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義
【摘 要】近年來,隨著自媒體及新興媒體的出現,媒介市場競爭變得更加白熱化,而涉及反腐敗的新聞報道越來越偏重“娛樂化”傾向,有關“反腐娛樂化”的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它涉及到反腐娛樂化表現形式、反腐娛樂化受眾心理動機、新興媒體的興起與反腐娛樂化的關聯、傳播學理論角度看反腐娛樂化等多個層次與角度。研究成果體現了一定的時代特征。而在結合社會大背景、聯系受眾角度及理論運用層次存在認識不足,需要加強研究。
【關鍵詞】娛樂化;心理動機;新興媒體;研究綜述
隨著信息爆炸時代的來臨,娛樂化現象是媒介市場競爭環境下的必然產物,媒介競爭日益加劇,追求娛樂性是媒體在激烈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手段。反腐娛樂化就是把本該嚴肅的反腐敗報道用娛樂化方式進行報道,內容上挖空心思不斷出新、出奇,具有一定的煽情性、刺激性,使讀者感覺嚴肅的輿論監督報道不再是嚴肅的,不再具有威懾和警示作用。
一、近年來反腐娛樂化現狀研究
首先是研究熱度上,我們從下表可以看出,熱度上隨著時間自2007年開始逐年受到關注研究到2015年到達關注頂峰,隨后熱度稍減,隨著近些年來反腐高壓態勢不斷提升,反腐新聞娛樂化現象關注度有所上升。
其次是國內研究主要集中方向在于關注反腐娛樂化表現形式及其對策上,王琳琳在其碩士論文《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專業主義與網絡反腐的碰撞與重建》中歸納到:[1]對于網絡監督在反腐敗中的作用,我國學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究:第一,探究網絡反腐的內涵、概念。第二,研究網絡反腐的特點和優勢。第三,探究網絡反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這類研究主要是分析網絡反腐中出現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
二、反腐娛樂化表現形式及網民大眾心理動機研究
(一)反腐新聞娛樂化表現形式研究
對于反腐新聞娛樂化的表現形式,學者紀振強在《“民間網絡反腐”低俗化、娛樂化現象評析》中指出,[2] “民間網絡反腐”低俗化、娛樂化的表現:1、以官員的穿著打扮、消費嗜好特別是其所持有的天價名牌產品為反腐宣傳的標簽,引發網絡圍觀和熱議。2、以隨意揭露的未經證實的官員個人財富收入信息作為評斷官員腐敗的根據。3、以大曝官員的情色事件作為博取收視眼球和點擊率的宣傳熱點,這也是反腐低俗化、娛樂化最集中的表現。4、以網絡上公開揭露和炒作官員的個人隱私作為反腐宣傳的情緒宣泄口。
而在媒體對反腐新聞報道的手法上,李陽琳在《對現階段反腐報道“過度娛樂化”的分析》中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歸納:[3] 1、反腐報道“幫派化”,2、反腐報道“情色化”,3、反腐報道“懸疑化”。
(二)網民大眾心理動機研究
對于網民大眾有學者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學者朱正香《網絡反腐娛樂化問題及對策》一文中指出,[4 ]1、從市場的角度看,網絡反腐的娛樂化現象是媒介市場競爭環境下的必然產物。2、從社會的角度看,網絡反腐娛樂化是社會現實的產物腐敗問題之所以能引起廣大網民的關注,不僅取決于其顯著性,更重要的是腐敗問題是個閾限較低的議程。3、從參與者心理角度看,網絡反腐娛樂化是網民的游戲心理造成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傳播游戲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大,人們越來越需要游戲。
學者知風在《不必急于對網絡反腐評頭品足》中對網民大眾表達了自己的同情和理解,[5]作為網絡反腐,有點兒類似于“群眾監督”——體制外的公眾對權力的監督,也只能從“曬艷照、亮房產”著手,難道還能要求他們曬出權力尋租的“批條”、貪污的統計報表、行賄受賄的幕后交易?
三、反腐娛樂化與新興媒體聯系研究
新興媒體,自媒體都是當下較為流行的話題,呂偉波在《自媒體時代我國網絡反腐研究》一文中解釋道:[6]自媒體,指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在Web2.0技術的支持下,每個人都能夠借助博客、微博等共享平臺或微信等社交網絡,實現媒體、傳媒的功能。其特點是:1、自媒體的平民化和自主化特征,2、自媒體的易操作和多樣性特征,3、自媒體的交互性強和傳播迅速的特征,4、自媒體的語境碎片化和難于管理的特征。
郭利偉在《自媒體傳播的表達自由與規制》中指出:[7]自媒體的出現,給大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與開放,它帶人們登上了一個“人人都是爆料王”、“人人都是記者”的全新媒體大舞臺。各種各樣的自媒體平臺,使得網絡輿論的力量變得深不可測,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自由表達平臺。
四、反腐娛樂化現狀之對策研究
針對反腐報道娛樂化,學者孟威在《反腐報道娛樂化之憂》中指出:[8]一要有擔當,二要勤修習,三要存敬畏,四要善作為。這需要媒體把“社會公益”置于心口,無論何時都不能放松導向要求;要提高政治、文化、專業素養,練就圍繞中心工作表達黨和人民意志,抓焦點、尋重點、找難點、破難題的真功夫;要以敬畏的態度對待社會生活和公共空間,抨擊時弊要探究事實真相,匡扶正義增進社會福祉;要全面提升素養、能力和技巧,踐行職責使命,能夠引導輿論正能量,促進實際問題的解決。
而曾保根在《網絡反腐制度創新的理論廓清》中指出:[9]當前我國網絡反腐的制度創新應該從網絡反腐體制、法制和機制等三個維度進行創新。學術界絕不能過于局限或偏重于其中的某一個或某些維度,網絡反腐制度創新應該是從上述三個理論維度進行整體聯動的制度創新過程。一、理順權力運行模式,健全網絡反腐體制,二、培育民主法治精神,建立網絡反腐法制,三、力求程序公開透明,規范網絡反腐機制。
五、反腐娛樂化研究不足的幾點思考
伴隨著網絡及新興媒介的興起,反腐報道在收到公眾關注的同時,新媒體給了網民大眾參與的途徑,在這場全民參與的活動中,呈現出令人驚喜的成果、令人隱憂的行為。筆者通過研讀相關新聞資料和反腐娛樂化研究的專項論文,將反腐娛樂化研究的現狀和特點概括為以下幾點:
研究圍繞事件及現象展開多,結合大環境情況研究少。從現有的相關論文可以看出,反腐娛樂化研究對某一事件或娛樂化現狀給出了歸納分析,研究眼光局部于新聞報道中反腐娛樂化,對于整個社會整體下“娛樂”、“游戲”心態背景少有結合起來,故對于娛樂化不能簡單歸咎于網民大眾,整個社會層面應該反思。
網民定性分析多、真實層次調查成果少。反腐娛樂化在原因及對策上,大都提出要針對網民大眾,但是網民大眾這一概念有一定模糊性,網民大眾到底由那些人組成,又主要是哪些人煽動引起“網絡暴力”,而現有研究少有這方面定量有依據的調查分析。
批判多,包容少。對造成現下網絡參與,全面狂歡的反腐娛樂化現象,多數學者的關注和研究都給予了批判的意見,很少有學者站立在網民大眾角度去思考為何會如此,缺少對網民大眾的包容心理。
結合傳播理論研究成果不多。大多數學者研究成果主要以期刊文章為主,針對現象給出歸納批判,然后提出建議對策,文章更多的是從社會學心理學給出自己的看法,少有能結合傳播理論研究的成果。
【參考文獻】
[1]王琳琳.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專業主義與網絡反腐的碰撞與重建[D].天津師范大學,2015.
[2]紀振強,張九海.“民間網絡反腐”低俗化、娛樂化現象評析[J].傳承,2014,(06):50-52.
[3]李陽琳,李陽冉.對現階段反腐報道“過度娛樂化”的分析[J].新聞窗,2015,(03):36.
[4]朱正香.網絡反腐娛樂化問題及對策[J].新余學院報,2015,(01):122-124.
[5]知風.不必急于對網絡反腐評頭品足[J].黨的生活,2013,(04):33.
[6]呂偉波.自媒體時代我國網絡反腐研究[D].燕山大學,2014.
[7]郭利偉.自媒體傳播的表達自由與規制[D].河北經貿大學,2014.
[8]孟威.反腐報道娛樂化之憂[J].人民論壇,2016,(16):7.
[9]曾保根.網絡反腐制度創新的理論廓清——以體制、法制和機制為視角[J]. 學理論,2012,(27):40-41.