動。課外的學習活動主要是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出發點,有的學生偏愛古詩詞,而有的學生則對寫作比較感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負責督促學生學習任務的組織及形成就可以,小組成員的缺點以及活動的設置教師可以尊重學生的想法,不過多干預。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都有很強的控制欲,這種過度干涉學生學習的教學行為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沒有一點好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在確保教學紀律的前提下,把對學習的安排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能夠李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和學習興趣組織自己的課外學習,從而保持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和對教師的喜愛。
除了學生自發組織自己的課外語文學習之外,對于課堂上的學習,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也應該注意。新時代教學背景下,我們不能一味的給學生灌輸知識,而是應該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開放有趣的教學形式進行教學,在課堂上本著開發學生智力的原則來進行教學。比如說,在講解一篇課文時,我們不能只是將文中出現的知識點講出來,而是應該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自主發現,這種教學思想與發現法教學非常的相似,意在培養學生自主發現的探索能力。語文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性學科,語文能夠開拓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知識儲備,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奇思異想,允許學生出現錯誤,把學生的發現作為教學資源加以利用,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
二、教師是課堂的主導,是教學過程的主要組織者
教師是教學過程的主要參與者,主導了課堂的主要教學環節,一節優秀的課堂離不開學生的參與,更離不開教師的主導。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性和積極性是評價教師教學的重要標準,但是學生的學習效率則是受教師影響的,因為教師的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而不是只面向一個學生,人數的限制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發揮有效的主導作用。
(一)主導教學類型
語文學科的教學有新授課、寫作課、閱讀課和復習課等,不同類型的課程就應該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有相應的變化。對語文學科來說,寫作課、閱讀課是最具特點的課程類型,教師在開展教學之前,必須提前設計好教學環節,并預測在教學中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雖然活躍的課堂有利于學生整體參與到課堂中去,但是對于寫作課來說,活躍的課堂氣氛可能就不利于學生的寫作思維的培養,這時就需要教師能夠發揮課堂的主導作用,維系課堂秩序,使學生能夠小范圍內進行寫作討論,為班級營造安靜的寫作氛圍。而閱讀課則是比較靈活的一種類型,教師可以根據教學計劃,有節奏的安排教學環節,提高學生對課堂的參與。
(二)主導師生關系的類型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健康、和諧發展的重要保證,從根本上來說,師生關系取決于教師。師生關系主要分為三種類型:民主型、專斷型和放任型。教師主導著師生關系的行成,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意識到自己對學生的重要影響,積極營建民主型的師生關系。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教師的態度基本上都是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態度。
1.了解學生。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性格養成期,對師生關系可能沒有很好的認知,所以教師在師生關系的營造方面發揮了主導作用。我們要研究和了解學生的思想意識、道德品質和興趣愛好對學生個體有正確的把握,為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奠定基礎。
2.提高教師自身的素養。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教師抱有崇高的敬意,教師的言行舉止會對學生的行為產生影響作用,所以,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注意自己的道德修養和知識素養,以高尚的品格和淵博的知識來贏得學生的尊重和愛戴。
3.經常與學生溝通。小學生的心都是非常單純的,對于理解人際交往其實是非常薄弱的,所以,教師應該經常性的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想法,表達對學生的關心,使學生意識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愛。
總之,教學過程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過程,我們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發揮教學的主導性原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